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人调侃来到新加坡“出国了但没完全出”,居然引发当地网友群嘲

[探索] 时间:2024-04-29 12:16:0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46次
一个中国人调侃来到新加坡“出国了但没完全出”,个中国人居然引发当地网友群嘲

近年来,调侃到新但没地网中国的加坡品牌真的是遍地开花。拿新加坡来说,出国出居嘲许多国内知名的完全餐饮品牌、连锁服装品牌、然引智能家电等,发当甚至汽车品牌等传统制造业,友群也是个中国人随处可见。

最近,调侃到新但没地网一位网友通过自己的加坡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一条跟新加坡吃喝玩乐相关的内容。内容里,出国出居嘲她列举了许多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熟悉的完全餐饮品牌,包括“海底捞”、然引“蜜雪冰城”、发当“杨国福”、“绝味鸭脖”、“小龙坎”、“瑞幸”等。她开玩笑地说:出国了,但没完全出。

这条视频火了,也为她引来了不少争议,甚至遭遇网爆。在某社交媒体上一个有着280万粉丝的媒体账号“mothership”,截图了她的内容和照片,给她安了一个新的身份——来自中国的游客,飞了几千公里来到新加坡,却发现和中国一模一样,对此感到失望。

这条内容下方有许多评论,五花八门的声音。

有人说:没觉得出国了?那就别来啊。

或者:留在家里呗。

有人说,旅行就只是购物吗?

甚至还有带人身攻击的言论。

当然,也有不少调侃的评论,新加坡的新名字:Chinapore

目前,mothership在网站已经修正了该条内容的不当之处,并对该网友表示道歉。

然而这些不友善的评论并没有因此停止。那么,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新加坡眼评论

我们经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个地方的人们,生活习惯和喜恶往往不一样。

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商品的生产或流通,或是人类的自由流动。我们可以在新加坡吃早饭,到香港吃午饭,到东京吃晚饭。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是,一方人往往还能享受不同地方的“水土”。就像本次“逛街被网暴”事件中的女主,她在新加坡,但是可以轻易地享受到许多中国的消费品和服务。同样的,很多新加坡人在中国也能享受到新加坡的食品和服务,例如美珍香、亚坤、老曾记、小CK、星展银行。当年,在上海有个知名的“力波啤酒”,就来自新加坡。

    

硬币总有两面。有时,向心力是正能量,但是,有时它会以“排外”的负能量和形式出现。这种时候,逻辑不再重要,起主要作用的是情绪。

就像本次事件,这名博主只不过发了“在新加坡也有不少中国消费品牌”的视频,莫名其妙遇到网暴。这些网暴语言是何等熟悉——回中国去吧、出来旅行只会逛街啊……

换位思考,如果是新加坡人在了上海,随手拍了上海街上的大华银行、余仁生、大食代、面包物语、凯德置地,结果被中国人网暴“回新加坡去吧”,我们会作何感想?

完全是没有逻辑、没有理由的攻击。

上海街头的大华银行

二十多年前,新加坡的中餐馆主要都是传统的粤菜、潮州菜、福建菜、海南菜、客家菜。很少有其他的,我印象中,只有极少数上海菜,还有个天津馆,主要做饺子、锅贴等面食。

这些年来,新加坡的各类中餐馆多了,多多了。我经常说,好像还没见到西藏餐馆,其他应该都有了——川菜、淮扬菜、东北菜、鲁菜、云南菜、西北菜等等,等等。

正因为有了中国移民,才有了这些菜馆酒楼,我们的味蕾才获得更多种类的刺激和满足。这有什么不好?

牛车水的四川美食

社会学上有“孕妇效应”的说法,意思是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注而让你觉得是个普遍现象,当人怀孕了就更容易发现孕妇,你开了奔驰就更容易看到奔驰,拎了一个LV就容易发现满大街都是LV。用来形容人们更容易把自己的关注点投射在外界,以寻找更多案例来证实内心的想法。

也就是说,中国人在国外,看到熟悉的品牌,印象更加深刻罢了。

本来在社交媒体上个人发表个人感想,也不是严谨或专业的媒体报道或学术论文,但是现在社交媒体和专业媒体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尤其是个人博主的帖子热度到了一定程度,读者数量未必比专业媒体低。无形中让大众按专业媒体的客观标准来要求个人博主,有些就经起不严格的推敲。

但是,键盘侠把博主的“无心之失“,甚至都算不上”失“上纲上线,发起群殴,许多诛心之论。用《乌合之众》来解释,小小一篇帖子引起这巨大的风波,在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令人遗憾的是,多管闲事、无脑乱喷这类的事,经常发生。因为,人性本来就有丑恶的一面。

尤其在网络上,躲在屏幕之后,不使用真名、身份不明,好像有了隐身的“保护”,很多本来不敢做、不屑做的事,到了网络环境中,忽然成了键盘侠。

用电脑或者手机键盘在网络评论时毫无顾忌品头论足的人,俗称“键盘侠”

人类的根本问题还真不少。其中一个就是盲目起哄、排外。

该长大了,同学们。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