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她才小学一年级,胸部怎么就发育了?

[时尚] 时间:2024-05-03 11:29: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15次
本文作者:以酥

当发现 9 岁半的医生育女儿已经来月经的时候,陈雯雯一下子慌了。学年

回想起自己在 12 岁才经历月经初潮,医生育陈雯雯觉得在女儿这个年龄,学年出现这样的医生育现象或许太早了。她禁不住想:「这正常吗?对孩子会不会有影响?」

带着疑虑和担忧,学年陈雯雯和女儿来到了儿科门诊。医生育经过一系列检查,学年女儿被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医生育骨龄显示已有 12 岁半——再过一两年,学年身高或许就会定型。医生育

而在医院,学年陈雯雯和女儿的医生育遭遇并非特例,越来越多的学年孩子,因为性早熟来到门诊……

「她才一年级,医生育怎么就开始发育了?」

「我的女儿有一天悄悄告诉我,自己的胸部有些疼。我检查了一下发现她胸部有硬块。」发现女儿身体的变化后,杜晓曾想过,是不是孩子开始发育了?「但我当时下意识又觉得,怎么可能?她毕竟才刚上一年级呀?」

图源:图虫创意

杜晓的女儿最终被诊断为性早熟。这是以第二性征提前出现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中枢性性早熟(CPP)、外周性性早熟(PPP)和不完全性性早熟。其中,中枢性性早熟可能会导致患儿生长潜能受损及心理健康受影响。

一项来自广东省的调查数据显示,在 4058 名一到三年级的学生中,女孩性早熟患病率为 11.47%,男孩性早熟患病率为 3.26% [1]。

来自韩国的数据也表明,中枢性性早熟在韩国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2-3]。在 2008~2014 年期间,每 10 万人中,9 岁以下女孩发病率从 89.4 例增加到 415.3 例,增加约 4.7 倍;10 以下男孩发病率从 1.6 例增加到 14.7 例,增加约 9.2 倍 [2]。

不仅如此,前来就诊的患儿年龄也存在越来越小的现象。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与罕见病专科的副主任医生叶枫表示:「我确诊过的中枢性性早熟里年龄最小的孩子,只有 4 岁多。」

近年来,多项研究均表明,全球儿童的青春期发育启动年龄存在提前的趋势。一项发表于 JAMA 的大型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发现,从 1977 年到 2013 年,女孩乳房发育的年龄平均每 10 年提前近 3 个月(通过查体或临床检查评估乳房发育)[4]

1977 年至 2013 年世界各地健康女孩的乳房初发育年龄的长期变化(按研究年份)

图源:参考资料 4

这一变化也使得性早熟诊断年龄提前。2022 年,新版《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5](以下简称《共识》)将 CPP 的诊断年龄从「女孩 8 岁前,男孩 9 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调整为「女童 7.5 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 10.0 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则不变。

目前,关于影响儿童性早熟的原因还未完全明确,基因、环境、营养、饮食习惯、运动、疾病、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方面面均有可能造成影响。而营养是影响着青春期启动和持续时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高收入国家的青春期时间较营养水平低的地区明显提前 [6]肉类、含糖饮料和保健品可能是儿童性早熟饮食的危险因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等)可能是儿童性早熟饮食的保护因素。儿童肥胖会显著增加性早熟的风险,而中高强度的运动有利于减缓青春期。

「所以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除了考虑是否需要针对性早熟进行药物治疗,也要根据患儿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生活方式上的干预,比如饮食调整、加强锻炼等。」叶枫说道。

但在隐秘的角落,还有一些更需注意的问题。

性早熟背后的心理问题

作为一个确诊过性早熟的孩子,如今已经成年的蒋婉婷回忆起,自己在童年因为发育问题遭受过的异样目光:「因为我发育早,我的同学会说我胸大,有的同学可能会因为这个在背后嘲笑我。」

郑子瑜在女儿 7 岁时发现孩子的乳房有些发育,她给女儿准备了小背心。穿上小背心后,她发现女儿也会经常和她谈起相关的话题。

「她跟我说,班里有些比较高、比较胖的女同学也开始穿小背心了。班上有孩子在议论那几个穿背心的女同学,还找她一起讨论。」直觉告诉郑子瑜,那些讨论可能并不是什么好的内容。她宽慰孩子这是正常的,让孩子不必去理会那些议论的人。

图源:纪录片《大女孩儿》视频截图

在性早熟方面,女孩占患儿的绝大多数,发病率为男孩的 3~23 倍 [7]。女性的性征发育较男性也更容易被发现:乳房增大、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见红」等现象可能会使孩子明显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产生害怕、羞耻或焦虑等情绪,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8]。

而在「性」与「早熟」的话题里,要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家长们却有各自的犹豫和担忧。

何禾的女儿今年 8 岁多,已经在门诊随访了接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女儿的骨龄和激素水平都还正常,但她的生长速度有些太快了,还是令何禾有些担忧。

深夜孩子入睡后,何禾总会想到,也许再过几年,女儿就要来月经了。她觉得应该要跟孩子说些什么,但又觉得似乎还不到那个时候:「她还那么小,我要怎么跟她讲?」

而对于陈雯雯来说,这个结果已经摆在了她的面前。「她上个月第一次来月经,好在是在暑假。现在开学了,每天都担心要在学校突然碰到这种事情,她能不能处理好。」

图源:图虫创意

陈雯雯教会女儿如何使用卫生巾,如果出现突发情况怎么处理。「月经来潮对女孩子意味着很多,我很想找个时间跟她讲讲,让她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但是每次都不知道从何讲起。」

在变化中摸索

林芸是在成年后,才意识到自己儿时可能是性早熟的。

「我记得大概上小学的时候,父母会定期带我去医院检查。」性早熟的患儿在医院接受检查时,医生会查看患儿的身体发育情况,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触诊来判断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

林芸说,诊室里的视线令她很不自在:「我说我不喜欢这样,可不可以不要看了。他们就说『好、好、那我们不看你了。』」

林芸记得,那天在诊室里,父母一直忙着和医生说着什么,而那句「我们不看你了」,好像是唯一一句和她的交流。

图源:图虫创意

林芸说,自己还未因为发育的变化而感到焦虑,却因为父母的刻意隐瞒而忧心忡忡。「那个时候我每天还要带药去学校里吃。同学们会围上来问我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我答不上来,因为父母从来没有告诉我,这让我觉得很心烦。」

在性早熟的诊疗中,还未有过关于患儿告知的统一标准。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家长、孩子和医生,逐渐在摸索中,寻找沟通与告知的平衡点。

身为母亲的张彤,如今开始尝试和孩子沟通身体上的变化。「一开始我也跟医生说过,只和我沟通就好。我了解我的孩子,她太敏感了,很怕她心里受伤。」

但她发现,自从女儿发现胸部的变化后,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妈妈的这里和我不一样?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是正常的吗?」

「后来我想到,去医院检查医生也是要看她的发育情况的,如果不跟她讲明白,孩子只会更敏感。」张彤说,当她和孩子沟通后,却发现孩子反而很容易就接受了,并不像她所认为的敏感脆弱。

「有时候我会觉得,是大人们将自己的焦虑映射在了孩子身上。」

因为性早熟,幼年时的蒋婉婷和同龄人相比总显得更高、更壮一些。但她却说,自己从未因为身体上的变化而焦虑或自卑。

「我的母亲一开始就告诉过我,性早熟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可能对我有哪些影响,还给我找来一些身体发育的科普读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也有一直跟我沟通。所以我接纳自己身体的变化,也正视它、积极治疗。」

「我们从来不会说,在诊疗中故意隐瞒孩子,但也要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叶枫说道,「性早熟虽然越来越常见,但还有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也希望家长和孩子们能更多得了解到性早熟——当对疾病少些误解与偏见,或许才能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致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与罕见病专科

文中陈雯雯、杜晓、蒋婉婷、何禾、郑子瑜、林芸、张彤均系化名

策划:ame | 监制:gyouza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