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云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这样干】云南香格里拉:让党的声音传遍农牧区每个角落

[探索] 时间:2024-04-30 22:46: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42次

  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委党校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9年,典型代文党依托市委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组建,案例是云南一支针对农牧民居住分散、点多面广、新时心建交通不便,明实党的践中方针政策宣讲难、党员群众集中难、设样声音整体素质提高难等众多问题创办的干云格里个角流动党校志愿队。

  团队讲师各有所长,南香农牧或擅长宣讲党史、拉让落地方史、传遍民族宗教政策等,典型代文党或擅长用藏语中的案例民歌、谚语、云南吉祥祝词等农牧民喜闻乐见的新时心建方式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云南香格里拉:让党的声音传遍农牧区每个角落

  地域广袤,突出“流动”特点。针对当前香格里拉市各族群众居住分散,知识需求多元化和精细化等特点,流动党校志愿队到牧区、田间地头、海拔4300多米的虫草山等地,用藏语或藏汉双语向各族干部群众讲授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逐步打造市委党校“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党员教育品牌。这支流动党校志愿队将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到牧区的每一个角落。

  配备师资,突出“专业”特点。流动党校志愿队创建之初,先后协调联合农业、畜牧、卫生、扶贫、教育等部门,挖掘智力资源,依靠社会力量组建了由党的理论骨干、基层干部、农牧业科技人员、致富能手和各方面的乡土人才组成的高素质牧区党员理论宣讲团。

  每年有两个月的时间,志愿队进乡入村,对全市牧区党员和群众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培训,涉及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牧区实用技术等内容。培训注重加强党员政治理论知识培训,宣传好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增强牧区群众传授牧区实用性科技知识和技能,使广大牧区党员和群众既听到了党的声音,又掌握了脱贫致富的本领。

云南香格里拉:让党的声音传遍农牧区每个角落

  创新载体,突出“实际”特点。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教学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流动党校志愿队制定了科学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不同需求,分类设置培训内容。

  放一场录像,放一部科教片,上一次党课、开一个座谈会……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更加贴近党员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

  运用媒介,突出“多样”特点。流动党校志愿队经常选派优秀教师到市融媒中心,用普通话、藏语以及香格里拉方言录制音频党课,在“七彩云端”“永远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融媒体”等微信公众号和“村村响”等平台上进行循环播放。同时在香格里拉“微党史”专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香格里拉的红色故事,系列作品一经推出,受到农牧民党员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好评。

云南香格里拉:让党的声音传遍农牧区每个角落

  依托阵地,突出“融合”特点。流动党校志愿队以市委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阵地,围绕建设成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标杆、“世界的香格里拉”的新定位要求,联合迪庆州民族歌舞团在虫草山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文艺惠民演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为载体,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流动党校的宣讲,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有效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

  群众认可,突出“实在”特点。“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宣讲了!”崩巴村71岁的老党员常青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崩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党课让大家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了更深刻地了解,也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小中甸镇和平村拉扎村民小组村民吹丹说:“我们村的大多数老人都没有读过书,听不懂汉语,流动党校来到村里后,老师们用通俗易懂、汉藏双语宣讲党的政策法规,现在大家都能听懂了。”

  小中甸镇天宝牧场牧民农农说:“没有参加流动党校培训学习时,对党的方针政策一知半解,现在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尤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香格里拉市文明办 供稿 供图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