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国道秦岭廊道人工竹林现大熊猫进食痕迹

[知识] 时间:2024-04-27 23:53: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5次
9月1日,国道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主办的秦岭“守护野生大熊猫,共建生态文明——自然向好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廊道世界自然基金会大熊猫项目经理何天虎分享了WWF在华43年来对野生大熊猫的人工保护经验以及秦岭108廊道项目成果。

他表示,竹林从2005年开始,现大熊猫WWF先后在6处被识别为连接关键栖息地的进食廊道区域,开展栖息地恢复与管理工作,痕迹其中岷山黄土梁廊道、国道108国道秦岭廊道的秦岭示范工作在多年坚持下已初见成效。

大熊猫在人工竹林的廊道采食痕迹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

大熊猫在人工竹林的采食痕迹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

大熊猫在人工竹林的粪便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

大熊猫在人工竹林的粪便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

何天虎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人工108国道秦岭段建成通车,竹林成为巴蜀与关中通行的现大熊猫主要道路。但是进食108国道同时穿越了秦岭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昼夜川流不息的车流、公路沿线土地的开垦利用以及森林采伐经营活动,对公路沿线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迫使该区域的野生大熊猫被分割为天华山与兴隆岭两个局域种群。

2000年,108国道秦岭隧道建成通车,108国道来往的车辆减少,种群的隔离有了缓解的希望;2007年京昆高速西安至汉中段建成通车,车辆对108国道区域的影响进一步降低,为两侧大熊猫等动物种群进行交流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但由于长时间的公路运营以及人为活动的干扰,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不能完全满足大熊猫的生存需求,靠自然的植被恢复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状况。而东侧的天华山局域种群大熊猫数量仅为20只,具有较高的生存风险,只有尽快与西侧的兴隆岭核心种群连接,才能够改变天华山种群的生存状况。

因此,WWF在陕西省林业厅的支持下,与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自2005年开始在这一区域联合实施了大熊猫走廊带恢复与管理项目,即108廊道项目,主要包括大熊猫可食竹种植与栖息地恢复、动物通道建设、社区可持续发展、公众保护教育以及野生动植物监测等行动。

“我们在108国道秦岭廊道观测到了大熊猫活动,并且还发现了一些大熊猫的粪便,证明这一处廊道的建设已初见成效。”何天虎说,栖息地保护是野生动物保护的关键,108国道秦岭廊道项目总结出一些工具包,可以复制到其他物种的栖息地保护中去。

如何让破碎化的栖息地重新连接起来,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最重要的保护工作之一。四川省林草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栖息地保护处负责人说,2017年到2022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重点区域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稳中有升,生物多样性、栖息地质量等各项指标持续向好,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

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说,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大熊猫的保护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来保护大熊猫分布区的其他生灵和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多年来大熊猫保护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将可以应用到许许多多其他物种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