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县大坪村: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的蜕变

[娱乐] 时间:2024-05-03 12:24: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86次
盐津县大坪村。软弱涣散昭通市盐津县组织部供图

  从昭通市盐津县城驱车前往兴隆乡大坪村,盐津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坪村山涧溪流潺潺,凝心宽阔整洁的聚力水泥路在大山深处绵延,不远处有三四个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软弱涣散人扛着锄头,顺着水泥路与菜地边界线边上的盐津羊肠小道走了过来。与大坪村委会仅一墙之隔的坪村大坪村小学国旗飘扬,一排排白墙黄瓦的凝心小洋房矗立着,大雨过后,聚力山上云雾缭绕、软弱涣散美不胜收……

  “现在我们村大变样了,盐津外面的坪村人一进村,一眼看到各式各样的凝心墙绘就开始感叹‘好靓’,走在村里到处都很干净。聚力”每当看到别人羡慕的眼神,今年72岁的村民马廷章就抑制不住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位于盐津县北部、兴隆乡西部的大坪村,过去由于办公环境混乱、班子配备不齐、群众工作难以开展、村容村貌破败落后等原因被定义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大坪村掀起了思维风暴,狠抓班子、党员队伍建设,筑牢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经过强有力整治,如今村里环境大变样,村民凝聚起了一股强大的向心力,眼下,大伙正筹划着发展乡村经济,朝着脱贫致富的目标大步迈进。

盐津县大坪村。昭通市盐津县组织部供图

  聚堡垒合力,人心齐了风气正了

  “大家有什么想法讨论一下,工作一定要每家每户都落实到位。”近日,在大坪村便民服务大厅内,村“两委”班子干部正在召开一个简单的工作会,村党总支书记钟华就推进村里各项工作作出详细安排。

  “像这样的工作会议,三天两头就要召开一次,而在过去,由于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意识不强,村里的事务推进困难重重。”钟华告诉记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村里多次组织大规模外出学习、参加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讲座、为全体党员上党课,让学习成为常态。村党总支还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必须先提交党组织讨论决策,规范和完善了村里的议事决策规则。与此同时,开展先锋党员评比活动,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过去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已悄然发生了改变。如今,大坪村配齐、配强了两委班子成员,引进3名年轻干部发展为后备力量,提升5名村干部学历,不断改善队伍结构,提升班子整体战斗力,积极带领大坪村发展致富。科学制定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学习计划,借助云岭先锋APP、学习强国、云岭夜校、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平台持续深入抓好党员教育,激发队伍生机活力。“现在大家的态度都比以往改变了很多,思想觉悟大大提升,我们组织的每次活动,只要不是很特殊的事情,大家都一定会到位。”钟华欣喜地看到,村党总支筑起了坚固的战斗堡垒,使村里形成一股人人争先的好风气。

盐津县大坪村。昭通市盐津县组织部供图

  抓基础建设,村容美了百姓笑了

  “村容村貌杂乱,人心涣散是当时最突出的问题。”徐代正说。大坪村村干部老龄化严重,村活动阵地老旧脏乱,没有厕所,甚至连一块好的村务党务公开宣传栏都没有,村民避之不及。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广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和纽带,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村“两委”干部们决定,第一件事是建设完善村活动阵地。整理1000平方米的花山场,配备健身设施、活动室、乡愁馆,新建公共厕所……很快,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文化院坝亮出来了,昔日无人问津的地方变成了村民询问大事小情、傍晚跳舞闲话的“打卡地”。

  村活动场所漂亮了,村“两委”班子履职的“腰杆”更硬了。

  “现在大坪村出村硬化路有3条,在危险路段都设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8个村民小组都已通硬化路,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也达到了100%,还设有标准化卫生室,村民们的出行、看病都方便了许多。”徐代正笑着说到。

  谋产业发展,村民腰包鼓了返乡创业多了

  大坪村苗族群众多,思想局限性较大、内生动力差,大多数村民不愿外出务工。上任以来,钟华想的最多的就是怎样改善全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经济环境、为民谋利。“农村人讲实在,咱就要给老百姓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想方设法提高乡亲们的收入”。于是,村“两委”通过技能培训和组织引导,鼓励680多个村民走出大山,到安徽、浙江等地务工,大坪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200元提升到了8527元,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正不断增强,初步实现了短脱贫、长致富的目标。

  同时,大坪村还根据独有的自然资源,紧紧围绕“三大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竹兴村,以竹富民。全村有茶叶450亩,花秋杉树12000余亩,竹子2355亩,其中毛竹1355亩,每亩可实现收益1500元,集体公司通过扶贫资金股份量化到户统一组织实施种植了雷竹1000亩,不但免费提供种子,还提供技术指导,使每一棵竹子都有人管理,每一棵竹子都发挥它的效益,2019年村集体公司预计可实现收入5万元。

  作为苗族聚居村的大坪村,有“竹编之村”的美称,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编织竹制品的手艺。如今,大家重新拾起老手艺,编织的竹制品种类不胜枚举。在花斑沟建立的竹工艺品制作展示和销售网点,老百姓手工制作的竹凉席、竹篮、竹簸箕等成了热门的卖品,同时村“两委”还积极对接编织厂、纸厂进行销售,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现如今,大坪村产业带动效果明显了,环境变美了,路变净了、宽了,水、电、路、网络全覆盖,村办公室和文化广场也建好了,干部、群众鱼水情更深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高兴了,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云南网记者 杨萍 通讯员 范怀娜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