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目揭晓,听听“过来人”怎么解

[娱乐] 时间:2024-04-30 01:15: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32次

原标题:高考作文题目揭晓,过来人听听“过来人”怎么解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高考高考如约而至。考场内,作文莘莘学子奋笔疾书;考场外,题目听听众多“过来人”解读作文命题。揭晓解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作家、过来人学者,高考听他们讲述对高考作文的作文理解。

甫跃辉 (作家):齐桓公、题目听听管仲和鲍叔三人的揭晓解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熟悉。过来人这个故事会让我们想到很多常见的高考成语,比如“各为其主”,作文比如“不计前嫌”,题目听听比如“千里马常有,揭晓解而伯乐不常有”等等。这里面同时包含着我们对世界的许多期待:关于忠诚、信任、勇敢、识人之明和自知之明等等。

先说管仲。辅佐公子纠,带兵阻击公子小白并射中小白的衣带钩,这是他作为公子纠的臣子的忠诚。而当公子小白战胜了公子纠,他又辅佐公子小白,助小白成就霸业,这是他作为公子小白的臣子的忠诚。分开来看,管仲都足够忠诚,也可知他是个能臣。但站远了看呢?什么才是一个人最高的忠诚?

再说公子小白。装死逃脱,可见其机智;接纳鲍叔的建议,可见其善于纳谏;重用管仲,足见其宽宏大度和知人善任。两千多年后的我们,自然知道公子小白晚年昏庸,但这时候的他,可以说是君王的典范。如果进入历史的细部,小白是怎么做到能够接纳鲍叔的建议的,又是怎样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的?其内心的波澜,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最后说鲍叔。他知道管仲的才能,也知道小白能接纳他的建议,这是他的识人之明;他知道管仲能辅佐好小白,这是他对管仲的信任;他敢于向小白举荐管仲,这是他的勇敢;更重要的,他能够将曾经的敌对之人推举到自己前面,能够成人之美,能够主动让自己退到次要的位置,是殊为不易的。

面对管仲、小白和鲍叔三人,如果我们把人性稍微往坏里想一想,他们便构不成这样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人类会朝秦暮楚,会彼此猜忌,会相互构陷,但这些都不在这三个人的故事里。他们在历史的河流中,为我们后人立下了一道人性光辉的标尺。

甫跃辉“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两句话,每句话都可以分成两个关键点。

前一句,关键在“携手”,在“同一世界”现在的世界已经是紧密相连的世界,再也没法彼此独立了。材料里提到这次疫情期间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鼓励,是对这句话的绝佳注脚。

后一句,关键在“青年”,在“共创未来”。青年何为?青年永远是人类未来的希望。因为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青年和青年之间,青年和世界之间,也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把自己的命运放在世界的版图上,把自己的思想放在历史的洪流中,一个青年才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才知道能创造些什么。人类的未来不在远方,而在每一个青年手中。

鲁迅先生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冯至先生说“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从“无”诞生的,他/她的身体里有山河,也有风雨,他/她本就是世界的一部分,也应用自己的一生,改变这世界的一部分。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它不仅仅在考察你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在考察你的阅读理解以及你和材料、和他人观点的交流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激活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给未来的学弟、学妹写一封信,这实际上是在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观察、展望。为自己画像,带一点哲学思考在里面: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我怎么定位自己?这实际上是一个带有终极关怀的命题,同时具有未来性,我觉得非常好。

杨庆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这个主题具有现实性,同时又有终极性、普遍性,也很好地指向未来。一方面,我们要跟世界建立亲密关系,这样才能完成自我;但同时,现代社会的秩序和规则,也要求我们和他人保持适度的距离。怎样保持均衡,我觉得值得每一个年轻人去思考。

陈思(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2020年高考全国卷具有比较明显的任务指向——让人想起2015年和2019年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同时又在任务导向之外增加了一些新鲜的变化,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文学文化、跨学科素养和人文情怀。

首先,主持词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文体。尤其,其中所使用的交流性的语气和第二人称,会是一个难点。这也考验学生的应变能力,虽然主持词是陌生的,然而大家熟悉的演讲稿、书信体、倡议书等却不陌生,其实也都包含了交流与第二人称。

其次,这篇作文同时还具有游记和文化散文的韵味。游记需要学生移步换景,同时进行多方位的感受描绘,包括身体的感受和心理感受。

再次,以地名贯穿自己所有知识储备。这篇文章既然是电视节目的主持词,则可能包含历史、地理、天文等、军事等跨学科的知识。游览对象可以是博物馆、历史建筑、也可以游览古战场或古代水利工程,它一定程度也考察了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最后,对一个地方的介绍,往往需要对地方做一个概括与评价。如何保持一条中心主线,又如何避免过分偏颇片面地去理解一个空间、社群的生活状态、文化传统?我们如何辩证看待一个地方的生态,做到真正“走近”,而不是“走马观花”?这考验我们对世界的态度和人文情怀。

陈思北京高考延续以往的传统,考生可以在议论文和记叙文之间自由选择。

立意范围较广。审题的时候,“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成为最关键的信息,文章只需要对此加以解释,提炼明确中心,即可自如挥洒。自信、执着、信念、等待、梦想、团队协作、不忽视每一个个体。命意之广,甚至包含了个体与集体的落差碰撞(参考浙江卷)。加缪《鼠疫》中的里厄医生、记者朗贝尔、毛姆《月亮与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先生,独闯大都市的莎士比亚、大仲马,自学成才的杰克·伦敦、欧·亨利、马克·吐温、麦尔维尔,蜗居蛰伏的沈从文、郁达夫、巴金,奔向解放区的丁玲、周立波,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古今中外,或熟悉或陌生,丰俭由人,尽可发挥。

疫情重新让我们思考人们之间的距离与联系,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更直接地,它让我们在信息社会重新重视自己接受和消化信息的能力。由此,“一条消息”这道作文题既呼应了当下热点,又一定程度地避免了直接关联,题目巧妙且有分寸。

“一条消息”未必是实然的消息,它可能是个比喻,还可能是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与困扰。《楚门的世界》《黑客帝国》就已预示出,我们生活在一个表象的世界。如何对“消息”做出分析,看出背后的事实、观点、立场,是另一个命意的方向(可参考江苏卷)。

盛慧(青年作家):对于一个人来说,面孔是内心世界的呈现。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人的面孔常常反映他的内心世界,以为思想没有色彩,那是错误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让世界记住的,往往也是一些有代表性的面孔,它是国家形象的生动体现,它是具体、可感的。纪录片《中国面孔》是一部凡人英雄的赞歌,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史。

2020年春天,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因为新冠疫情,我们的生活一下子被打乱了,也因为新冠疫情,许许多多身边的平凡人,成为了逆行的英雄。这其中,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书写,有太多太多的面孔值得我们去铭记,这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精神的财富。因此,今年天津的高考作文,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开阔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比较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当然,中国面孔,并不仅仅只是那些英雄的面孔,其实,我们的每一张面孔都代表中国面孔,我们的一言一行展现的都是中国的形象。

刘汀(作家、诗人):以我个人的观感,上海卷的作文题目每年都在众多面貌相似的题目里很亮眼,大都简洁而不简单,注重引发考生的深度联想和思考。今年的题目也保持了同样的风格,材料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但留下的空间却很大。

从要求上看,除了不少于800字的字数限制,几乎没有文体上的要求,这便于每个考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构思来选择最适合的文体。从内容上看,上海卷的题目既提出了一个偏思辨的、有一定哲学色彩的论题,但也可以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感。考生可以从这则材料提示的人与事物发展进程、特别是意外的转折之间关系为轴心,发散到事物的发展规律、人的主动性等方面,由此展开议论或叙述;也可以从人类历史上许多意想不到的重大转折入手,论述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刘汀江苏卷的作文题目关注点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人的自我塑造,浏览、点赞、分享等,对考生来说都是智能时代的生活日常,所以审题、破题都没有太大的难度。

但这个题目从材料上看强调同类信息的正向塑造,大多数考生很可能会顺藤摸瓜,由此展开思考,不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那更容易和题目的倾向性“同声相应”。有更好的思辨能力的考生,则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想到,一个人过于沉溺于自己喜爱的信息和事物上,特别是智能互联时代,我们所接受的信息常常是大数据基于我们个人的喜好推送的,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信息闭环”,无法看到更加丰富、有差异性的信息和事物;另外,考生还能以过于精准的“信息投放”也会让人失去未知世界的神秘感和探索冲动等方向为切入点,进行反向论证。

盛慧这是一道颇具现实意义的题目。我们常常说,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结果。的确,精彩的人生始于规划,而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一些重要的拐点,而在面对这些拐点时,左右我们的往往来自于外部的力量,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力量,就是家庭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

我们最初的人生规划或许可以天马行空,往往会与现实中有一些错位,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把现实当成一面镜子,不断校正我们的人生规划,这样,反而更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好的人生坐标应该是精神层面的,周国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叫《人生的坐标》,他将坐标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功利性的,一类是精神性的。他说:“精神性坐标面向人生整体,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坐标,虽然也只能实现人生有限的可能性,但其余一切丰富的可能性仍始终存在,成为他的人生的理想的背景和意义的来源。”如果你的人生坐标是精神性的,那么,你所遭遇的一切挫折,都会成为前行的动力,你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接近你想要人生。(郭冠华)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