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华为不造车 正文

华为不造车

[热点] 时间:2024-04-29 19:01: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95次
华为不造车,不造但华为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造

  随着华为智能汽车BU的不造高调扩友,汽车行业再度吸引市场关注。不造

  11月25日,不造华为与长安汽车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不造拟成立新公司;

  11月27日,不造凭借超高“含华量”一战成名的不造问界新M7迎来新里程碑——上市两个半月大定破10万辆,成为鸿蒙智行最畅销车型,不造华为余承东亲自发微博祝贺;

  11月28日,不造鸿蒙智行首款轿车S7正式发布;

  12月2日,不造江淮汽车发布公告,不造宣布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签署《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不造江淮汽车负责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不造华为终端负责销售;

  此外,不造华为今年注册了多个运输工具类商标,包括游界、致界、霄界、鸿蒙界、筑界、享界、揽界等等;同时,华为还向其智选车模式下的几位好友赛力斯、北汽、奇瑞,以及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都抛出了橄榄枝。

  在华为智能汽车BU高调扩友背后,汽车行业也站上了市场的风口浪尖,谁将是下一个加入的车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科普一下“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零部件模式。该模式最早提出,华为向车企提供标准化模块,客户覆盖海内外车企,包含乘用车、商用车领域;

  二是HUAWEI Inside模式(简称HI模式)。华为向车企提供集合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云和智能电动等全栈集成解决方案,目前主要是北汽极狐和长安阿维塔两个品牌;

  三是华为智选车模式。华为与车企联合研发、提供零部件、管理造车流程,并帮车企把车卖出去,目前合作车企包括赛力斯、奇瑞、江淮汽车和北汽,大众所熟知的问界、智界采取的都是华为智选车模式。

  这三种模式中最受关注的是智选模式,这种模式下华为在产品规划中深度参与,华为智选系车型更像是统一的品牌,也是目前“含华量”最高的商业模式,因此业内戏称这种模式才是华为的“亲儿子”。

  事实上,热度高涨的不仅仅是问界,整个新能源车、智能汽车行业都站上风口。在不是传统汽车销售旺季的11月,多家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屡创新高。

  汽车行业左侧布局期来临?

  与汽车市场的热火朝天不同,汽车行业的估值却处于历史低位。新能源车(930997.CSI)指数的市盈率低至近十年8.95%的低位,中证800汽车(H30015.CSI)的市盈率也处于近五年27.95%的位置。在行业景气度的刺激下,汽车板块的左侧布局期是否已经来临?

  1、智能化:华为智能汽车业务股权合作开放

  华为与长安汽车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开放股权合作,该合作模式下,与华为深度合作的车企有望持股。这次合作同时也是国内智能电动车行业的重大里程碑事件,新公司发展将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

  2、零部件:智能化创新不断涌现

  今年前三季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多个智能化配置的渗透率继续提升。以特斯拉的全球产能扩张为契机,中国自主供应链正在进行全球产能输出,有机会成为国际汽车零部件龙头供应商。

  3、乘用车:总量稳健增长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乘用车国内市场销量将保持稳定同比持平,预计海外销量有望从2023年的405万辆(原预测365万辆)提升到2024年的525万辆,带动中国乘用车行业销量达到2,636万辆,同比+4.6%。

  参考:中信证券《2024年汽车行业需求稳健增长 智能化和出海带来结构性机会》,发布时间:20231203

  投资者如何把握良机?

  在业内看来,2024年汽车行业需求稳健增长,结构性机会主要集中在智能化、出海和细分市场。投资者或可通过相关主题产品,持续关注自主品牌和供应链在智能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战略性发展机遇。

  -汽车ETF(516110):跟踪中证800汽车与零部件指数,聚焦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旨在为看好汽车板块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工具;

  -新能源车ETF(159806):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覆盖锂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整车等等新能源汽车上中下游全产业链;

  -智能汽车ETF(159889):跟踪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旨在为看好智能汽车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市场观点随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提及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属于较高风险、较高收益的基金。提及基金为指数型基金,主要采用完全复制策略,其风险收益特征与标的指数所表征的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相似。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赐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