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开通了 除了站点 这些数字你都知道吗?

[百科] 时间:2024-04-28 02:34: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19次

 

  穿过高山,跨过深谷,铁路它宛如一条钢铁巨龙,开通纵贯云岭大地。除站12月3日,点数备受瞩目的中老字都知道中老铁路即将通车运营,云南铁路路网再添新成员。铁路

  全线为I级电气化铁路,开通设计时速160公里,除站北起云南省昆明市,点数经玉溪市、中老字都知道普洱市、铁路景洪市,开通直抵老挝首都万象,除站线路全长1000多公里。点数建成通车后,从昆明至景洪仅需3个多小时,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直达运输、当日通达。

  中老铁路是一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

  今年6月5日,经过建设者4年多的昼夜奋战,全线167座隧道全部贯通;10月12日,全线铺轨完成;10月16日,被命名为“澜沧号”的首组CR200J中国标准动车组在老挝万象站正式交付老挝……回望建设历程,一个个奇迹在这里发生。

 
 
 
 
 
 
 
治“三山”斗“四水”

  “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中老铁路地处云南西部和老挝北部山区,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跨越湄公河等众多水系。

  国内玉磨段自北向南翻越磨盘山、哀牢山、无量山“三山”,横跨元江、阿墨江、把边江、澜沧江“四水”,桥隧比87.3%。其中,隧道93座,1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就多达15座,全长17.5公里的安定隧道为全线最长隧道;桥梁136座,全长3.5公里的橄榄坝特大桥为国内段最长桥。

  建设过程中,由于沿途地质构造复杂,全年降雨充沛,隧道多数穿越断裂带,围岩破碎、地下水丰富,并集高地应力、高地热于一体,溜塌、突涌、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大,建设难度超出预想。

  其中就有洞内涌水形成瀑布、每天可灌满17个标准游泳池、洞内最高50多摄氏度高温的通达隧道;有在“水豆腐”中打洞的新平隧道;有穿越野象谷的西双版纳隧道。同时,大部分桥梁离公路主干道较远,地处峡谷、深水、滑坡体等复杂地质,施工难度较大。为运输建设大桥所需的机械和材料而修建的便道,也往往受雨季影响,塌方频繁,安全风险大。

  即便如此,建设者们的干劲却丝毫没有减退,而是一直在攻坚克难。他们常说这样一句话,“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架出来、挖出来的。”

 
 
 
 
 
 
 
创两项世界纪录——元江特大桥 

  元江特大桥作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它位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境内,大桥全长为832.2m,有4个桥墩2个桥台,其中最高的3号桥墩达154米,相当于54层楼房的高度,位居该类桥梁世界第一。同时,大桥主桥采用变桁高上承式连续钢桁梁结构,249米的主跨也创同类型桥梁世界第一。

  由于大桥桥面到江面高差有237米,两侧峡谷坡度达70度,施工场地狭窄、交通不便,大桥的设计施工技术国内外可借鉴先例不多。全桥只能由56个节间进行接续拼装,对精准合龙提出了极高要求。

  “大桥两岸山高谷深,地势险要,超过40米每秒的最大风速、昼夜温差也很大,为避免钢桁梁合龙受大风和温度的影响,做好桥梁线形控制是关键所在。”中铁四局玉磨铁路四分部总工程师谢露说。在为主跨刷新世界纪录作出诸多有益尝试的同时,154米的“世界第一高墩”也给建设者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即便在不通过火车的情况下,桥墩底部也要承受约15万吨的重力,施工人员对桥墩底地质勘探时发现,断层和滑坡体较多,岩体破碎。“经过多次的专家论证,最终确定由两个钢筋混凝土空心墩通过墩顶横梁和中间‘X’型钢结构横向连接的施工方案,在确保承重达标的前提下,有效减轻了桥墩自身重量。”中铁四局玉磨铁路一分部总工程师许小龙说。

  “元江特大桥采用了国内首创的工艺工法,为类似地质条件的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刘一乔表示。如今,再从高空俯瞰,试跑动车从红色桥上疾驰而过,颇为壮观。大桥犹如横跨两山的一条“巨龙”,承载着新的希望奔向远方!

 
 
 
 
 
 
 
打造生态绿色线 留住绿水青山

  七彩云南,山川绚丽。这里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为“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的中老铁路,是推进中老两国互联互通,使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的重大工程项目,是友谊、科技、开放线,更是绿色线。

  作为中老铁路国内段建成的主体,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始终把生态环保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贯穿铁路建设全过程。根据沿线不同气候特征、植被状况、地域文化等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进行种植,夯实地基、固化边坡,减少水土流失。深度考虑沿线地域特色和景观文化,种植具有代表性的绿植,做到既整体协调又各具特色。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野象谷车站恰好处于亚洲象活动的区域。为“礼让”亚洲象,车站一端是勐养隧道,另一端是西双版纳隧道,两座隧道都是10公里以上的长大隧道。这样的建设模式相当于一条管道从山体内部穿过,而不直接穿越地上的森林,施工均在地下,可减少对当地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惊扰亚洲象,铁路开通后也不影响亚洲象的正常活动。

  目前中老铁路国内段沿线已基本呈现“四季常绿、站区有花”“景随路走、绿随车移”的绿色生态景观。在站房设计上,融合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各车站设计各具风格、各有千秋,但节能环保是这些车站的共同点。

  通车进入倒计时,行走在中老铁路沿线,时刻能感受到这条“巨龙”带来的震撼。目前,国内段11个客运站装饰装修已接近尾声,静态、动态验收正有序推进,一条与山川同美,新的钢铁丝路正跑步进入新时代,造福沿线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云南网记者 夏方海 张琦敏 刘畅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