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张家沟村:变废为宝“三笔账” 正文

张家沟村:变废为宝“三笔账”

[休闲] 时间:2024-04-28 11:37:5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55次

原标题:张家沟村:变废为宝“三笔账”

张家沟村垃圾焚烧堆肥处理点。三笔账张鹏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8月26日,沟村周五,变废照例是为宝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张家沟村回收垃圾的日子。

一大早,三笔账村民白奋云就骑着那辆小型垃圾转运车,沟村挨家挨户地上门回收垃圾。变废干垃圾、为宝餐厨垃圾、三笔账可回收垃圾、沟村填埋垃圾……车上摆放的变废四色垃圾桶,一目了然。为宝

“习惯了!三笔账从4月份开始就这样。沟村”64岁的变废张维珠穿着拖鞋早早等在路边。看车停稳,他一边把垃圾分门别类扔进垃圾桶,一边笑着说。

从垃圾分类回收到无害化处理,再到生产生物肥,说起张家沟村处理农村垃圾的新模式,青海省红十字会驻张家沟村第一书记刘军给记者算起了“三笔账”。

先看一笔数量账。

张家沟村有136户村民,常住人口300多人。每月产生生活垃圾约50吨,大部分为可焚烧和厨余垃圾。

“以前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垃圾处理基本都以填埋为主。这样处理污染环境、浪费国土资源,处理不当还容易形成二次污染。”刘军说。

今年年初,张家沟村在青海省红十字会和县上的大力支持下,投资70万元实施了红十字博爱生态家园项目,购置小型垃圾焚烧炉及配套设施。不仅通过微信公众号、张贴海报、现场指导等方式引导群众进行准确的垃圾分类和环保理念学习,还为每户配置了4个垃圾桶进行投放垃圾,每周两次定时上门回收垃圾。

白奋云是村上的垃圾转运员,也是垃圾分类宣传的主力军。他告诉记者,虽然村里居住的多是老人,但仔细讲解后,老人的分类工作做得更好。目前,干垃圾焚烧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厨余垃圾可以进行堆肥处理。这就意味着,除了少数需要填埋的垃圾之外,村里九成以上的垃圾实现垃圾减量无害化处理。

在张家沟村垃圾焚烧堆肥处理点,记者看到,处理设备正源源不断吞噬着菜叶、果壳、瓜皮、食物残渣等厨余垃圾。刘军介绍说,目前,这些厨余垃圾加入不同“配料”后可加工成两种不同的有机肥,作为土壤改良、农田有机肥料和花木种植的肥料,真正实现了循环利用。

再算一笔经济账。

据测算,张家沟村垃圾焚烧堆肥处理点每10吨垃圾的处理费用为50元左右。厨余垃圾经过处理后,产生有机肥料,按照每公斤2元左右市场价估算,每年将产生2万元左右的收益。除去电费和人力成本,完全可以持续运营。

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栋说:“自从村里讲垃圾分类,很多村民才明白原来那些烂菜叶子和骨头残渣都是有用的,可以变成有用的肥料,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现在村里的这种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在户分类之后,由村转运进行垃圾精准化分类,中端进行无害减量化焚烧,后端实现绿色循环发展,产生经济效益,改变了以前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情况。”在刘军看来,这种“张家沟模式”,不仅大大减少了垃圾产量,还减少了垃圾处置和运输成本,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

关键在于生态账。

对于村民来说,以往垃圾都是装在一起,直接丢进巷道里的大垃圾桶。虽然每周清理一次,但依旧影响村里的环境。尤其餐厨垃圾一到夏天就臭烘烘,引来不少苍蝇蚊子。

“现在村里干净了,旧电器、废纸张、旧衣物、塑料瓶等可以拿到村里的‘生态超市’,兑换成积分存入自家的‘清洁荣誉存折’。”对于这一系列举措,村民穆海生十分满意。

原来,除了设置“红黑榜”来监督村民,张家沟村专门设立了绿色账户,让村民通过参加村里每月组织的环境卫生整治、回收垃圾累计积分,并用积分兑换日常用品,提高村民积极性。

现今的张家沟村,一路走来路面洁净、村落清爽。正如刘军说的那样,垃圾填埋量减少了,人居环境改善了,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提高了,这个黄河上游的小山村越变越美。

“希望这种探索能为一江清水向东流、巩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改善人居环境贡献一些来自基层的力量!”刘军说。(咸文静 金玥彤 牛玉娇 张 鹏)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