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的国产化替代,不再是说说而已

[百科] 时间:2024-04-28 22:17: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28次

    ,汽车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作者 |  Juice,编辑 |  志豪,汽车芯片的国产化替代,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芯片话题了。,产化此前几年,由于国内芯片厂商主要处于产品的替代研发阶段,大规模量产装车并不算多,不再芯片的说说国产化替代更多停留在口头上。,而已但最近两年,国内芯片厂商开始快速量产上车,汽车汽车芯片领域也开始有了国内企业的芯片身影。,产化而日前,亿欧智库发布的替代一份报告显示,芯驰科技、不再地平线等国内汽车芯片公司的说说产品不仅成功进入到汽车产业链,在智舱、而已智驾等核心智能化领域,汽车已经实现了规模量产。,比如芯驰的X9系列座舱芯片,已经在上汽、奇瑞、长安、广汽、北汽、东风日产等车企旗下车型量产上车,在近期上市的AITO问界新M7也有应用。而地平线的征程3、征程5都已规模上车,征程5系列登陆了理想汽车的多款车型。,随着国产芯片厂商的持续发力,可以预见的是,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势必会越来越高,而国内汽车产业链也将变得更加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国内汽车芯片企业崛起,为整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一、国产芯片厂商崛起 核心芯片加速上车,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大变革背景下,软件定义汽车理念已成为共识,而芯片是软件定义汽车生态发展的基石。,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汽车芯片基本上都是依赖海外大厂的产品,国内芯片产业主要围绕着一些低端应用领域。,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全面转型,汽车芯片需求日益旺盛,国产汽车芯片迎来新机遇,一些更加核心的车载计算芯片和控制芯片开始被大家所关注。,这些领域内,一批新兴本土芯片企业推出主打高性能的车载计算芯片和控制芯片,逐渐成为市场焦点。,除了前文提到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外,车规MCU也有大量厂商入局,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经有20多家芯片厂商公布了车规级MCU产品。,例如2022年4月发布的芯驰E3系列,是现有量产车规MCU的“天花板”级产品。E3系列的CPU主频可达800MHz,拥有TÜV莱茵颁发的国内首个ISO 26262 ASIL D及IEC 61508 SIL 3功能安全产品认证。E3在性能与可靠性上均可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应用领域覆盖更加广泛,包含线控底盘、制动控制、BMS电池管理、ADAS/自动驾驶运动控制、液晶仪表、HUD、流媒体视觉系统CMS等。,,▲芯驰MCU获TÜV莱茵国内首个ASIL D/SIL 3功能安全产品认证,入局的时间不相同,产品的量产进度也不一样。目前来看,在核心的计算类芯片和域控芯片领域,本土汽车芯片厂商中量产速度跑在最前面的是地平线和芯驰。,地平线工业芯片+汽车芯片的累计出货量超过了300万片,而芯驰全系列产品出货量超200万片。这两家企业的发展也体现出国内汽车芯片产业跃迁的风貌,在国产替代、本土化服务的背景下,国产芯片的量产上车进程正在不断提速。,与此同时,日渐成熟的国内芯片厂商也开始了反向“输出”,一方面随着中国智能电动车的出海走向全球,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客户。在慕尼黑车展期间,几家中国芯片厂商如地平线、芯驰、黑芝麻智能等悉数到场,加强与欧洲车企的交流。,通过这些前期的不断布局,国内汽车芯片产业正迎来蓬勃的发展,有望在未来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二、汽车芯片市场广阔 本土厂商将重塑格局,虽然目前国内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方向非常清晰,但也应该认识到目前的现状。中国汽车虽然占据全球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一,但是汽车芯片领域中国厂商占比不足5%。,这样的事实看起来虽然残酷,但也确实存在。,而另一方面,中国汽车芯片的市场规模也正在快速扩大。,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也曾表示,到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每辆汽车需要的芯片将会超过1000个,到高等级自动驾驶阶段将会超过3000个,预计2030年,国内汽车芯片市场的规模将会达到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86亿元),数量将会是1000~1200亿/颗一年。,前后对比来看,不难发现,虽然现在国内汽车芯片的占比仍然较低,但是市场正在快速增长,而这对于芯片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国内汽车芯片产业将有可能重新塑造汽车芯片产业供应链格局。,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芯片厂商正在加速和海外厂商过招,并且在这一竞争过程中,国内芯片产业的优势开始不断显现。,从性能和可靠性上来看,一部分芯片的实力已经超过了海外车企。以座舱芯片为例,尽管目前高通车规级芯片8155是旗舰车型的主流配置,但国产座舱芯片产品并不逊色。,,▲高通8155芯片和芯驰X9系列芯片情况对比(图片来源:亿欧智库),虽然已经入局汽车行业了,但是高通毕竟是消费级芯片厂商,在设计的时候需考量对汽车功能安全、可靠性和长效性。,另外海外大厂的产品普遍都面临着成本高的问题,无论是高通的座舱芯片还是英伟达的智驾芯片,其成本都不便宜。,以国内汽车行业的现状来看,只有售价在30万以上的产品才需要更多的功能附加值,也才有可能承担得起昂贵芯片的成本。,但国内汽车销量最大的贡献者则是20万以下的A级车和部分A0级车,而这一市场的突出特点就是对成本的敏感。,对于这一市场来说,消费者需要的不是非常多样化的功能,而是好用的基础功能,因此性价比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国内芯片厂商在控制成本上非常优秀,擅长在有限的成本内提供最多的功能。另一方面,相比于海外厂商,国内芯片厂商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比较集中在国内,这代表了更灵活的合作机制。,当下的汽车产业链也正快速重建,车企和供应商之间的分界也正在打破,融合发展的趋势开始出现,因此主机厂和供应链的联系就非常重要。,相比之下,国内芯片厂商也更懂国内车企的要求,目前主机厂的产品分类非常多,所需要的产品也不同,国内芯片厂商可以给车企提供更多不同的选择,芯片厂商与车企的互动也越来越深入和多样化。,今年8月,芯驰与上汽大众在上海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双方在芯片应用、域控制器开发等多个层面展开战略合作。在今天的汽车产业链当中,这样的合作已经不是孤例。,,▲芯驰与上汽大众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此外,目前国内芯片产业的供应链也正在快速建设,现阶段一些芯片企业都在组建自己的生态链,以便更好地为车企服务,软硬件生态合作伙伴彼此打通,降低芯片上车过程中的时间和投入。,车东西此前在和车企人员交流的时候,他们普遍认为,汽车芯片领域必须要改变此前过于依赖海外进口的毛病,要在供应商名单中至少增加一家国内供应商,做到关键产品的自主可控。,一些企业行业的人士认为,国内芯片厂商的产品虽然在性能和制程工艺上并没有和海外芯片企业站在同一位置,但是其产品也非常优秀,另一方面,这些企业还能提供海外供应商无法提供的服务能力,在推动国产芯片上车的过程中也会更加便利。,整体来看,国内汽车芯片产业的未来非常光明,而属于国内芯片厂商的未来也正在到来。随着更多玩家和更多产品的导入,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国产玩家有望和海外大厂平分秋色。,结语:汽车领域,国产“芯”正在崛起,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车载芯片由于其技术要求比较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空白,要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芯片自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困难很大,但仍有一些机会可挖掘,车载芯片对于国内玩家来说增长空间非常大。,从去年开始,国内芯片厂商的出货量已经开始增加,也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宣布采用国内芯片厂商的产品,开始在车载芯片领域撕开了一道口子。,但国内主要玩家对于汽车芯片的研发还没有止步,无论是制程、软硬件开发、合作生态搭建等各个方面都在持续布局,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导入市场,汽车芯片领域的格局将会重塑。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