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始于“寻根”的美食之旅记录 华裔老人打卡全美7812家中餐馆

[时尚] 时间:2024-04-27 20:56: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11次

原标题:一场始于“寻根”的寻根美食之旅记录 华裔老人打卡全美7812家中餐馆

0

10月18日,一名厨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坦普尔城一家中餐馆烹饪。场始餐馆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裘雯涵

花了40多年时间,美食现年72岁的记录家中陈戴维(David R.Chan,音译)已吃遍全美7812家中餐厅,华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老人虽然陈戴维自称不是全美“吃货”,甚至不会用筷子,寻根不会说中文,场始餐馆但在打卡中餐厅这件事上,美食很可能没有哪个美国人比他经验更丰富。记录家中陈戴维说,华裔尽管他的老人美食之旅是为了探寻自己华裔美国人的身份,但日积月累后已成为中华美食崛起和中国文化在美国不断变迁的全美“编年史”。

从不爱中餐到“中餐专家”

打卡7812家中餐厅是寻根什么概念?英国广播公司(BBC)给陈戴维算了一笔账:就算一个人每天光顾一家新的中餐厅,他也需要至少20年时间才能攒到7812家。

但陈戴维却做到了。菠萝包、鲜肉月饼、芋泥奶茶、广式蒸点……几乎每天,这位中餐厅“收藏家”都会在社交平台上记录当天吃到的中国美食。

作为第三代华裔美国人,在洛杉矶长大的陈戴维对中餐的兴趣始于对华裔美国人身份认同的探求。

虽然祖父母来自广东,但陈戴维小时候并不喜欢吃中餐。据他回忆,20世纪50年代去中餐馆时,他宁愿吃浇点酱油的白米饭。

就在20世纪60年代,陈戴维迎来美食生涯的一大转折点。当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就读的陈戴维选修了一门华裔美国人历史课程。

“当时这门课还叫‘东方人与美国’(Orientals and America),可想而知当时的历史背景。”陈戴维说。在英语中,“东方人”(oriental)一词被认为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目前在美国联邦法律中禁用,但在数十年前,这是当时称呼亚裔的主流用语。

大学时期对华裔历史的兴趣,以及当时美国出现更精致的中餐菜系,让年轻的陈戴维对中餐产生了兴趣。毕业后,陈戴维成为一名税务律师,常在美国各地出差,于是顺理成章地开始了中餐觅食之旅。

他先在电话黄页上按图索骥,尝遍了洛杉矶及周边的中餐馆,收集了数以千计的餐厅名片与菜单。到上世纪80年代末,他开始在电脑Excel表格中系统整理“打卡”过的餐厅。

在他的记忆中,最令人惊喜的中餐是1975年在密西西比州的克拉克斯代尔吃到的港式炒面,令人叫绝。不过,中餐水准最高的地方还属洛杉矶,尤其是圣盖博谷一带,旧金山的饮茶点心则更正宗。

从粤菜“称王”到百花齐放

由于打卡的餐厅越来越多,陈戴维也引起一些媒体的关注,他无意中成了一位“中餐专家”。

相比一般的美食博主或“美食大V”,陈戴维关注的不是具体餐厅的食物味道,而是更多地从宏观层面上讨论美国的中餐历史和文化。香港《南华早报》就形容陈戴维“首先是一名历史学家”。

在探访中餐厅的过程中,陈戴维见证了美国近年来中餐文化的变迁,他的记录也无意中成为中国美食和中国文化在美国的“编年史”。

无论是陈戴维还是美国中餐文化,都需要追溯到100多年前中国广东一个名为台山的小城。20世纪初期和中期,美国加州淘金热兴起,当时前往美国的淘金者多来自台山,其中就包括陈戴维的祖辈。

来到美国后,台山人开起了中餐馆。由于来源地单一、缺乏多样性、菜式较为粗糙,而且还要迎合一般美国人的口味,因此早年美国人心中的“经典中餐”,比如炒杂碎(Chop Suey),在陈戴维口中只是“广东地方美食的变种”。

1965年,美国通过《移民和国籍法案》,使用国家配额的方式规定移民数量。上世纪70年代前后,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移民人数开始大幅上升。正是通过他们,更多美国人逐步品尝到更多中国地方美食。

当时,台湾餐馆在美国东海岸遍地开花,川菜和湘菜餐馆也在东海岸激增,“轰动一时”。但由于厨师并不来自这些地区,做出的菜肴没有灵魂,被陈戴维称为“仿川菜”和“仿湘菜”。当时的加州仍是粤菜“称王”,而且不再是台山菜,而是直接从香港厨房带去的正宗粤菜。

上世纪80年代后,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数量增长极快。陈戴维的中餐厅名录也再次更新:这次,上海餐厅开始激增。

由于移民将地道烹饪方法传至美国,上海菜很快大受欢迎,尤其在旧金山一带,上海菜俨然“称霸”中餐界。近20年来,来自中国其他省份的移民逐渐增加,将正宗的川菜、湘菜等带到美国。

最近,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中国餐饮集团也在美国落地,包括香港点心连锁店添好运、北京大董餐饮以及川味火锅餐饮品牌海底捞等,都在美国掀起排队潮。

美国中餐更新换代的速度让陈戴维惊讶:“如今粤菜只是美国中餐的一小部分了。”

几年前,陈戴维曾一时兴起,去了一家曾经打卡过的金乐餐厅怀旧。他还记得1978年,这家餐厅被公认为美国最好的中餐厅之一,很多人为了吃上一顿专程乘飞机去旧金山。

“餐厅还在老地方,餐馆看上去和从前一样,菜单也一样,但我们觉得食物糟透了。”陈戴维说,这并不是因为那里的食物变了,恰恰是因为那里的食物几十年来都没变。

从华人社区到影响全美

随着中华美食在美国兴起,陈戴维说,中餐文化已成为美国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而且,中餐不再仅限于华人社区,其影响力已辐射全美。BBC称,中餐真正进入美国大众视野,还要追溯到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当时,尼克松与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共进晚宴的场景,通过电视直播传遍全美,数百万美国人目睹了尼克松用筷子品尝美食。晚宴中的烤鸭、莲子甜粥等中国美食对于当时的美国人也是闻所未闻。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历史学教授陈勇(Yong Chen,音译)说,尼克松访华为“美国中餐发展进入新阶段做了铺垫”。在尼克松“筷子外交”的5个月后,《纽约时报》发表一篇题为《外交解冻后中餐厅遍地开花》的文章。

根据中美餐馆协会统计,如今美国中餐馆的数量已超过4.5万家,超过麦当劳、汉堡王、肯德基和温迪餐厅等快餐连锁店的总和。

中餐已是美国人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尤其在感恩节、圣诞节等公共假期,中餐厅往往是少数开放的餐厅之一,因此也成为那些不愿自己烹饪大餐的美国人的好去处。

在美国,中餐品种之丰富也令人惊叹,从“苍蝇馆子”到精致的高档餐厅,可谓包罗万象。对于陈戴维来说,这也意味着他将有源源不断的“收藏品”。

(裘雯涵)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