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有效缓解预期转弱压力 正文

有效缓解预期转弱压力

[百科] 时间:2024-04-29 12:31: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69次
解决预期转弱压力的有效预期压力最根本途径是多措并举稳增长、促发展。缓解
  中评社北京7月7日电/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转弱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有效预期压力供给冲击、缓解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转弱并提出稳字当头、有效预期压力稳中求进的缓解总基调。2022年的转弱《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把三重压力列为当前需要应对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三重压力”是有效预期压力中央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客观、理性、缓解精准的转弱判断。化解三重压力,有效预期压力需抓住“预期转弱”压力这一着力点,缓解加强预期管理,转弱提振信心和热情,为“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等压力的解决创造条件、腾挪空间、提供推力。  一  光明日报发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王立勇文章称,预期的形成是一个学习过程,是在信息粘性和信息不对称下,市场主体接受外部信息不断调整先验判断的过程,也是自我实现的正反馈过程。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往往是以预期为基础。基于自身形成的预期,微观主体会做出投资或消费决策,进而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微观主体预期是重要的经济力量,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预期变动是经济波动的重要驱动力。宏观经济政策所能够产生的实际效果依赖或取决于微观行为,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可能会因为预期的变化而完全改变。以通胀预期为例,通胀预期在经济主体的生产、消费、储蓄及投资等经济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影响个体消费、储蓄和借贷决策,以及工人的工资议定决策和管理者的定价决策,会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而能够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预期管理是提高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  文章分析,近年来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供需两侧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由此产生的预期转弱主要表现在:第一,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微观主体预期不稳、信心不足,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所降低,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低迷并存;部分市场主体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决策短视化现象严重,引发非理性市场行为。第二,微观主体预期并非总是理性和前瞻性的,兼具后顾性和适应性,在一系列不利冲击下,信息的不完备性和主体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有限理性极易造成预期的无序化状态,出现预期扭曲、预期混乱和预期偏误。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加剧了这一扭曲及偏误程度。第三,不同微观主体预期之间出现预期交织、信息交互现象及羊群效应,家庭预期转弱和企业预期转弱相互传染、相互影响,容易造成“预期转弱——经济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预期转弱”的恶性循环。从数据看,预期转弱表现在:居民的收入信心指数、收入感受指数、就业感受指数、就业预期指数和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呈持续下行态势;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自2021年3月以来一直处于下滑态势,2022年3月分别降至49.5%和48.4%,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同样如此。  预期转弱既是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的衍生,又是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的推动力量,存在“预期转弱——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经济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预期转弱——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的内在逻辑。相对而言,因为与主体心理活动有关,且存在预期扭曲、预期混乱和预期偏误,以及预期交织和信息交互现象,“预期转弱”是三重压力中的难点,也是提振经济、缓解三重压力的关键点和突破点。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