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记 | 作家、诗人走进“海底村庄”:应好好地保护

[时尚] 时间:2024-05-03 01:05: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48次

原标题:海南日记 | 作家、海底村庄诗人走进“海底村庄”:应好好地保护

>>>点击进入专题

点击观看视频

对于神秘“海底村庄”,海南好地著名作家周大新和著名诗人、日记翻译家树才特别好奇。作家走进

涉水而过

两位大咖在文昌铺前民宿住了一晚,诗人也尝了糟粕醋。应好5月14日清早,保护他们赶在海水涨潮前,海底村庄前往“海底村庄”。海南好地车子驶向海南最长的日记跨海大桥——海文大桥,从匝道穿入孤岛上的作家走进北港村。热情的诗人村民带领周大新和树才跨过防护堤,走向村子边的应好大海。

海天一色,保护现在是海底村庄禁渔期,远处海面上未见渔民驾船穿梭劳作。一望无际的滩涂,有螃蟹出没。有的地方土质松软,一不小心双脚就会陷进去。“最大的收获是见到了泡在海水里的3个石棺。石板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海蚝、贝壳。这么多年过去了,海水怎么也冲不走这些石棺,似乎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树才很是惊讶。

寻找海底村庄

“那边海域水底有古庭院、石水井、石碑坊、石桥、古戏台等,不过现在难以看见。”村民说。

“400多年前,这片海还是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的美丽田园。如今却是一片废墟。”周大新感慨人世的无常。

是查看地质还是抓螃蟹?

村里的古稀老人陈阿公跟两位大咖讲述当地流传的一个神话传说:“生活在海边的古人一直有祭海祈求平安的习俗,到了明代,人们发现祭海似乎没用,遇上恶劣天气,船照沉,人照亡。于是当地居民就停止了祭海。这一停却引来了大祸,惹怒了海龙王,一夜之间,72座村庄全部沉入海底。”周大新和树才听完哈哈大笑。

诚然,这只是一种传说。

经地质专家勘查,海底村庄形成是因地震。明朝万历年间(1605年)的一天,琼北地区突发大地震,震中位于原琼山塔市附近,72个村庄的房屋、坟场、碑记、桥、良田耕地等沉入大海,形成世界罕见的“海底村庄”。“桑田”真正变成了“沧海”。

泡海里几百年的石棺

对于这次大地震,多个史料包括《琼州府志》《琼山县志》和《文昌县志》等均有记载:“官房、民舍、祠堂、城廓、坊表等倒塌殆尽,田地陷没者不可胜记。”

“海底村庄”是我国迄今发现唯一的一个陆陷成海的地震废墟,如今已成为奇特的水下景观。

太阳慢慢升起。周大新和树才在这里没有看到太多“海底村庄”的遗物,倒是海边的红树林成簇相拥,不时有海鸟飞出,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红树是一种生命力非常强的植物,从某种程度上说,红树林也是地震的馈赠。”树才说。

脚下就是海底村庄

“海底村庄”边上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分布着全国97%的红树种类,有红树植物19科35种,这里的红树树龄都在三四百年左右。

“72个村庄被陷入大海,这里怎么会有一个孤岛和一个孤村呢。”周大新困惑。

北港村村民陈奕军介绍,在那场惊天大地震中,大批村庄陆陷成海,北港岛侥幸逃过一劫,却就此成为孤岛。该岛土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公里。“听老人讲,北港岛本和铺前镇只隔了一条狭窄的沟,一跳就能过去。但地震发生后,两地拉开一公里多的距离,北港村的村民出村只能乘船。”陈奕军说,2021年2月4日,海文大桥北港岛互通正式通车,结束了北港村400多年只能靠船出行的历史。如今北港村有440户2300人,路通了,村民可以一脚油门将车开到家门口,还可以发展休闲渔业等。

“2014年的考古调查发现,‘海底村庄’的滩涂遗物,以明代的为多,也有不少宋、明的墓葬。滩涂上发现的大部分陶瓷器,属于福建、粤东等地烧制的外销瓷,应该是通过海运而来。这再次印证,海南岛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有着特殊的位置。”树才表示,“海底村庄”隐藏着太多的秘密,将来进一步考古或许才能发现。政府应对“海底村庄”好好地保护,打造一个“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大遗址公园”也挺不错。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吴岳文/文、图 林鸿羽/图、视频(吴岳文)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