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用 “循环”破解发展与保护的难题

[百科] 时间:2024-05-02 19:19:1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12次

原标题:今日视点:用 “循环”破解发展与保护的循环难题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碧水蓝天与经济发展和谐并存,是今日解多年以来青海发展的希冀。

如今,视点青海通过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终得回报: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用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保我省基本形成了锂电、难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循环铝及铝深加工、今日解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等12条循环产业链。视点园区和试点建设成效显著,用破项目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展保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难题青海正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有力带动我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今日解推动我省奋力开创“一优两高”发展新局面。视点

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已初步呈现和谐共进的良好格局。希冀,正在变成现实。

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晶硅生产线全貌。黄河公司供图

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太阳能公司电池生产车间。黄河公司供图

青海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员工正在工作。摄影:钟倩

循环利用让传统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青海之西,昆仑山下,盐田如块块碧玉。从第一批盐湖人原始工具土法熬制到如今的全自动化水采船,我省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循环发展的新路子,一滴卤水在流转中串起了一个个鲜活的产业。

目前,盐湖集团已经掌握世界上的全部钾肥生产技术,察尔汗盐湖的钾肥年产量为800万吨,占国内生产总量的85%以上。而盐湖股份作为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钾盐综合利用率由最初的27%提升至80%以上,单一选矿回收率由40%提升到65%,钾肥消耗由完全依赖进口达到自给率50%以上,在全球钾肥市场中雄踞一方。

“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青海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发挥示范作用。青海资源也是全国资源,要有全国一盘棋思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四年前提出的殷切希望为我省盐湖工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年来,我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迈出了决胜“百年盐湖,生态镁锂钾园”新步伐。具有中国特色的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形成,技术先进、产品多样、规模集约的镁锂钾盐绿色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已经建立。固体钾矿的浸泡式溶解转化技术实施以来,盐湖产业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绿色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在此前可资开采的2.4亿吨液相钾基础上,增加了3亿吨转化后固体钾矿,产能由100万吨服务30年发展到500万吨服务50年,无形中等于再造了一个察尔汗盐湖。目前,支撑企业原卤产量80%来自溶解转化技术,而且还实现了钾资源回收率接近100%。

光伏产业链为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插上翅膀

“这就是电子级的多晶硅块吗?我在供货商的库房里见过这个品牌,今天专程过来看看……”6月26日至29日,中国(上海)国际半导体展览会拉开帷幕。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携自主生产的电子级多晶硅块吸引来一批批参观交流者。

从2016年的35.32%到2020年的81.97%,一线电子级产品占比稳步提升,“青海造”多晶硅成为响当当的拳头产品。而在产业链下游,黄河水电太阳能公司的中国首条量产规模IBC电池生产线电池量产平均效率突破23.6%,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近年来,青海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壮大光伏产业全产业链,成为世界上光伏电站大规模并网最集中的地区。期间,通过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如何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回收太阳能电池板实现循环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年初,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光伏产业太阳能电池板回收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实现了废弃太阳能电池板规模化、低能耗、低成本资源化处理和回收利用。据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相关人员介绍,废弃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光伏组件绝大部分可用作循环再造的材料,具有可观的回收价值。该项技术可实现太阳能电池板解离后玻璃、金属、硅粉等各种不同类型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同时相比传统的机械拆分,具有材料浪费少、破碎效果好以及处理成本低等优势。

“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组件”,这是一条循环生产闭路。目前,我省已形成电子级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制造,系统设计与集成、光伏电站建设、光伏电站运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已聚集起亚洲硅业、黄河水电新能源、阳光能源、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拓日新能源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形成了迄今为止我省最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条。

草畜联动模式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发展

走进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吉家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型标准化奶牛养殖场,360余头奶牛悠闲地晒着太阳。吉家堡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通过几年的努力,合作社基础设施齐全,各项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不断提高。

合作社按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原则进行管理,引进现代生产、经营和管理体制,运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经营管理手段,以奶牛“入托”的方式面向全县奶牛养殖户的奶牛“入托”,“入托”农户户均收入达1400元,与新民乡苏家庄村、马场村等村整村推进村企共建项目,带动贫困入股农户1532户,每户每年实现收入600元。

合作社所属的海东市属于青海农业区,有着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优势,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的机制,探索出一条符合合作社实际的“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同时,与周边种植大户签订种植收购饲草料合同,并积极流转农户土地种植优质饲草,为当地1000多户农户户均新增收入1200元。

见微知著,像吉家堡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形式正在青海大地上处处开花。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激发,“牧草(粮食)生产—饲草料加工—牲畜养殖—畜粪处理与有机肥生产—牧草(粮食)生产”的草畜联动高效循环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推动了草原传统畜牧业转型发展。

进入新时代,市场对优质农畜产品和农牧业环境的需求更加旺盛。近年来,我省全力推进特色农牧业、生态畜牧业、有机畜牧业健康发展、农畜产品种养殖—精深加工、废物综合利用的现代农牧业体系基本建立,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35.1%提高至50.2%;积极推行农牧业绿色生产方式,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由72%提高至78%,绿色农牧业正在成为我省农牧业提质增效的突破口。(作者:钟倩)

【视点短评】强化支撑助推小循环不断迈向大循环

众所周知,循环经济始于人类对环境污染的关注,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结果。

当前,面对从工业领域率先开始的循环经济实践,如何进一步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废物的减量化以及再利用、再循环,成功地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助推小循环不断地迈向大循环,并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成为大家关注的核心问题。

我们说,从立足于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到着眼于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再到覆盖社会层面的大循环,推动整个循环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作为建立循环经济社会机制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在制定相关发挥政策时,要注重技术标准而非具体技术,要尊重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鼓励企业发挥优势,各展所长。

企业作为小循环的实践主体,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要通过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要通过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减少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各个工业园区作为区域层面中循环的推动者,要不断强化管理和监督,这是实现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帮助企业着眼长远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不容轻视更不容忽视。

我们深知,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不是单纯的环保问题,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立足实际,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科技水平等,打造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科学高效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作者:解丽娜)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