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患者脑内发现一条 8cm 长虫,取出时还在蠕动…

[焦点] 时间:2024-04-30 20:20: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41次
脑中有一条 8 厘米长的全球寄生虫,取出时还在蠕动……

近日,首例澳大利亚报告了全球首个 Ophidascaris 患者还蠕robertsi(罗伯氏蛇蛔虫)感染人类的病例,医生们从患者右额叶取出一条长达 8 厘米的脑内寄生虫。

论文截图

该病例发表于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旗下期刊 EID(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九月刊。

腹痛腹泻入院,长虫取出一年内病情反复

2021 年 1 月,全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一位 64 岁女性前往当地医院就诊,首例主诉持续三周的患者还蠕腹痛、腹泻、脑内干咳和盗汗。发现患者的长虫取出病史还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抑郁症。全球患者此前被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首例尚未完全康复。患者还蠕

血检显示,患者嗜酸性细胞高达 9.8×10^9/L(正常值 <0.5×10^9/L),C 反应蛋白高达 102mg/L(正常值 <5mg/L)。CT 显示,患者肺部存在多灶性浑浊斑伴毛玻璃样改变,肝和脾损伤。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比高达 30%,但无恶性肿瘤或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迹象。

在排除其他病因的可能后,医生诊断其为病因不明的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服用泼尼松龙(prednisolone)以抑制免疫,改善症状。

三周后,因服药期间反复发热和持续咳嗽,患者再次入院。血检和 CT 结果和三周前类似,肺活检符合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细菌、真菌和分枝杆菌培养均为阴性。棘球蚴、片形吸虫、血吸虫抗体未显示阳性反应。未发现粪便标本中存在寄生虫虫卵。

同时由于检测到单克隆 T 细胞增多,提示可能是由于 T 细胞驱动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医生提高了患者的泼尼松龙服用剂量,并联用霉酚酸酯以加强免疫抑制作用。

后续随着患者病情有了一定的改善,添加美泊利单抗(白介素-5 单抗)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控制在了正常范围内。

脑部发现蛇蛔虫,为全球首例感染者

治疗约一年后,患者出现了健忘的症状,并且原有的抑郁症加重,脑 MRI 显示右额叶存在 13×10mm 的增强病变。

2022 年 6 月,患者接受了脑部开放活检,医生发现病变区内存在线状结构,观察切除病灶发现是一条活的、在蠕动的寄生虫(长 80mm,直径 1mm)。后续进行了环向硬膜切开术和皮质切开术,未发现其他虫体。

取出的 Ophidascaris robertsi 幼虫

图源:参考资料 1

根据已知的流行病学分布和虫体外观特征,暂时确定该蠕虫为 Ophidascaris robertsi 的第三期幼虫。后续经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测序后确认品系。

术后,患者肺部和肝脏病变消退,但脾脏病变未见改变。后停止免疫抑制治疗,并服用抗寄生虫类药物以消除其他器官中可能潜在的幼虫。经治疗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保持正常,精神症状有所改善。

Ophidascaris robertsi 分布于澳大利亚,最终宿主是当地的地毯蟒(Morelia spilota)。成年蛔虫寄生于蟒蛇的食道和胃,虫卵经粪便排出,各种小型哺乳动物为中间宿主,摄食虫卵后幼虫在体内发育,蟒蛇吃掉被感染的中间宿主后,该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完成[2]。

而人类感染 Ophidascaris robertsi 此前尚未被报道过。

患者居住在地毯蟒栖息的湖泊附近,尽管没有直接接触蟒蛇,但她经常从湖泊周围收集当地的植物(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新西兰菠菜)用于烹饪。可能直接食用了被虫卵污染的植物或间接地通过被虫卵污染的手或厨具进入消化道。

患者的临床进展过程提示幼虫向多器官迁移的动态过程,血液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了幼虫在内脏迁移的过程,免疫抑制治疗可能促使了其向中枢神经系统迁移。

致谢:本文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小虫子大能量 审核

策划:yuu. | 监制:gyouza、carollero

信息整理:洋芋花

题图来源:参考资料 1

参考资料:

[1]Hossain M, Kennedy KJ, Wilson HL, et al. Human Neural Larva Migrans Caused by Ophidascaris robertsi Ascarid.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23;29(9):1900-1903. doi:10.3201/eid2909.230351.

[2]Gonzalez-Astudillo V, Knott L, Valenza L, Henning J, Allavena R. Parasitism by Ophidascaris robertsi with associated pathology findings in a wild koala (Phascolarctos cinereus). Vet Rec Case Rep. 2019;7:e000821. DOIExternal LinkGoogle ScholarExternal Link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