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刷脸”要以信息安全为前提 正文

“刷脸”要以信息安全为前提

[综合] 时间:2024-04-28 03:34:3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21次

原标题:“刷脸”要以信息安全为前提

网络环境下的刷脸个人隐私安全,不仅是信息技术问题、法律问题,安全也是为前一道科技伦理问题。

我们的刷脸“脸”还安全吗?近日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信息2块钱就能轻松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安全而这些照片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为前伪造他人的刷脸动态视频破解人脸识别系统,进行精准诈骗甚至洗钱、信息涉黑等违法犯罪行为。安全

人脸识别在当下很多场景中被广泛应用,为前刷脸支付、刷脸刷脸乘车、信息刷脸开机……近日,安全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了一份《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报告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具体用途当中“刷脸支付”最为普及。但令人惊诧的是,人脸信息竟如此“廉价”!除了信息泄露,一些简易的平面人脸仅需要十几元就可以定制,并且可以成功实现考勤打卡。人脸识别就安全性能而言,似乎并没有随着技术进步而快速提高。尽管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但数据隐私依然面临着被不断泄露和滥用的风险,甚至造就了黑色产业链。不少网友提出强烈担忧:管理平台的人脸数据一旦泄露,对个人而言就是终身泄露。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断提高生活的便利度,有时候刷一下脸、按一下指纹,很多业务就能分秒之间完结。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科技创新活动也必须恪守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有专业数据显示,到2022年,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75.95亿美元,约合508亿人民币;在我国,人脸识别相关企业已经突破1万家。人脸识别所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势不可挡,但无论技术如何衍化,守住技术伦理的底线和前提是始终不变的。《网络安全法》明确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人脸信息的盗用是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如果对技术发展失去敬畏法律的缰绳,很容易带来灾难性后果。

掌握更先进的“科技密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而技术伦理的实质,是为了证明技术进步是可控的,技术发展是按照人的需求来定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技术狂欢的背后还要照应公共安全边界,守护信息社会多数人的隐私诉求,决不能任其被一些人为获取不当得利而肆意破坏。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法律问题,也是一道科技伦理问题。人脸数据存储应该建立更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技术开发方、平台运营方不能只求技术更迭,忽视隐私风险,而是应该在更趋严格的监管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来采集、使用、存储数据。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放心地“刷脸”前行。

湖北日报评论员 程曼诗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