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纲:与文为伴六十年 不慕荣达慕笔耕

[焦点] 时间:2024-04-29 06:05: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76次

【编者按】 方纲先生是伴年不慕通辽市德艺双馨文艺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荣达至今在文学这片沃土辛勤笔耕60年。慕笔方纲先生的伴年不慕非虚构长篇小说《冰上火上》、长篇纪实散文《瞩目 地平线上的荣达背影》,分别获内蒙古自治区第11届、慕笔12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汉文图书奖。伴年不慕方纲先生致力于研究本土民俗、荣达乡土文化、慕笔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伴年不慕草原文化,荣达主动承担起开鲁文化事业发展的慕笔重任,为打造文化开鲁、伴年不慕红色开鲁贡献力量,荣达为通辽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慕笔近日,开鲁县委宣传部主持召开方纲先生文学创作六十年座谈会,系统总结了方纲先生从文六十年的创作成就。

且耕且收一路歌

这是一个让人激动、喜悦、感动又敬佩的日子,与许多老朋友、老同事、文学同道一起参加方纲先生文学创作六十年座谈会,内心是难以平静的。文学创作六十年,这样的时间维度给人以击打心灵的感觉,让人不得不敬畏一种精神,一种对文学的热爱与坚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方纲先生从青年时期初登文坛,辛勤笔耕六十年,在这艰辛漫长的创作生涯里且耕且收,屡获殊荣,不断绽放光彩。且不说青年时期以第一部长篇小说《蛇盘地》首发《民族文学》头条惊动内蒙古文坛,也不说先生在研究人民音乐家麦新方面的突出成就(《麦新研究文献集成》三卷(文卷、图卷、著作卷)《永远的歌声》《壮行西辽河》等),亦不说先生主编出版的《开鲁诗文选》(11卷)《百年开鲁》等开鲁文化地标上的卓著功勋,单说先生在70岁以后再次迎来高光时刻,非虚构长篇小说《冰上火上》获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第11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4年,长篇纪实散文《瞩目 地平线上的背影》再次获此殊荣。连续两届蝉联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大满贯,2019年,先生以77岁高龄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是他追寻文学理想、执着坚守文学家园的肯定和最高奖赏。

六十年漫漫光阴,六十年苦吟岁月。今年,方纲先生已从容迈进八十岁的大门,他依然以文为乐,用文字延展着生命的长度与厚度。

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朱光潜在《诗论》里指出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的成熟境界。以方纲先生近期创作的散文诗为例,可以看出先生语言上的日臻纯熟。自2020年以来,方纲先生没有以老作家老诗人功成名就而居功自大,没有停止自己对文学高峰的求索,他敢于放开文字的束缚,大胆探索,勇敢地否定自己,以敬畏和热爱之心向文学女神献上自己的新作——散文诗,并向国内知名大刊发起冲击,在《散文诗》《星星·散文诗》《草原》等陆续上刊。这些散文诗扎根于边地事物,用笔清新明快,活泼生动,色彩明亮,毫无迟暮之气,焕发着春光般的勃勃生机。

不论是写山地草原,还是写大河注入莽原,或是第一垄春光,或是塞北风流,还是春风脚步加快,方纲先生一次次将笔触深情回望脚下的土地,探向时光的来路,和生命的纵深处探索,故乡与老村、往事与新风、传说与憧憬,都是作家笔下生生不息的创作之源!有人会说,在一个县城之地生活了七八十年,生于斯长于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有什么可写的?方纲先生植根开鲁这片英雄的沃土,写这片土地上平凡而伟大的人民,六十年如一日地遵循 人民是文艺之母,生活是创作之源的艺术创作规律,躬耕开鲁大地,汲取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为开鲁人民呕心沥血奉献一部又一部英雄的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的,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抵制照搬跟风、克隆山寨,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在先生的散文诗中,可以看出他突破自我、勇于革新的勇气:如《西辽河》信条只有一个:腿不断,向前的脚步就不会停止。眼睛不瞎,就盯着东方的大海!如《黑龙坝》,四季的风,不停地变幻着你的鳞甲,一荡一荡,演化万千,难以扑捉。不甘心做一辈子虫子,总趴着或满地爬行。总想生长羽翼,如大鹏展翅,遨游长天。方纲写《垦荒人》,拿着身子当地种,把春天播种,也把秋天收获。这何尝不是自己在文学之路垦荒的真实写照呢?写《葵花》脸,总是朝阳。从阴冷中捞出来的一颗心,渴望光明和温暖,不屑遮遮掩掩。卑微也会强大。生命必定燃烧,一派无边的灿烂金黄,映照天地。秋来垂下头颅,盘点万千籽粒,饱满而简单的快乐。这样的文字,自然会给人以向阳的温暖和力量。

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方纲先生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地刷新自己的创作高度。那些别人用来享受天伦之乐的退休时光、那些别人尽情挥霍的双休节假日,在先生那里都变成了一幅幅屏心静气的书法习作,变成了一则则群众喜闻乐见的边地传闻,成了一篇篇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散文佳作。先生惜时如金,不让每寸光阴虚度,细算起来,在先生八十岁的生命里,不知要比常人多出多少个日夜。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方纲先生坚守文坛六十年,著作等身,《麦新研究文献集成》《永远的歌声》《开鲁诗文选》《壮行西辽河》为开鲁留下了地标般的文学建筑,特别是《冰上火上》《瞩目 地平线上的背影》蝉联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更是为开鲁文学竖起了一座高峰。方纲先生虽已耄耋之年,但格局高远,常以发现提携文学新人为己任,常以研讨、座谈、专刊形式组织中青年作家抱团奋进,形成文人相亲的深厚氛围,让开鲁青年作家群在内蒙古文坛有了一定声望。

高山仰止,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方纲先生文学创作六十年,为我们树起一面精神的旗帜。愿热爱文学的我们在先生的精神感召下,感受时代的脉搏和生命的光彩,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放歌。祝方纲先生诗心不老,永葆创作青春!

本报记者 任志鸿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