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海南 | 简照蛟和他的邻居们:友爱浸茶香

[焦点] 时间:2024-03-27 22:42: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90次

原标题:感动海南 | 简照蛟和他的感动邻居们:友爱浸茶香

每次使用打火机,简照蛟总会将左手食指伸向出火口,海南一伸一屈,简照蛟和居们浸茶感受火苗有没有点着。友爱三十年里,感动无数次重复这个动作,海南他的简照蛟和居们浸茶左手食指内侧被烫出一块老茧。然而,友爱即使火苗在眼前燃烧,感动简照蛟也无法看见——他已经失明三十年。海南

黑暗中的简照蛟和居们浸茶三十年,曾经让简照蛟失去很多。友爱如今的感动他,却依然能够像一位正常人那样喝茶“读”报,海南散步聊天,简照蛟和居们浸茶感受社会的一点一滴。住在海口市金滩路这座老旧小区的邻居们,始终没有让简照蛟的生活失去色彩。

(左起)李自栋、符进凤、简照蛟、邵光文。贺立樊 摄

失去光明

爱人不离不弃

在五指山市毛阳镇的山区,曾经有一座中国石化后方油库。20世纪80年代,简照蛟来到这里,成为一名油库看管。

那时,简照蛟的视力正常,直到1987年和爱人符进凤结婚之后,逐渐开始看不清。“模模糊糊,时好时坏。”1988年,儿子出生,简照蛟的视力持续恶化,出现弱视。去往多家医院检查之后,医生告诉简照蛟,他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视力退化不可逆,终究要失明。”

“那不就是瞎了?”简照蛟觉得不太可能,他只是视力模糊,还能看得见。谁知几天之后的一个上午,正在上班的简照蛟径直撞到油库大门,疼痛感和恐惧感一齐涌上心头。

眼中的世界就像一团不断淡化的光圈。渐渐的,灯光不再明亮,太阳也不再刺眼,白天暗得像黑夜,而黑夜,慢慢成为一整天的主色调。1992年年底,简照蛟彻底失明了。

那天清晨,睁开眼睛的简照蛟没有感受到一丝光线,吓得大喊爱人的名字。符进凤赶紧跑回房间,看着简照蛟的眼睛,哭了起来。

那一年,简照蛟34岁,在床上躺了好几天,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已经是个废人,死了算了。”可是让简照蛟绝望的是,他连下床行走都困难,自杀更是无法做到。

单位为简照蛟办理病休,发放全额工资。简照蛟没有心情表示感谢,他靠在床头,吩咐符进凤拿这拿那,稍微慢一点,马上破口大骂。

“骂就骂吧,能让他心里舒服就好。”儿子年幼,丈夫失明,符进凤每天清晨四五点起床,挑水做饭、种菜喂猪,家里的大小事,她全包了。

符进凤比简照蛟小了整整十岁,每当有人劝她撇下这个家,符进凤总是说:“已是一个家,怎么能随便撇下。”丈夫和儿子就像肩上挑着的两只铁皮水桶,灌满了水,加起来几十斤重,符进凤挑起来就走,再艰难也要扛回家。

简照蛟也知道爱人的辛苦,可是他能做什么?爱人给他带回一根拐杖,单位电工制作一套简易开关,简照蛟终于可以摸索下地,使用简易开关煮饭。

几个月后,简照蛟走出家门,再次感受到阳光和风,他的心里很高兴,“拄着拐杖慢慢往前走,打算叫儿子回家吃饭。”简照蛟越走越兴奋,脚步不由得加快,突然之间,一头撞上油库的外墙,伸手一摸额头,感觉黏糊糊。

这一次,和疼痛感一起涌上心头的,是期待感——他隐约觉得,生活也许不会因为失明而失去。

简照蛟。贺立樊 摄

黑暗中的人生

仍有生活的色彩

邵光文曾经是中国石化海口(秀英)油库的一名管理员,20世纪80年代,他开着货车在全省各个油库之间运油,也到过位于毛阳镇的后方油库。

那时的简照蛟视力正常,俩人聊聊家常。简照蛟得知邵光文是山东德州人,1958年随家人来到海南。邵光文也知道简照蛟是海南澄迈人,1958年出生。

“咱俩还挺有缘分,海口油库还有一位李自栋,1958年参军,有机会介绍你们认识。”临别之时,邵光文坐在卡车上,笑着挥手。

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十多年。直到1999年,已在海口油库房产科工作的邵光文接到通知:三天之内,腾出一批宿舍。

原来,后方油库解散,人员被分流到海口油库,住在位于金滩路的海口油库宿舍小区。邵光文找来名单一看,简照蛟的名字就在其中。

本打算好好接待这位老朋友,可是三天之后,再一次见到简照蛟时,邵光文惊讶地不知道该说什么。倒是简照蛟安慰他:“没别的事,就是看不见了。”

办理病退,简照蛟每月的工资只有380元。为了补贴家用,符进凤来到丘海大道的疏港加油站担任加油员。不久之后,儿子住校,家里又只剩下简照蛟一个人。

有着一百多户居民的海口油库宿舍小区,依然热热闹闹。每天清晨,退休职工李培基带着好几位老同事一起喝早茶。

“一二一、一二一......”大家喊着号子,从宿舍小区出发,一路小跑,前往港务局市场的茶店。

每天清晨,简照蛟听着号子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到远,脚步声从窗外传进来,心里好不羡慕,“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仿佛又成了一个废人。”

渴了,摸索着倒水;饿了,找些东西吃。简照蛟端坐在家里的椅子上,两只耳朵努力探听外界的声音,试图让自己充实一些。时间一长,有些分不清是醒着还是梦中。

直到一阵敲门声把他带回现实。“老简,喝茶去吗?”门外是李培基的声音。简照蛟一下子站起来,连连应着:“去,去,去!”

那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一天清晨,老街坊们出于同情,却从那时起,给简照蛟的生活带去不一样的色彩。

喝茶“读”报

他们让他“看见”世界

最初的时候,简照蛟拄着拐杖,慢慢走在喝早茶的队伍中间。大家不敢催促他,可是简照蛟走得实在太慢。

“老简,把拐杖放家里,扶着我们的肩,我们当你的‘拐杖’。”李培基把简照蛟的手搭在自己肩上。简照蛟跟着李培基的步伐,走着走着,竟然走到了李培基的身前。

(左起)李自栋为简照蛟读报。贺立樊 摄

“快点快点,快点去喝茶。”这一回,反而换成简照蛟催促李培基。

简照蛟熟悉每个人的肩膀。74岁的邵光文肩膀宽阔,身材厚实,每天坚持骑自行车到假日海滩锻炼;83岁的李自栋肩膀高耸,个头挺拔,耳朵上总是挂着一副助听器。

港务局市场的茶店最初开设在一楼,大家落座之后,先让简照蛟点餐。一壶乌龙茶,一个叉烧大包,是简照蛟最喜欢的早餐。

一边喝茶,一边聊着家长里短、社会百态。简照蛟突然觉得,失明之后,还能“看见”这么多的故事,“感觉很充实,我没有与社会脱节。”

喝茶的次数多了,简照蛟也开始尝试着为朋友们斟茶。他小心翼翼地用左手扶着杯子,右手把着茶壶,好不容易对准了,却常常倒满,茶水从杯子里溢出,烫着自己的手。

有一次,邻桌食客小声议论:“你看这人,眼睛看不见了也要喝茶。”议论的声音传了过来,大家默默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简照蛟安慰大家:“没事没事,我不在乎。”李自栋和邵光文忍不住,“嘿”的一声,转身反驳:“谁都可以来喝茶!”邻桌不敢说话了。邵光文喊着“买单”,大家把简照蛟围在中间,像是打了一场胜仗,昂首挺胸走出茶店。

到了下午,社区帮忙订阅的报纸期刊送到小区,大家坐在简照蛟家门口的大树下,轮流为简照蛟读报。

“反正都要看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李自栋经常为简照蛟读国际新闻,简照蛟最近十分关心国际形势,总是让李自栋多读几遍。弄得李自栋哭笑不得,“他听得很认真,不懂就问,像是在给他汇报工作。”

渐渐的,符进凤发现,简照蛟变得更加开朗,身体也结实许多,“话变多了,在家里走动也不再需要拐杖。”虽然眼神还是那么空洞,可是笑容却常常挂在简照蛟的脸上。

有他们在

生活很安心

2003年,中国石化海口油库建设集资房,到了选房的日子,大家决定让简照蛟先选。简照蛟选择一楼,方便进出,大家一致同意,这才开始排号选房。

大家在简照蛟家门口的大树下摆了桌椅,这里也成了小区街坊聊天休憩的场地。多年之后,中国石化海口油库宿舍小区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老旧小区,没有专门的物业公司,103户居民推选邵光文帮忙管理水电。

最近几个晚上,总有一台外来卡车偷偷停进小区,影响大家的进出通行。司机不肯挪车,邵光文坚决不让步,联系居委会和交警,终于把这台大卡车“请”出小区。

“大家信任我,我也应该帮大家的忙。”去年的一天,简照蛟家里的水管破了,喷了一地的水,邵光文得知后,骑着电动自行车买回新水管。顶着喷射的水柱,把水管装好,邵光文的身上湿了一大片。

简照蛟看不见朋友们的样子,只能用手去摸。摸到邵光文的肩膀,简照蛟竖起大拇指:“体格健壮!”再往上摸,摸到邵光文的头,拍了一下:“老邵,原来你是光头!”邵光文赶紧解释:“别乱说,边上还长着一圈头发呢。”

在62岁的刘金花眼中,这帮老街坊很照顾简照蛟,“简照蛟家的家具有些年头,桌椅经常松动,都是李自栋过去修理。”李自栋会些木工手艺,家里备着锯子、锤头,拿着锤头对着桌椅“叮叮当当”敲上几下,松动的部位马上变得结实。看着简单,可是简照蛟实在做不到。

简照蛟的儿子在广州工作,有时打来电话,得知简照蛟和小区的伯伯们在一起,总是笑着说:“那我就放心了。”

今年3月底,长秀社区开展第三针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简照蛟也想接种,可是小区离社区接种点有一公里远,符进凤正好不在家。没想到,第二天下午,李自栋出现在简照蛟的家门口。

“出发,我带你去打针。”李自栋把简照蛟的手放在自己肩膀上,带着简照蛟走到接种点接种疫苗。当天晚上,李自栋专门打来电话询问简照蛟的身体状况。简照蛟笑着说没有异常,“明早准时喝茶。”

简照蛟。贺立樊 摄

赢得尊重

失明不失生活

前两个月天气炎热,为了照顾正读二年级的小孙女,简照蛟和符进凤打算买一台空调,“可是不懂得怎么挑选。”

老街坊们找到长秀社区网格员邢桂芳帮忙订购,几天之后,一台新空调装在了简照蛟的家里。几年来,社区工作人员为简照蛟修理卫生间,装了蹲坐一体的马桶,还帮忙买了洗衣机和热水器。大家为简照蛟申请每月305元的残疾补贴,糖尿病药品也能得到报销。

失明三十年后,简照蛟觉得自己已经重新成为一位“正常人”,“除了看不见,我也能做很多事。”曾经失去生活重心的简照蛟,在大家的帮助下,重新赢得尊重。

2018年2月18日,琼州海峡出现十年未遇的罕见连续大雾天气,海事部门依照天气预报和能见度连续发布停航指令,海口多个港口数千辆过海车辆发生滞留。2月20日到25日,大雾致停航持续影响,海口每天滞留上万车辆,高峰期一度超过2万辆,排队长达20公里,滞留旅客近10万人。

为了疏通车辆、安抚滞留司机和乘客,一场“抗雾保路”行动,在海口展开。

那几天里,在疏港加油站上班的符进凤,每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加油站里的几个烧水壶灌满水、通上电。此后一整天的时间,符进凤提着水壶,就像平日里提着加油枪,在一台台滞留加油站的车辆之间往返,为司乘人员提供饮用水。

位于秀英港附近的金滩路,同样滞留大批车辆。简照蛟看不见,听李自栋说,好多司机和乘客找不到卫生间,缺乏饮用水和食物,“困在车里很煎熬,这样下去可不行。”

话音刚落,大家就听见邵光文的声音——“我们小区有一间公共厕所,大家可以进来方便。”在邵光文的引导下,一批批司乘人员进入小区,街坊们也被邵光文带动,帮忙打扫公共厕所的卫生。李自栋和几位街坊自发走上金滩路,在交警的指挥下,帮忙疏导滞留车辆。

坐在家里的简照蛟,听见小区里热闹非凡,他学着符进凤,把家里的烧水壶全都用起来,小心翼翼地端到家门口的树下。不一会儿,就有许多司机和乘客前来取水。

位于一楼的家,缓解了许多人的燃眉之急,简照蛟总是大方地说:“卫生间就在里面。”他早已记不清有多少人用过自家的卫生间,只记得有人发现他看不见,紧紧握着他的手,大声地说:“谢谢,谢谢!”

2月26日10时30分,海口市客货滚装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终止,港口运转恢复正常,金滩路也得以正常通行。回到家里的符进凤,看见简照蛟摸索着打扫卫生,笑着问他:“你也成志愿者了?”简照蛟挺直腰杆,大声地说:“我也能帮助别人了。”

就像曾经困于低谷的自己,从失明到人生失重,从失重到赢得尊重,黑暗之中,一群人给了他生活的色彩,他也能将这抹色彩传递给更多人。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贺立樊 文/图(贺立樊)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