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学会看“桅杆” 正文

学会看“桅杆”

[综合] 时间:2024-05-10 21:07:4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83次

原标题:学会看“桅杆”

漫画作者:周  洁

眺望远处驶来的桅杆船只,人们总是桅杆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桅杆而有经验的桅杆船长往往能够通过观察远方帆船的桅杆,进而判断船的桅杆类型和方位。桅杆意味着事物的桅杆先兆,是桅杆晴雨表和风向标。

毛泽东同志曾经几次提到过看“桅杆”的桅杆问题。他在《星星之火,桅杆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它是桅杆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他还在谈到什么叫领导时,桅杆形象地比喻:“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桅杆时候,就能看出这是桅杆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桅杆这才叫领导。桅杆”前一句讲“桅杆”预示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后一句讲“桅杆”强调了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能不能在“山高路远坑深”的凶险面前,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能不能在“倒海翻江卷巨澜”的挑战面前,葆有“大军纵横驰奔”的自信,关键在于学会看“桅杆”、看得懂“桅杆”。精准的预见力可以使领导干部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制订好应对措施,把握工作主动权。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身处艰难困苦之境,最终仍能取得事业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预见困难,“准备想各种办法对付之”。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就写出精准预测战争进程和结局的《论持久战》,堪称具备高超预见力的典范。

一定意义上,如果指挥员不具备超强的预见力,就难以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很难实现打胜仗的目标。1950年初,在军委、四野等领导计划推迟海南岛登陆作战的情况下,时任15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韩先楚考虑到4月份的季风条件,战机稍纵即逝,遂于3月20日、31日和4月7日致电上级,主动请战、积极求战。4月10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大举强渡作战命令。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正是由于韩先楚的敏锐预见与果敢担当,新中国向领土完整的方向更进了一步。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真正学会看“桅杆”并非易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努力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同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特别是要掌握苗头性问题,做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然而,个别领导干部学习新军事理论劲头不足,对未来战争发展趋势心中无数;有的陷入事务堆里,疲于应付,结果是“日计有余,岁计不足”……这些都是很可怕的,都是要坚决改正的。

任何事物,都有历史可以溯源;善于预见,都能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主席指出,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当前,我军正聚焦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走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的第一步,新征程上需要更多懂得看和看得懂“桅杆”的人,在看“桅杆”中认清前行方向,把握内在规律,更好地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完成好使命任务。(■王国强)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