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史志琼崖 | 走近古镇州遗址

[焦点] 时间:2024-04-28 22:38: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80次

原标题:文化周刊·史志琼崖 | 走近古镇州遗址

东河镇是文化东方市境内,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周刊走近州遗址古镇,早在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史志便隶属九龙县黎母山峒。琼崖难怪有人说,古镇东方一半的文化风情古韵,在东河古镇。周刊走近州遗址多年以来,史志东河古镇,琼崖尤其是古镇镇区内的镇州古城遗址,就像是文化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笔者心灵的周刊走近州遗址罗盘。

阳光明媚、史志云淡风轻的琼崖一天早上,笔者和朋友驾车沿着县道天新公路,古镇走了一趟东河镇。从八所到东河约45公里,路途并不远。

到了东河镇上,请一位当地的符姓老同学当向导。他是东河人,参加工作30多年以来,一直在基层负责文物保护工作,对东河的历史人文耳熟能详。在他的引路下,我们直奔镇州古城遗址。走到离古城遗址大约10米的地方,只见一块竖立着的石碑,上面刻着“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几个醒目的大字。

镇州古城遗址位于东河镇中方村一块平缓的小山坡上,面积大约3000平方米。遗址四周空旷寂寞,小心翼翼地跨过城墙残留的基石,然后弯下腰注视着废墟上的残墙断壁和青砖碎瓦,隐约感受到一种久远的气韵。据正德《琼台志》所载,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朝廷在这里设立了岛上民族地区唯一的州府——镇州,到了宋政和元年(1111年)便废黜,先后仅存在4年。

沧海桑田,千载悠悠。面对眼前的废墟,虽然无法解读镇州被撤的根本原因,但从史料得知,岛上文化教育的从前星火,曾在这块土地上闪烁。废墟底下掩埋的不仅仅是残砖烂瓦,还是黎母山峒走向中原文化的起点。因为镇州的设置,使岛上少数民族各部落入籍归安,增进了往来与沟通,维护了一方的社会安宁。特别是镇州的设立,感恩学宫的兴办,对文化教育采取宽容的“有教无类”的措施,加速了中原文化教育在民族地区的传播,使黎母山峒的子弟,与汉族子弟一样,接受中原汉文化的熏陶与教育。从这点上说,这是黎族地区文化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另据方志记载,镇州存在期间的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镇州学子符确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解元,次年(1109年)参加在京都开封举行的会试,登进士榜,成为“开琼甲第”的进士。

据查,符确(1068年—1140年),字坚石,原籍儋州高麻都(今儋州三都镇湳源村),是有确切史料记载的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符确考中进士后,官至承议郎,曾任韶州太守、化州太守等职务。致仕还乡后,符确又投入到当地文化教育中,甚至深入到更偏远的琼西南(昌江、东方一带)。据传他在今东方市四更镇赤坎村创建“兴贤坊”,以便当地子弟读书,还购置盐田出租,并将租金用于教育,至今仍有人将那些盐田称为“符确田”。

文史专家认为,镇州的设立,除了文化教育的传播,中原汉民族的农耕技术和铁器农具也开始传入黎母山峒。当地的黎族先民,逐渐学会了使用铁制犁、耙、镰刀等生产工具,掌握了先进的农耕技术,从而告别过去“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赵永川)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