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苏轼的一句诗,道破人生哲理 正文

苏轼的一句诗,道破人生哲理

[焦点] 时间:2024-04-29 17:38: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65次

原标题:苏轼的苏轼诗道生哲一句诗,道破人生哲理

跟着诗词读东坡

甘生统

谈到读书与个人修养的破人关系时,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苏轼诗道生哲应该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名句。这句诗出自苏轼的破人《和董传留别》,全诗如下:

“粗缯大布裹生涯,苏轼诗道生哲腹有诗书气自华。破人

厌伴老儒烹瓠叶,苏轼诗道生哲强随举子踏槐花。破人

囊空不办寻春马,苏轼诗道生哲眼乱行看择婿车。破人

得意犹堪夸世俗,苏轼诗道生哲诏黄新湿字如鸦。破人”

这首诗作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苏轼诗道生哲这一年的破人十二月十七日,苏轼调离凤翔签判任,苏轼诗道生哲返京途中在长安与朋友董传话别,临别时留诗赠老友。董传当时生活贫困,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正满怀信心准备参加科举考试。苏轼在诗中称赞董传,并预祝他金榜题名。

诗的首联是对董传的高度赞扬。“裹生涯”写的是他的贫困生活,“气自华”写的是他的精神面貌。在“粗缯大布”和“腹有诗书”这样反差鲜明的形神对比之下,一个穿着粗布劣衣但气宇非凡、物质极端贫穷精神却无比富有的读书人形象跃然纸上。此联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尤其值得称道。这句诗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董传难以掩抑的精神气质,还深刻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人的生活环境虽然一时难以彻底改变,但其精神气质完全可以通过读书加以提升。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改造个体气质的有力武器。进一步推敲,还能发现本句诗有更丰富的意蕴:诗中的“气”,不仅指读书带给人们的儒雅之气,还指代面对人生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态度。它既是孔子及其弟子颜回倡导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人生境界,也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高唱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昂扬精神。这种人生境界和昂扬精神在蕴含丰富的“诗书”浸润和培育之下,“形诸内而发于外”,通过人物言行自然而然焕发出来,成为其人格特征中不可移易的气质要素。陆机所谓“石韫玉而山晖”,韩愈所谓“膏之沃者其光晔”,也都是这个意思。

诗的颔联紧承首联展开,“烹瓠叶”化用了《诗经》中的典故,“踏槐花”则化用了当时的民间谚语“槐花黄,举子忙”,形容董传很有志向,不甘心过贫苦的日子。颈联、尾联也接连用典:“寻春马”化用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择婿车”借指唐代新科进士放榜之日,公卿巨贾倾城出动为女儿择佳婿之事;“诏黄”一句翻用了卢仝的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暗含高中诏书即将下达之意。这些典故形象贴切、寓意深刻,预祝董传黄榜高中,语义高妙、新颖别致。

后世对苏东坡这首诗的评价极高,清代学者纪晓岚赞其“句句老健”。相对于整首诗而言,其中的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流传更广,影响更大。结合苏轼一生的经历和创作,不难看出,诗句所展现的精神气质、所揭示的深刻哲理,正是诗人自己的人生写照。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生统)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