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北京雨燕“先遣小分队”已抵京 正文

北京雨燕“先遣小分队”已抵京

[时尚] 时间:2024-04-29 11:25: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59次

原标题:北京雨燕“先遣小分队”已抵京

比往年返京时间提前;北京雨燕调查志愿者呼吁更多市民加入调查摸清雨燕“家底儿”

4月7日,北京志愿者张丽婷在北海公园拍到了北京雨燕。雨燕A04-A05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4月7日,先遣小分任禹陶在北海公园拍摄雨燕。队已抵京

2021年6月27日,北京北海公园,雨燕志愿者打捞救助落水的先遣小分雨燕。

2021年6月27日,队已抵京北海公园,北京被志愿者打捞起来的雨燕雨燕。

2021年7月,先遣小分柴文菡在北海公园拍到的队已抵京雨燕。

黄昏时分,北京柴文菡来到地坛牌楼,雨燕一阵洪亮的先遣小分叫声划破天际。“雨燕回来了!”还没看到雨燕小巧的身影,她已经听到了“老朋友”熟悉的鸣叫。

每年4月,北京雨燕从遥远的非洲南部飞抵北京。今年3月底4月初,柴文菡等雨燕调查志愿者已经陆续发现了雨燕的踪迹。他们呼吁更多市民加入志愿者大家庭,摸清雨燕的“家底儿”。

雨燕提前返京

3月末,北京雨燕调查志愿者的微信群里叮叮地响动起来,几位志愿者不约而同在群里报告,他们在观测点位发现了雨燕。

“过去两年,雨燕几乎都是4月3日至5日率先在钟鼓楼现身。看来今年,我们的‘冠军宝座’被夺走了。”柴文菡是位幽默热情的中学老师,她所在的观测点位是地坛和钟鼓楼,今年已经观测到了20多只雨燕。

北海公园观测点志愿者张丽婷也在五龙亭重遇雨燕。3月底4月初,她用手机拍到了50只,估计现场能有上百只。她说,那几天气温骤升,北京雨燕的突然现身让大家颇为惊喜。近几天刮大风,雨燕似乎又少了起来。4月7日晚,她只在五龙亭拍到了10多只。

北京雨燕曾集中分布在天坛、正阳门、雍和宫等地,它们在北京城里漫天飞舞的景象是老北京人的记忆。雨燕也被视为古都北京的生态符号,它们是全世界极少以一座城市的名字命名的野生鸟类,也是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妮妮”的原型。

2017年,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联合宣武青少年科技馆发起了北京雨燕调查项目,并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一起摸清北京雨燕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自2018年调查项目正式开始,今年已是第六个年头。

雨燕提前返京,志愿者们也忙碌起来。集群飞翔的雨燕在天空中是一个个“小黑点”,志愿者的工作就是每周拍摄布满“黑点”的天空照片,回到家里在电脑屏幕上放大,数雨燕的数量,并记录拍摄时间、地点。

“其他人在拍鼓楼,我拍雨燕”

柴文菡是2019年得知这一项目的,当时,喜欢动物的她在北京动物园做讲解志愿者,一位“老志愿者”发现她热衷观鸟,力邀她参与雨燕调查。时值8月,雨燕在北京完成繁殖并飞往非洲南部越冬,观测调查工作告一段落。她只能先通过项目的“总结大会”了解一二。

这场精彩的“总结大会”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鸟类专家赵欣如莅临现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雨燕科普课,一位小学老师还设计了节目,让小朋友们穿上黑衣服扮演雨燕。“这些节目排得特别好,当时就觉得这个组织太有意思了,太有意义了。”柴文菡说。

小时候,柴文菡的姥爷在正阳门工作,雨燕上下翻飞的场景给她留下了美好、亲切的记忆。2020年春天,她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志愿者调查组,观察雨燕也让她重温了童年的乐趣。

各个点位的志愿者偶尔也进行“互动”。钟鼓楼和地坛点位的雨燕数量不算多,有一次,柴文菡受张丽婷之邀去北海公园做调查。“我们在钟鼓楼做调查,开玩笑自诩‘楼长’,但去了北海公园五龙亭才算开眼了。”她仍不忘当时的激动,由于五龙亭的高度有限,雨燕飞得低,贴着水面和人们的身边掠过,“被那么多雨燕环绕的感觉非常震撼。”

柴文菡还架起三脚架,用长焦镜头记录雨燕回巢的场景,“其他人在拍鼓楼,我拍雨燕。”日落时分,雨燕倏地钻入鼓楼城门楼上的小洞中,她将这段视频发到了朋友圈,大家纷纷问她这是什么,因为速度太快看不清。再次拍摄时,她将速度调慢,记录下雨燕灵巧回巢的画面,它们定位之精准让人惊叹。在五龙亭拍摄时,她用手电辅助照明,由于位置较低,甚至可以看清雨燕的眼神。“那目光很好奇,好像在问,你们拍我干吗?”

由于经常在朋友圈“宣传”雨燕,柴文菡的朋友也受到了感染。一次,她的医生朋友发现了一只无法飞行的雨燕,第一时间联系了她。“雨燕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空中度过,在飞行中捕食、喝水、交配,所以飞不了时一定出现了问题。”最后在她的牵线下,这只受伤的雨燕被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接走治疗。

新志愿者入群

和柴文菡一样,每年都有新的志愿者加入调查团队。志愿者从最初的45名,扩大到现在的约600名。

不久前,新的志愿者招募已经完成。“原来的群已满500人,今年我们又开设了新群。”宣武青少年科技馆生物教师岳颖说。每年新志愿者上岗前,项目照例会组织培训,新志愿者除了观鸟爱好者,还有一些家长和孩子。此次,岳颖精心准备了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区分雨燕和家燕、雨燕的迁徙路线等等,增加孩子们的兴趣。

去年,雨燕调查共有33个固定调查点和67个临时调查点。固定调查点包括天坛公园、北海公园、颐和园和正阳门的古建筑,天宁寺桥、四惠桥等立交桥,北京西站、中华民族园等仿古建筑。在这些地方,雨燕种群稳定,志愿者需要每周去观测和记录数量,“志愿者工作也好,生活也好,走到哪儿都养成了‘抬头望天’的习惯。根据他们随时随地的观察和申报,我们也增加了临时调查点。”

岳颖说,去年,共有30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调查,将单次单个固定点位统计的雨燕数量最大值相加,志愿者一共观察到了8891只雨燕。加之雨燕在京繁殖,志愿者保守估计雨燕种群数量在10000只左右。

近年来,固定调查点和临时调查点的数量都有递增的趋势,项目也相应增加了对志愿者的需求。据岳颖介绍,参与的人越多,调查点就会越多,最后得出的数据就越准确。因为临时调查点中可能也有稳定的种群,由于没有固定的志愿者,这些地方就没法做长期统计。

张丽婷说,北海公园点位的人手也不是很够,五龙亭的雨燕数量最多,但公园南门和东门附近也有雨燕需要观测,“我们的观察记录频率是每周一次,但不需要所有人每周都去,每组每周去1-2名志愿者完成拍照和计数即可。”

任禹陶今年13岁,是北京四中的学生,已经连续5年参加了雨燕科学调查。“在公园中看到这些小精灵盘旋在古建周围,是非常美好的画面,也会勾起我的童年回忆。”她希望被雨燕环绕的轻松愉悦心情能被更多人体会到,“欢迎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我们。”(张璐)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