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故纳新 敢为扶贫“拼单”——青海消费扶贫调查之三

[热点] 时间:2024-05-04 00:37:0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64次

原标题:吐故纳新 敢为扶贫“拼单”——青海消费扶贫调查之三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我也是拼单通过选购扶贫产品,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好的吐故东西不被我们所知。尤其是纳新这些农产品的种植生产环境比较绿色,感觉很放心。扶贫扶贫” 10月15日,青海西宁市民赵俊在消费扶贫体验店选购时感慨道。消费

一方面贫困地区由于交通条件、调查销售观念等方面的拼单因素,即便有好产品,吐故也存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纳新问题;另一方面全社会不缺少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但缺少有效的扶贫扶贫参与渠道和平台。

如今,青海开在繁华热闹商圈里的消费消费扶贫体验店,与周边的调查火锅店、服装店、拼单美食广场等消费场景“一争高下”,成为大众参与消费扶贫行动的新潮流;从“新闻阵地”转场“扶贫阵地” , 由青海日报社组建的党报电商网络平台将高原特色农副产品送进了千家万户……在一条条扶贫路上,他们吐故纳新,不仅为消费扶贫努力“拼单”,更为助力脱贫攻坚拼出了底气。

“遇见湟中”, 一场市井繁华与消费扶贫的美好邂逅

李家山镇汉水沟村的馍馍、鲁沙尔镇甘河沿村的树莓、西堡镇青海禾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山野菜……10月16日,在西宁市湟中区举办的扶贫日主题活动现场,消费扶贫产品展销的摊点前吸引了众多群众争相购买,来自湟中区30余家企业、合作社、个人的80余种产品同台亮相,新鲜的水果、蔬菜,农家的粉条、菜籽油、手工艺品……供不应求,一个上午就将现场“库存”销售一空,一些“摊主”抓住商机与消费者互加微信进行预售。

“你们还可以去消费扶贫体验店订货购买,快记一下地址……”青海赛纬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孟庆达热情地向客商介绍着。

海湖新区天地巷子是西宁市人气聚集的时尚商业区,而孟庆达所说的消费扶贫体验店恰恰选在了最繁华的“口福街”内,周边餐饮店、娱乐场内显得十分热闹,消费扶贫体验店开设在都市商圈里,买卖怎么样?

走到店面口,仅看墙上挂着“遇见湟中”四个字,便使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简约明亮的色调配以中式风格的装修,其间一花一草,一桌一椅,清新、雅致,木刻框架里摆放着锃亮的传统暖锅,墙壁上贴挂着艳丽的精美刺绣……与其说它是消费扶贫体验店,不如说更像是一家艺术品展示店。

“很吃惊吧,没想到我们的体验店会这么时尚吧。”孟庆达笑着对记者说:“这家消费扶贫体验店是由湟中区扶贫开发局主办,湟中区发展和改革局监管,由我们公司实施建设并运营。是以实体店作为支撑,采取线上的平台销售,完成线上线下对接,实现所有产品无缝衔接,再通过物流配送的方式送到消费者手中。”

原来,湟中区正是看重贫困群众在生产、销售、流通、消费等环节的难点和堵点,着力构建“N+消费扶贫”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并行,帮助群众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融入市场,由此,极具特色风格的湟中消费扶贫体验店便应运而生。

“以‘产品+文化+品牌+体验+互联网’的全新运营模式,引领湟中特色扶贫农产品及少数民族工艺品的新零售趋势。”据孟庆达介绍,体验店汇集了200多种特色产品,设有工艺品销售、农副产品销售、旅游推介三大功能,共引进扶贫企业、合作社23家,近三个月完成销售额达200余万元。除此以外,体验店还对接入驻“中国移动和家商城”“建行善融商城”等电商平台,全方位将湟中区消费扶贫产品推向全省乃至全国的消费市场。

为消费扶贫体验店提供货源的一名企业负责人说,消费体验店让他们又多了一个官方的销售渠道,线上销售的同时,线下的体验店让消费者直观地看到了实物,能够引起消费者更大的购买欲。

消费市场,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群众的“菜篮子”“果盘子”。湟中区从消费扶贫入手,既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又主动创新,探路出了“造血式”消费扶贫的广阔前景。

湟中区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谢云发对记者说:“我们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团队、电商创业人员等利用淘宝网、苏宁易购湟中特色馆、银行扶贫金融平台、湟中邮政公司邮乐购商城等第三方平台开展线上交易,全县电子扶贫方式已呈现出典型化、多样化发展模式。”

“党报+扶贫” ,造量身打造“一县一系列”

10月15日凌晨5点,当夜幕笼罩的城市还在沉睡,地处西宁火车西站附近的党报物流中心仓库内工作人员已经全员到岗将一箱箱自有品牌“青清海”的牦牛酸奶和西冷牛排打包好,派送到各个站点。

这里就是青海日报社组建的党报物流中心。就在几年间这里不仅成为了网购快递的一个重要集散点,更成为青海扶贫产品向外输出的一个重要渠道。

当天上午10时,家住西宁市水井巷的宋女士通过微信青报商城平台订购了一份“青清海”西冷牛排,半个小时后党报物流快递员按响了宋女士家的门铃。

“你们党报打造的商品就是靠得住,这西冷牛排我家三岁的孩子一次能吃一整块,不仅绿色放心,主要制作也方便,这么好的东西多亏了你们电商平台才让我们能选购到。”宋女士向快递员夸赞着,表示还要尝试平台别的扶贫产品。

今天的青报商城打造了有力的扶贫产品,在稳扎稳打下逐步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量身打造“一县一系列”最具特色的农副产品,成功实现了从农田牧场直接走上餐桌的扶贫产品。

“青海的农副类扶贫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想要将产品做专、做精,就要真正打造出各县的特色,实现产业的脱贫带动作用。”青海报业发行物流有限总经理董维良说。

今天,青报商城围绕米面油菜肉果蛋奶八大类日常生活用品,已成功帮海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打造出了牦牛奶系列,兴海县牦牛肉系列……并且在海东地区设定“精准”扶贫销售专栏,销售农家自养土鸡、自种土豆、自采地皮菜、自制粉条、自榨菜籽油、贵德红桃、贵德黄桃、尖扎县摩尔多瓦葡萄、乐都大樱桃等,不仅服务了读者,还增加了贫困地区群众的收入。

农产品品质再好必须要有销路。好的扶贫产品就是要有多渠道的销售途径走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的产品在线下铺开的同时,‘上云’多渠道销售,天猫、京东、抖音、微信……全部入驻,全部自营。”董维良看着目前的销售报表又在制定新的直播计划。

然而,党报的“云”上扶贫路也并不是这么平坦宽阔。

用来送报纸的发行车,无法配送快递和需要冷藏的农副产品;向个人和单位送报纸的派送员,根本不懂得将货物直接送到客户手上;新鲜的牛羊肉在走入北上广的冰箱后,却因为不会加工无法真正走上餐桌;田间地头的新鲜蔬果存在源头没有筛选导致品质差异的问题……

青海地处高原,距长三角或者珠三角地区有上千公里的距离,而青海绿色无污染高品质的农副产品不能因为食品加工这“最后一公里”阻挡了这上千公里的努力。

物流不专业,俯下身子去学习,更换专业配送设备;产品加工流程复杂,不能直接上餐桌,那就通过无数次考察、试验,打造出西冷牛排、直饮牦牛奶和牦牛肉自热火锅等速食产品;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品质不均衡,与企业联合按照国家标准,流水线作业……青报商城正在加快“脚步”将72万平方公里的特色农副产销售到祖国乃至世界的角角落落。(王颖 芈峤)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