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桐柏红五角 正文

桐柏红五角

[时尚] 时间:2024-04-30 03:13: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34次

原标题:桐柏红五角

初夏时节,桐柏红角我走进河南省桐柏县,桐柏红角追访先辈革命足迹。桐柏红角有一种红色小花吸引了我的桐柏红角注意——无论是在桐柏革命纪念馆门前,还是桐柏红角吴家尖山村周边农舍的墙上,都能见到五角星形状的桐柏红角红色花朵绽放在长长的藤蔓间。

“这是桐柏红角茑萝松,但我们都叫它‘红军花’。桐柏红角老人们都说,桐柏红角这是桐柏红角红25军从远方带来的。”桐柏山的桐柏红角乡亲非常自豪地对我说,“当年,桐柏红角红25军官兵来到桐柏山休整,桐柏红角可能就是桐柏红角在清洗身上的征衣时,或者在磕掉草鞋上的桐柏红角泥巴时,把沾有红军花的种子留在了桐柏山。”

这片山区,是红25军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途中最早的休整地。坐落在桐柏县城南的桐柏革命纪念馆,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行署领导机构的办公地。如今,当地仍一直传颂着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1934年冬,在桐柏县新集乡磨沟村短暂休整后,红25军某部离开桐柏山北上长征,把4位伤病员托付给了桐柏山南麓吴家尖山村的乡亲们。4位伤病员中,级别最高的是连长老汪。为了让伤病员尽快痊愈,乡亲们宁愿自己吃野菜喝稀粥,也要把稀少的细米白面留给伤病员吃。红25军离开后不久,国民党匪军四处打探红军伤病员的藏身之处。一抓到红军伤病员,就要将他们杀头甚至活埋,手段极其残忍。为了掩护红军伤病员,很多乡亲被敌人残暴殴打、拷问甚至是杀害,却没有一人泄露红军伤病员的消息。

在乡亲们的冒死掩护和精心照顾下,1935年秋天,4位伤病员可以自由活动了。他们第一时间联系上党组织后,决定就地跟敌人开展游击战斗,在组建豫鄂边区红军游击队过程中承担重任。《河南文史资料》“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的诞生和发展”一文中,曾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的周骏鸣同志写道:“1936年1月4日(农历腊月初十)夜,游击队诞生了。当时只有7个人,张星江同志亲自参加领导,王国平同志任队长,我任指导员,还有汪心泰、康春、鄂豫皖红廿五军负伤留下治愈的老汪、吴恒山(吴当时不是党员)……”豫鄂边区红军游击队成立后,在边区省委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游击战,多次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让红军游击队的战旗,高高飘扬在桐柏山上。

豫鄂边区红军游击队在成长的过程中,尽管遭受了严重挫折和损失,但是在桐柏山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游击队力量如那些红军花一样,由少到多,由弱到强,渐成燎原之势。他们用短短2年多时间,就把游击队发展成千余人的抗日独立团。豫南桐柏山区根据地,也成为南方8省14处游击根据地之一。

“汪连长他们,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想的不是怎么尽快离开,而是选择坚持斗争。”吴家尖山村的乡亲说,“他们就像这些‘红军花’。红25军把他们带到了桐柏山,他们就在桐柏山生根发芽,无论面临多么残酷的斗争环境,都从不屈服。”

如今,桐柏山绿水青山,处处生机盎然。磨沟村等原本贫困的山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的饮马池种满了莲藕,青青的荷叶铺展开来,仿若一幅优美画卷;翠竹绿树繁茂苍翠,山林中阵阵清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那些鲜艳的红军花点缀其中,如同一颗颗闪亮的星星,为我们讲述着往昔动人的故事……(■贾国勇)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