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触摸协同发展的强劲脉动

[综合] 时间:2024-05-03 07:47: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1次
触摸协同发展的高质强劲脉动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线调研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展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研行亲自推动的触摸重大国家战略。

近10年来,协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发展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强动天津等地大力支持下,劲脉深化务实合作,高质积极主动作为,展调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力有序,研行“轨道上的触摸京津冀”加速形成,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协同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发展

前不久,强动记者随同“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等地,通过一个个典型事例,深切感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劲脉动。

5月1日,无人机航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外景。(本报资料片)日报记者 耿 辉摄

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水平持续提升

在保定市朝阳北大街上,两座颇具现代气息的大楼格外醒目,这就是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京津研发、转化”的故事正在持续更新。

走进入驻中心的易度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只见工作人员操纵两个手柄,导管、导丝被手术机器人送入模拟人体动脉血管中……

“今年3月,我们研制的‘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实现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装备系统的产业化。”公司负责人史文宝介绍。

重量级科研成果的背后,是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深入推进:该项目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李佑祥教授团队主导研发,由易度科技在保定市实现产业化。

作为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家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于2015年揭牌运营。“8年多来,我们着力构筑‘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吸引36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助力园区企业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000余件,为京津冀协同创新提供了经验。”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说。

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借助京津资源,打造孵化转化平台载体,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让更多创新资源落脚。省政府新闻办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省承接京津转入单位1544家。

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1+1+1=3”,而是聚拢要素、握指成拳,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地跨京冀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强势起跑。

在临空经济区,廊坊国际现代商贸物流CBD的12栋现代化楼宇引人注目。自今年3月21日启动运营以来,该CBD已有韵达速递、极兔速递、北供保障等66家商贸物流类企业签约入驻,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的重要平台。

北供保障(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临空冷链物流园正在加速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完工。“这里商贸物流产业迅猛发展,加上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了我们投资的信心。”该公司冷链项目经理李芝平介绍,他们致力于将园区打造为国际领先的现代智慧冷链物流园区、国内标杆型数字自动化冷链物流基地以及全温区、全业态的大宗进出口冷链物流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后奥运经济持续火热。

连京张,跨四季,崇礼不断放大冬奥效应,从冰雪旅游的“单季热”转向全时全季旅游的“四季火”。张家口市发展改革委后奥运经济科科长刘爱民介绍,张家口努力让冬奥场馆利用“活”起来、冰雪产业发展“强”起来、体育文化旅游“火”起来,把冬奥热度持续保持下去。

人流、物流、创新流等要素持续流通、汇聚,助力京津冀区域重构产业版图,释放市场活力。

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

在位于三河市的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段施工现场,各项建设工作繁忙有序。截至目前,首台盾构机“三河号”已经在燕郊站—神威大街站区间掘进了128米。

轨道交通22号线是京冀首条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成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河市和北京市平谷区将实现轨道交通快速互联互通,廊坊北三县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9分钟通达。

“轨道交通22号线分为北京段和段,全线共设21座车站,段设5站6区间,分别是燕郊站、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高楼站、齐心庄站。”京投轨道所属快轨公司安全生产四部部长李晓颖介绍,22号线串联了CBD核心区、城市副中心、燕郊、平谷新城等重点功能区,在齐心庄站预留了向东延伸支线条件,未来可实现“一干多支”的网络化运行。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让百姓在一体化进程中体会到幸福感、获得感。

互联互通,京津冀“交通圈”愈发高效。

双城通勤轻松实现。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家住唐山的刘爱彤都会乘坐京唐城际G8802次列车前往北京。她说:“京唐城际开通后,两地通勤太方便了。”

三地生活更加便捷。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图后,沧州与石家庄之间实现高铁直达。从事快消品生意的冯良,经常奔波于沧州、石家庄、衡水三地之间。他说:“这趟列车正好把这三个城市串联起来,大大节约了出行时间。”

打造互联互通路网,“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打通拓宽对接京津干线公路42条段2540公里。交通网络越织越密,让京津冀群众更便捷地来往三地,享“紫禁微风”,看“海河夕照”,纵马坝上草原。

高效衔接,京津冀“生活圈”愈发紧密。

定制快巴,圈粉通勤人员。廊坊北三县至北京通勤定制快巴共开通3条主线、11条支线,日均旅客4500余人次。

跨省公交,说走就走。38条跨省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既丰富了群众的出行方式,也降低了通勤成本。

类似交通领域的“小细节”,折射出三地交通一体化的“大变化”。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三地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京津雄核心区实现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向深度广度拓展。

7月21日拍摄的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透过雨雾,公园的醉人景色宛如一幅画徐徐展开。(本报资料片)日报记者 张 昊摄

生态“一盘棋”让碧水长流空气常新

碧波荡漾,水鸟嬉戏,雨雾中的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如同一幅清新的山水画。当记者走进这里,不禁为眼前如诗如画的景象所陶醉。

同样陶醉其中的还有来自北方工业大学的大三学生田俊琪。他和7位同学结伴前来调研,要在这座湿地公园中探寻水源涵养和保护的密码。“公园里水质好、鱼鸟多、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是一个生态保护方面的好案例。”田俊琪说出了他对湿地公园的第一感受。

官厅水库是永定河水系最大的控制节点和生态节点。张家口市怀来县牢牢把握建设首都“两区”的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务,以保护官厅水库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各项建设工作,尤其做好水库及上游永定河的湿地保护修复,确保清水源源不断送北京。

站在湿地公园瞭望塔上俯瞰水清岸绿的官厅水库,怀来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涛骄傲地说:“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官厅水库的入库水质由地表水Ⅳ类稳定提升至Ⅲ类,野生植物由原来的106种增加至318种,野生鸟类由原来的169种增加到192种。”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京津冀地缘相接、水脉相连,处于同一个大气流场,污染传输相互影响,单个地区进行生态治理难以取得良好效果。为此,以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为突破口的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应运而生。去年,这一合作机制深化拓展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常态化机制。

深化流域共治,让碧水长流。

与来自北京的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一道,定期对北京密云水库上游污水处理进行现场联合执法检查,已是承德市生态环境局滦平县分局执法大队大队长钟春利的一项重要工作。承德与北京开展跨界水生态联建联防联治行动,建立了多部门联合会商、水库协调管控、断面预警监测、涉水企业驻厂监管等机制。

完成《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续签,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和引滦入津相关生态补偿协议考核断面水质均为Ⅱ类及以上,三地共同守护一泓清水。

联手减污降碳,让空气常新。

作为一个跑团的团长,每天12公里是石家庄市民王军的运动“标配”。“空气质量变好了,跑起来呼吸更顺畅了。”

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重点围绕大气环境等开展联合联动执法,聚焦重点区域、行业和领域,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消耗臭氧层物质等专项执法行动,力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在60%以上。

坚持生态“一盘棋”理念,京津冀强化联建联防联治,绘就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画卷。

7月21日,老人们在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台球室里打台球。日报记者 耿 辉摄

共建共享让民生红利不断升级

来自巨鹿县65岁的张兆志曾被多家医院“婉拒”。在一次胸闷检查中,他被发现患有胸腹主动脉瘤,瘤体已累及多个重要脏器的动脉。

“医生说一旦瘤体破裂,里面充满的流动血液就会喷出,造成体内大出血,导致休克甚至死亡。而拆除这颗‘炸弹’的手术难度极高,是血管外科手术的‘天花板’。”张兆志说。

2022年6月26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正式挂牌。家门口来了北京专家,让张兆志和家人看到了一线希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李伟亲自为张兆志进行治疗。在此前的多项病例实践中,李伟已将手术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罗玉贤及其团队。

“感谢北京专家,感谢医院的血管外科团队让父亲重获新生!”等候在手术室外的张兆志儿子,得知父亲体内“炸弹”成功“拆除”后,激动地流下眼泪。

一年多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累计派驻46个科室的专家216人,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个专家分别担任心外、风湿免疫等核心科室和薄弱专业的主任或常务副主任,24个科室实现了同质化管理,带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全面发展。

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医养结合加快推进,让京津越来越多老人前往养老。

清晨,入住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5年的75岁北京老人邵江准备起床。

“身体虽然不便,但不耽误生活。”在护理人员和房间天轨移位系统的辅助下,邵江坐着轮椅进入卫生间洗漱。之后,谱写音乐、吹葫芦丝、参加乐队活动……他忙碌而充实。

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是第一批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试点单位之一。目前,5000多名老人入住这里,约95%来自北京。

享受幸福生活的不止老年人,还有就近上好学的孩子们。

“学校借鉴北京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孩子在这儿学习一年多了,自主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明显提升。”说起孩子变化,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二年级学生赵梓骞的家长苏娟十分高兴。2021年,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和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揭牌,全部按照北京标准建设,形成了“北京+三河”良性互动。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事关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携手北京,三河市将协同发展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行走京津冀,能时刻感受到,重大国家战略的红利正在以更公平、更便捷的方式惠及千家万户。

7月8日举办的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200余所京津中小学幼儿园与273所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职教联盟、22个京津冀高校发展联盟;京津冀4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北京市及通州区市区两级与廊坊北三县近35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地域办理……

共享协同成果,书写精彩华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将与京津通力协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记者手记

瓣瓣同心 共赢未来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瓣瓣同心,共赢未来。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深刻感受到,携手京津,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以疏解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牛鼻子”。各地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主动用好首都辐射带动效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聚焦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首钢曹妃甸、张北及怀来数据中心等一批京津转移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廊坊承接北京区域性物流设施疏解转移,吸引物流头部企业、中介机构,加快打造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在地理位置的“大迁徙”中重塑生产力,让资源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得北京更加“轻盈”,天津和发展更有活力。

以协同提升区域发展层次。

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到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再到·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一个个“京津研发、转化”的故事越讲越精彩。发挥环京津的地缘优势,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积极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共建区域性产业集群,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协同创新,优势互补。把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与雄厚的产业基础结合起来,正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以改革破除区域平衡壁垒。

今年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参保人员在区域内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业内呼吁多年的跨区域看病“一卡通行”,在京津冀率先实现。过去,京津冀也长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全面深化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持续提高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一系列改革创新带来了看得见的改变,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可以预期,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进程中,京津“双城记”将形成互动引领、并与联动建成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文/日报记者 冯 阳)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