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评论:乡村遗产保护工作不该被轻视 正文

评论:乡村遗产保护工作不该被轻视

[焦点] 时间:2024-04-27 22:03:1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27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吴敌

乡村治则国家稳,评论保护乡村遗产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乡村发展新格局。

不久前,遗产我国现存最长木拱廊桥福建屏南万安桥突发火灾,保护不该被轻惨遭损毁。工作这座距今已逾900年历史的评论木拱廊桥,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乡村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遗产在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科学技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保护不该被轻木拱廊桥是工作我国传统木架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2009年,评论其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安桥横跨两个中国传统村落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棠口村与长桥村,遗产紧密连接了村落之间朴实庄重的保护不该被轻文化内核与精神内涵。

类似的工作事件早有发生。最近的还比如2021年2月,“中国最后一个原始村落”云南临沧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老寨发生火灾,村寨几乎全部被烧毁,令人十分痛心。而此次万安桥起火,再一次为乡村遗产保护敲响了警钟。一直以来,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意义非凡。“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郡县治则天下安,乡村治则国家稳。我国的根在乡村,乡村中有着很多遗迹遗产,保护它们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需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

针对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进行保护,笔者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功能性已经日益降低的乡村遗产,包括古村落、古桥等,不应彻底废弃、任其消亡,而应采取保护性修缮的方式,逐渐恢复其价值与活力。第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有针对性地完善监管机制,防患于未然,建立系统的应急处理措施,尤其对于洪灾、火灾等常见灾害有完备的应对举措,争取把对遗产遗迹的损害降到最低。第三,加大对乡村遗产保护的宣传,培养人们的保护意识,特别是促使当地村民认识到本地区乡土遗产和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进行自下而上的尊重与保护。

除了在保护方面缺乏力度,乡村遗产在传承、发展、利用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迫切需要引起关注,并将其纳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中。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保护利用规划要以传统村落为节点,因地制宜连点串线成片确定保护利用实施区域,明确区域内村落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时序,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田园风光等特色资源优势,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布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应在探索乡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创新方式、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持续发力。如利用大数据、5G技术、云计算等,打通从保护到展示的各个环节,加大线上展示、线下体验和网络传播的力度。对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日等要多多进行宣传,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同时注重文旅开发,让乡村遗产不仅仅停留在被保护的层面,还能够真正“活”起来。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9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