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军:中美关系的关键—决策者的“世界观”

[探索] 时间:2024-04-28 23:39:2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48次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区域国别研究院特聘教授牛军(讲座图片)
  中评社北京12月5日电(实习记者张承易)12月4日,世界观在“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第172期“温故知新:中美关系一百年”上,牛军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区域国别研究院特聘教授牛军就1945-1979年的中美中美关系史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这期间中美关系主要受外力塑造,关系特点是键决两次“同盟”。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世界观重要因素则是“共同的敌人”,中美关系转折的牛军实现则有赖于双方决策者的“世界观”。  牛军在讲座开始时提到,中美王缉思曾在一篇序言中提到中国人看中美关系史是关系以中国史为视角的,以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为划分,键决但由于档案开放原因,世界观我国学者大量使用的牛军是美国政府的资料。因此形成一种中国“听其言,中美观其行”,关系对美国对华政策的键决不断做出反应的中美关系史研究叙事方式。而随着中国相关档案的开放,中美关系史中那些巧合被发现实际上是中美互动的结果,这需要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与反思。  他认为从太平洋战争到改革开放,中美关系的主要特点就是中美关系发展主要受外力推动。其中有两个时期中美关系密切,第一个是国民政府时期与美国形成的战时同盟时期,另一个则是基辛格所说的,自1972年开始中国与美国 “心照不宣”的“同盟”时期。  牛军认为,这两次“同盟”形成的原因都是外部国际形势的变化使中美有共同的敌人。第一次是日本,第二次则是苏联。  而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美国克林顿政府推行全球化取向的政策。这一变化使两国找到了中美双边关系发展找到内在动力,对长期受外力影响的中美关系来说这是巨大的变化。  牛军认为国际体系的变动导致中美有共同的敌人,这个决定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是通过两国决策者对国际形势变化的认知来实现的,更进一步,是对于世界政治潮流的发展趋势,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基本状态和变化的判断。他将这些认知称为决策者的世界观。而在当今中国学术界,缺少对于中美关系在冲突时期以及合作时期相关世界观的深度阐述。  第一次同盟到关系破裂
【第1页第2页第3页】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