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百余学者齐聚草原 推进中国北部边疆民族史研究

[知识] 时间:2024-04-29 06:27: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76次

    中新网呼和浩特9月4日电 (记者 张玮)多语种文献与中国北疆民族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4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落下帷幕,国内国北来自中国、外百日本、余学原推研究蒙古国、齐族史波兰等国家的聚草进中疆民百余名高校学者在为期3天的研讨会上,共话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部边推进中国北部边疆民族史深入研究。国内国北

    

      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贾美林介绍,外百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余学原推研究中国北方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齐族史家园,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生成的聚草进中疆民多语种文献呈现了各民族彼此互动、相互依存、部边兼和共生的国内国北特征。

    

    

    

    图为多语种文献与中国北疆民族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外百韩占文 摄

    

      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余学原推研究中央欧亚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柳泽明在研讨会上发布有关中国清朝时期给票制度的最新研究成果。

    

      清朝时期,中国内地商人走出长城关口前往库伦或恰克图进行贸易时,必须携带理藩院签发的执照(票),出关时和进入市场时接受查验。

    

      “以往的研究对给票制度的存在给予一定关注,但没有全面考察其起源和变迁的研究。”柳泽明称,“如今史料证实,从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二年之间针对库伦贸易形成的制度,在《恰克图条约》之后适用于恰克图贸易,一直沿袭到乾隆后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柳泽明介绍,他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的关系,“就给票制度的研究,今后我们将会收集更多信息去绘制揭开全貌。另外,在嘉庆及之后时期对给票制度可能也进行了各种变更,阐明其实际情况也是我们将来的研究课题。”

    

      内蒙古大学教授、国际蒙古学学会副会长齐木德道尔吉认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内蒙古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全国乃至世界学术力量,从汉简、契丹小字的释读,到女真文字、再到突厥文碑刻的解读,以及满蒙古文档案文书的大量发掘、整理翻译和研究,都取得丰硕的成果。

    

      “通过这次学术交流,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进行广泛交流、互通信息,不仅会深化中国北部边疆民族史的相关研究,也将拓展更多合作空间。”齐木德道尔吉说。(完)

     【编辑:刘欢】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