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述年丨一个“原年人”的发现:一切皆有可能

[休闲] 时间:2024-05-02 21:04: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91次

原标题:网络述年丨一个“原年人”的原年人发现:一切皆有可能

最近的一波疫情刚刚出现时,相信许多人都没有想到过,网络今年的述年春节,要和父母家人“隔空相聚”。现切但最终,原年人许多人都成了“原年人”,网络成为“不打烊”的述年城市春节中,一抹灵动的现切风景。

就地过年,原年人这个决定并不好下。网络早在刚刚入冬时,述年几次和母亲通话,现切都会接收到她对我们“回家过年”的原年人期待,比如,网络“嫚儿(指我女儿)的述年棉袄我给她重新拆洗了一下,她不是嫌厚吗?”比如,“我给你们新做了几条棉被,今年开车回来吧?全部带回去。”这些东西不值钱,但也是用钱买不来的。妈妈说今年她连拆洗翻新加新做,总共做了20多条棉被,“眼睛越来越不行了,趁着还能做,先给你们做下。”

而父亲,从来不愿多说,以前是嫌耗电话费,现在视频通话,不用额外花钱了,但因为中风面瘫,而且口齿也受影响,他就更加不愿面对镜头。实际上,每次回去陪他说说话,交流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国际的国内的,总让我感觉自己虽然与他们远隔千里,但总算还有点使得上力的地方。哥嫂和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而我,或许能给他一些精神层面的慰藉。这样看来,其实“感觉自己有用”的需求是双向的。父母老了,需要在儿女这里以“有用”来获得存在感与价值感,但对于儿女,尤其是那些远游的儿女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和补偿?

因此,当这波疫情开始趋紧的时候,当各地开始号召“就地过年”的时候,我的心里是矛盾的、纠结的。一直在挣扎,在“回”与“不回”之间来回拉扯。

最终帮我下决定的,还是妈妈。老年人获知信息总会有所延迟,在我内心已经纠结了几天后,在上海的疫情也开始发生后,我接到了妈妈的视频电话。她说,“我看你今年估计是回不来了。”是的,这是一个结论,也是妈妈的决定。她让她的孩子“原地过年”,省去麻烦,省去奔波,省去也许存在的“风险”。

妈妈决定得并不艰难,至少,她没有让我听出来。而且,她还安慰我,不要因此而觉得意难平,“就这么着吧,我们得听号召,等过了这阵儿,天气暖和起来了,你再回来。”

而且,就在做出这个决定的第二天,她就给我寄了两箱馒头过来,果真,“雷厉风行”。而我,也的确已经有几年没看到过家乡的春天,那春风下如同海浪一般起伏的麦苗,暖阳里朵朵盛开的桃花,都令我怀念,于是,我也默默的,把归期改为春天。

节前理发,上海的小年夜那天,微信上忐忑问发型师:上班吗?有空吗?毕竟往年这个时候他们都回乡了,约不上是正常。但没想到秒回:上班,您什么时候过来?欣欣然前往,理发间隙闲聊,发型师说,他们店里好多人今年都不回家,“除了初一,要想吹个头发什么的,随时过来。”

仔细留意一下,会发现,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留在原地过年。小区保洁员、菜场摊主、快递外卖小哥……他们让上海今年的春节和往年有点不一样,更方便、更热闹,也更具活力。

“再忍一忍,估计明年过年就好了。”这是妈妈的期盼,也是千千万万国人的期盼。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与责任同行,与担当同行。为个人负责,为家庭负责,从而也为他人、为社会负责。在中国,一切皆有可能。识时,识势,在调整中寻求最佳的前进姿势,或许,就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昂扬前进的基因密码。(何夕)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