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 旧厂房里长出产业新“芽”

[休闲] 时间:2024-04-28 09:32: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25次

原标题:广州“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 旧厂房里长出产业新“芽”

每次接待来国际单位考察的绣花客户,广州市时代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国际单位项目部负责人冯坚强都会带客户去园区里的广州功夫更新中国首家农民工博物馆逛逛。“我们的推进客户都是新兴领域的中小企业,对于有时代印记的城市长出产业博物馆,年轻人也有‘回忆杀’。旧厂”这是房里冯坚强观察到的“老”与“新”。

在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街,新芽在这个被称为国际单位的绣花创新园区里,各种看似矛盾的广州功夫更新要素相融碰撞:入园处的标志性建筑是带有本土、传统气息的推进农民工博物馆;餐厅外墙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中式集体宿舍风格,走入其中则有洋气的城市长出产业西式餐点;藏身楼宇的茶饮、服装、旧厂皮具等行业企业,房里场地规模仅有数百平方米,新芽却将分支机构和产品布局至全球……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绣花这里曾是长征皮鞋厂、马务联和工业区等国营旧厂房和村级工业园的所在地。如今,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落脚,开启创新的征途。

作为广州市规模最大的城市更新产业园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国际单位,在新与旧的转换之间有着一整套“绣花”功夫。留住旧建筑的“底”,升级改造建筑的“颜”,引入新业态的“活”,激发新活力的“化学反应”在这里悄然发生。

园区蝶变▶▷在老式车间里“雕刻”时光

国际单位经常会迎来不少专程来“打卡”的市民。园区所在地曾是五羊油漆厂等国营企业旧厂区,后由村集体经济打造成马务联和工业区。人们熟知的知名品牌“三角”牌电饭锅、“万宝”牌冰箱和五羊油漆均生产于此。上世纪70年代,“三角”牌电饭锅远销东南亚,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炊具从煤柴向电能转变的革命;“万宝”牌冰箱是1978年研发并手工打造的中国第一代家用电冰箱,它开启了家电产业化的征程。

这些风靡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首创”,都来自于农民工勤劳的双手。鉴于当地历史渊源,2012年,中国首家农民工博物馆落户该园区,而后逐渐扩展打造为广州城市印记公园。

自2008年起,园区开始了大刀阔斧、修旧如旧的“绣花”改造。例如,原汁原味保留了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工厂旧集体宿舍、饭堂和旧浴室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在不对建筑进行大拆大建的前提下,保留了原有工厂的建筑结构,仅仅对外立面进行了翻新改造、对内部进行重新设计装修,园区环境实现了靓丽蝶变。其中一栋楼的改造,还获得了有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iF国际设计奖”。

“整个园区留有产业转型升级的印记,在生长于斯的村民看来,这就是‘印记公园’。而对于入驻园区的企业来说,这里则是一片‘公园’里的孵化苗圃。”冯坚强说。

“过去,黄石街主要是简单粗放的出租经济,无法反哺区域发展。”黄石街党工委书记徐蕊告诉记者,“像一些汽配城,一年最多也才只有60万元税收。”如今,园区培育了时尚科技、互联网、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入驻企业数量达650家,整体出租率约95%。改造前,园区每平方米租金仅10元,经改造后,每平方米租金达73元。

产业焕新▶▷在城市“逆生长”中孕育生机

“从选址、完成审批、设计装修到投入使用,前后只有短短3个月。”辛选负责人杨女士告诉记者,直播行业发展迅猛,机遇稍纵即逝,直播基地的建设开始与时间赛跑。

自2018年以来,位于黄石街国际单位创意园的电商企业辛选发展势头迅猛。今年上半年,辛选一家公司占据了黄石街道批发零售业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创税名列前茅。

最后,辛选锁定了紧邻国际单位的一处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独幢建筑。选址问题解决了,建设又遇到了麻烦。由于这幢建筑属于“三旧”改造,从消防安全、用水用电到报建审批,全部都得从零开始。

为此,白云区、黄石街道和园区,立刻启动响应机制。选址后第二天,便组织国土规划、城管、消防、安监、电力等职能部门到园区工地现场办公,一揽子解决建设报批问题。

这其实是国际单位每天服务企业的“日常”。作为国家级孵化器,国际单位已形成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于一体的产业孵化全链条,园区构筑了“邦起航”“邦成长”“邦互动”“邦打点”四大服务模块。

广州方木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式茶饮开发企业。5年前成立之初,公司仅有一名员工,便是创始人本人;5年间,团队发展到130人,门店分布于全球10个国家,在园区里孵化了4家公司。“园区内有大量直播等‘网红’经济企业,经过国际单位服务团队的牵线搭桥,通过考察学习,启发了我们把线上推广渠道与线下实体店相结合。”公司行政总裁刘敏说。

目前,国际单位已经拥有20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了“辛巴狗”独立动漫IP的广州七戒动漫设计有限公司是其中“文化+科技”的典型代表。“2017年初到园区,太有标识性了,一眼就知道是旧工厂改建的项目。园区里随处可见时代的烙印,跟现代建筑风格巧妙融合碰撞。我喜欢有历史感的东西,跟我们设计有契合点。”公司总经理欧阳宏利谈到,设计往往会“溯源”再升级创新。国际单位老式建筑风貌所蕴含的人文气息,很能激发设计师的灵感。

数据显示,国际单位每年产值接近50亿元。按目前园区实际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计算,平均每平方米产值2.5万元。

涵养民风▶▷在精细治理中重塑精神风貌

国际单位所在的黄石街,社会情况复杂、管辖人口密度大,是典型的城中村。

一个创新园区在与城中村、村民的共处中,会有什么“摩擦”?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城市更新带来最大的改变是居民精神面貌、思维方式上的‘更新’。”黄石街社工服务站主任彭艳婷坦言。

此前,国际单位不远处的江夏村内,商铺经营者们为方便做生意,将门前的走廊私自加宽、台阶加高。其间,个别村民和商铺经营者存在抵触情绪,经江夏村共建共治共享工作站工作人员耐心解释,最后大家都表示配合。“看到道路宽了,环境变好了,年轻人都愿意来了,我还是支持整治。”村民李灿殷说。

国际单位紧邻的马务社区,则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呈现出一系列“高分亮点”。该社区积极推行城中村垃圾分类“栋长制”模式;临街店铺、餐饮档口全面推行“厨余公交”模式,镇街厨余分类率快速提升。

此外,在彭艳婷看来,创新业态、资源的到来,最“实际”的是给居民带来就业机会。“我们会针对附近社区中有就业需求的人士开展搭桥对接,将他们推荐给国际单位园区的企业。”彭艳婷说,这些工作中涵盖了文员、营销、后勤等岗位。

在广泛收集信息之后,黄石街社工服务站突出居民群众最需要的社会工作服务及各特色群体不同需求组建不同的功能模块,如依托农民工博物馆突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突出出租车、餐饮、快递、地缘性人群等重点行业群体服务。

“就这么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和改变,以后等到自己回首,见证了黄石的变化,一定会很自豪。”徐蕊有信心,未来3年,黄石的城市面貌将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勤 李鹏程(陈思勤 李鹏程)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