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志愿军:雄兵出击》:陈凯歌拍摄时反复强调要突出规模

[娱乐] 时间:2024-05-01 00:00: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53次

    

原标题:揭秘《志愿军:雄兵出击》:陈凯歌拍摄时反复强调要突出规模

    

    

《志愿军:雄兵出击》剧照。揭秘军雄击陈众多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志愿无名战士,用他们最美好的兵出年华守护祖国的和平安定。

25000套服装、凯歌10万余件道具、拍摄总占地百万平米的时反拍摄场地、1500人共同参与拍摄、复强1:1还原抗美援朝战场使用的调突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这些数字来自9月28日登陆国庆档期的出规电影《志愿军》三部曲首部《志愿军:雄兵出击》。2020年8月电影正式筹备,揭秘军雄击陈2022年7月正式开拍,志愿拍摄期399天。兵出导演陈凯歌感叹:“这是凯歌我这辈子拍过最大的一部电影。”《志愿军》三部曲与以往抗美援朝题材影片最大的拍摄区别,在于它是时反以全景式、多维度的方式展现这场“立国之战”。第一部故事围绕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打响的第一、二次战役展开,负责在松骨峰阻击敌军的38军戴如义(魏晨饰)、杨少成(尹昉饰)、孙醒(陈飞宇饰)等志愿军战士,将在这一部登场。三部曲故事时间跨度长达三年,完整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脉络。出场人物达200多个,既有领袖将帅,也有无名战士,个体命运和时代风云交相辉映,为观众展现一场恢弘磅礴的战争群像。

真实呈现中华儿女英雄群像

摄影指导赵非介绍,摄影组最多的时候同时有100余人工作,拍摄血战松骨峰这场戏的时候,8台摄影机一起拍摄。其中有一场规模最大的戏调动了1500人同时拍摄,“这种场面我已经二十年没有见过了”。美术指导陆苇介绍,前期画了上万张的美术概念图,搭建了1万多平米的道具库,道具有10万余件,其中像飞机、坦克这些重型武器道具很多都是按照1:1还原制作,有的一场戏拍下来就直接报废。服装设计姬磊介绍,所有演员服装加起来有25000套,联合国大会成员穿的西装有700套,志愿军援朝的背包行囊是1800多套,美军的装备大概1200多套。

为了突出影片的真实性,剧组做了大量细致的幕后工作。

规模、规模、规模!这是陈凯歌导演在拍摄中反复提及的一个词。因为置景的重复、战斗场面道路坡度的合理性、现场拍摄氛围不够热烈,导演不断提出他的意见,制造出一种片场如战场的紧张感。陈凯歌说,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更宏观,更多维,规模更为浩大,实际拍摄中困难重重。为了在持续拍摄中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状态,“整个剧组像一台重型机器,持续运转了一年多的时间。”

电影《志愿军》用三部曲的容量呈现战争全貌,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外,普通的战士也是故事的重要角色。在电影筹拍初期,主创深化梳理每一个人物:“他从哪里来?他的诉求是什么?人物弧线是什么?”领袖将帅在大家固有的观念之余还要有人情味,普通士兵的“原型”则来自曾真实战斗过的无数志愿军战士。电影通过还原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向观众呈现一幅中华儿女英雄群像。

朱亚文饰演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

“白头发再稍微多一点,有点少白头的感觉,忧思深广的人才会这样。”这是陈凯歌导演为片中扮演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的朱亚文造型提建议,造型指导陈同勋表示,导演对于这样的细节看得非常细。

1:1复制当年联合国会议场景

新中国外交代表团第一次亮相联合国,是《志愿军:雄兵出击》的重头戏之一。当时大使衔特派代表伍修权(张颂文饰)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出席联合国相关会议,喊出了历经苦难而取得民族解放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复兴、捍卫人类和平的时代强音,这段经历也成为中国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次的外交战线是以往抗美援朝题材中比较少表现的内容。为此主创们根据当年的历史资料,搭建了一个1:1还原的联合国场景。真正的1950年联合国安理会的议事厅,是由一个影院改造的,为了还原当时的场景,剧组在北京怀柔搭建了一个1:1的现场,真实还原了墙面上的吸音棉,开会使用的剧院椅子等细节。

当时大使衔特派代表伍修权(张颂文饰)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

演员张颂文在第一次进入这个场景的时候十分震撼:“基本上和现场图一模一样。”高还原度也让饰演唐笙的章子怡“不敢相信仿佛穿越到上世纪50年代,感受到73年前那个庄严的时刻”。

除场景外,演员的形象动作也要求复制当年的影像,伍修权的举手投足都将在电影中重现,既有“将军外交官”的果敢和威严,也彰显新中国的决心和力量。正如美术指导陆苇所言:“拍联合国会议,就得特别真实。伍修权代表新中国在这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个瞬间,中国人民等得太久了。”

章子怡在电影中饰演的是新中国同声传译事业的开创者唐笙,有真实人物原型。在准备角色时,章子怡发现唐笙女士的影像资料、声音资料非常少。不过,她非常荣幸请到了一位年近8旬的老师,她曾经是真正在联合国工作过的同声传译的前辈,也是一位非常卓越的中国女性。从她口中,章子怡了解到很多关于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那一代的年轻人是如何满怀着热情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唐笙女士那一次在联合国的翻译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伍修权更是称赞她的译文,“顺畅准确,带有相当的民族自豪感,特别起劲”。所以为了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章子怡花了很多时间学习英文,找到属于唐笙女士独特的发音方式,这样才可以胜任这么艰巨的任务。

血战松骨峰保留浪漫的意象化处理

美军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后仓皇向南逃窜。为了阻断他们的退路,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的勇士们在松骨峰打响了一场以少胜多的阻击战。全连官兵浴血奋战,与美军激战数个小时,连续击退五次进攻,3连付出了重大牺牲的代价,最后仅剩7人,依旧牢牢守住了阵地。后来,这场战役被作家魏巍写进了著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

在电影开拍之前,辛柏青、陈飞宇、张宥浩等演员进行了一次长达3个月的系统化军事训练,比如站军姿、挂水壶端枪、拼刺刀、匍匐前进等。在片中饰演3连副连长孙醒的陈飞宇说,这次军训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体能,也在精神上重塑了自己。

辛柏青在片中饰演志愿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李默尹。他记得当时拍松骨峰战役的时候,漫山遍野烧得一片狼藉,最大程度还原了战争的惨烈。每个人化妆都是两个小时起,化完之后,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在辛柏青看来,陈凯歌导演也保留了一些浪漫的意象化处理,比如松骨峰经过惨烈的战斗以及狂轰滥炸后,依然有一棵松树矗立在那里,屹立不倒。“我想这或许就象征着我们中国人像松树一样傲然挺立的精神,屹立于世界之林”。

剧组真的栽下一棵松树,让它与“战士们”一同经历了战火。

在陈凯歌看来,“松树在我们的文化内涵中是勇敢与坚贞的象征”,这与志愿军战士们、乃至所有中国人的气节是一致的。同时能够使“松骨峰”这个地方更加具象,突显战役的悲壮。为此,剧组真的栽下一棵松树,让它与“战士们”一同经历了战火。如今这棵松树依旧在原地茁壮生长着,它见证了一群人如何回溯70多年前那段动人心魄的故事。

推荐到全国百老汇院线观看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

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翟永军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