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太原最老理发店一起变老的“Tony老师”

[焦点] 时间:2024-04-28 05:53: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84次

武占梅正在为顾客刮脸。和太胡健 摄中新网太原3月4日电 题:和太原最老理发店一起变老的原最Tony老师北延两公里,是老理老的老师始建于1919年的山西国民师范旧址;向东望去,北向200多米是发店中国文学流派——山药蛋派代表人物赵树理的故居;南向600余米,是起变清光绪年间迁至现址的文庙和始建于唐代的著名古刹崇善寺……在一众年迈长者的包围之下,1958年诞生的和太华义美发厅,显然还是原最晚辈。

蜷缩在旧椅子上的老理老的老师猫。胡健 摄在历史上的发店几轮城市改造中,这些老建筑在修缮中重获新生,起变唯有64岁的和太华义美发厅还保留原样。与店同龄的原最铸铁理发椅依旧老当益壮,被烟渍熏黄的老理老的老师碎花窗帘依稀可见岁月划出的几条裂痕,墙上复古的发店贴纸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摩登女郎,初春的起变阳光照在猫咪蜷缩的旧椅上,来往的人们也鲜见年轻模样。

华义美发厅内贴着为人民服务的大字。胡健 摄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这一天,中国北方地区有敲房梁、理发、煎焖子、吃猪头肉、吃水饺等习俗。而理发,寄托着民众辞旧迎新和企盼孩童长大出人头地的美好祝愿。段先生是华义美发厅的老顾客,从十几岁的青春期到如今年过古稀,50多年他从未在别处理发,即使搬到十几公里外的河西地区,老段也会专程前来。看着理发店变老的同时,也见证着从理发票到移动支付的时代变迁。

为顾客刮脸的肥皂水。胡健 摄过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单位每个月会发两张理发票,票面4种颜色,票价从两毛二、两毛五、两毛八到三毛二(均为人民币),我们当时算是太原的高档理发店,拿着三毛二的理发票才能在这儿理。71岁的理发师武占梅对记者说。每年的二月二都是华义美发厅最忙的日子,武占梅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二月二那天雪下得很大,顾客从店门口排出一百多米的长队。从早到晚,一刻没停,店里面13把椅子永远坐着人,一直到夜里12点才理完。

华义美发厅依旧是老式的门脸。胡健 摄作为太原最后一家国营理发店,武占梅和李世敏在这一干就是大半辈子。25岁那年,武占梅插队归来被分配到华义美发厅,当了三年学徒后,1978年出师剃头。李世敏初到华义时还是17岁的毛头小伙,如今已到知天命的年纪。随着理发师的退休、离职,曾经十多人的理发店,如今只有二人坚守。手艺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而且干的还是别人干不了的活儿。谈话间,李世敏三根手指夹起圆毛刷在肥皂盒里蘸了几圈,均匀涂抹在顾客脸上,再夹块儿热毛巾敷上,刮刀在脸上前后摩擦。李世敏坦言,现在很多理发店,都没了刮脸的手艺。

在此理发的顾客多位上年纪的老者。胡健 摄从三毛二到30元人民币,理发价格在40多年间涨了近百倍,过去坑洼的道路和平矮的房屋,如今已是高架耸立、大厦迭起。若从高处俯视这些光阴,华义美发厅好似一段岁月静好的延时摄影,在时代飞奔向前的河流里,安详平静。正如武占梅反复提到的那句,我不知道自己能干到哪一天,啥时候身体不允许了,我就不干了。中新网记者 胡健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