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防境外输入 再难上海有信心 正文

防境外输入 再难上海有信心

[焦点] 时间:2024-05-03 09:50:0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82次

  最近,防境上海太“南”了。外输每天都有人发出灵魂之问:上海能防住境外输入吗?

  上海之难,入再难在风险大。难上当前,信心防境外输入成为重中之重,防境上海成为战“疫”最前线。外输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入再国内最大的难上入境口岸,每天的信心入境人数本来就最高,现在还要为北京分流,防境简直就是外输难上加难。

1.png

图片来源:上海机场

  上海之难,入再难在舆论大。难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还在增加,信心似是而非的谣言时不时出现,数据一有波动,社会心态就“炸”了,质疑和责难扑面而来。这里是全国的焦点、舆论的风口,“洋女婿”事件本来是好事,结果被解读歪了,一下子就激起千层浪。

  上海之难,难在投入大。防控人员已经超负荷运作,防控资源已经掏出了家底。为什么还要搞居家隔离?每天入境人数那么多,集中隔离又有严格标准,要有单人单间、新风系统,还要与居民区保持距离,上海只是一座城市,腾挪空间有限,房间和床位也不知道够不够。

2.png

图片来源:上海机场

  上海之难,难在分歧大。其他省市已经陆续公布开学时间,上海迟迟没有消息。有的家长支持,网课镇不住“神兽”;有的家长反对,冒不起这个风险;还有的家长把两边的评论都点了一遍赞。

  上海之难,难在压力大。上海服务业占比高,又是进出口贸易重地,受经济冲击很大。虽然已经下调响应等级,企业喊着要满血复活,市民喊着要继续摒牢,消费上不去,订单在哪里,完成年度任务真要捏把汗。

3.png

图片来源:上海机场

  上海之难,难在责任大。上海守的是2400万人的家门,守的是14亿人的国门。今天又被李兰娟院士点名了,一旦守不好,谁也不能想象该如何应对第二波疫情。

4.png

图片来源:上海机场

  但是,再难也要上!

  其一,国门关不得。从境外回来的90%是中国人,放眼全球,是有很多国家采取了限制入境措施,但没有一个国家限制本国公民入境。其中很多还是留学生,自己家的孩子,怎么能拒之门外?剩下10%外国人中,有很多是返沪复工、洽谈商务,与我们复工复产关系紧要。再说,全球抗疫更加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拆墙”而不是“筑墙”,疫情初期很多国家并没有拒绝中国入境,现在我们也不能失了投桃报李的道义。

1585278261148186.png

图片来源:浦东新媒体中心

  其二,责任推不得。我们讲,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就是要在关键时刻挑最重的担子,必须兜底,必须干好。这是中央的要求,上海责无旁贷;这是大城的担当,上海不能言难。疫情面前,没有一个城市可以独善其身,必须听指挥、讲大局,只有全国安全了,上海才能真正安全。再退一步讲,上海不担当,谁来担当?这里有最优质的医疗条件,最强大的资源保障,最精细的管理能力,实力也不允许我们后退。

B2A05EE3FCEEBB0EFD7DFCA241F61EF2.png

图片来源:浦东新媒体中心

  其三,品格丢不得。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的城市品格,越是艰难坚守,越彰显品格可贵。当前,疫情可能加速全球化退潮、民粹主义抬头,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上海的态度就是中国的态度。同时,海纳百川也是这座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今年上海将如期举办第三届进博会,未来还有更多外企外资选择上海。今天,我们给世界以包容;明天,世界才会还我们以信心。

  都这么难了,上海能防住境外输入吗?

  请相信上海,2400多万常住人口,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39例,这就是最硬核的证明。

  请相信上海,境外输入风险扩大以来,上海相应的防护措施已经升级、升级再升级。最新规定,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隔离。

7.png

图片来源:浦东新媒体中心

  有减法,缩减航班数量。现在每天国际进港航班只有50多架,去年日均出入境人数高达12.5万,现在入境只有1万多。有加法,加大防控力量。机场严阵以待,关口重兵把守,海关、边检、公安、医护、16个区的驻点人员,24小时坚守。有乘法,防线层层叠加。海关检疫、社区防控、发热门诊三道防线,登临检疫、健康卡查验、测温、流调、核酸检测、隔离14天等多个“100%”,布下了“天罗地网”。有除法,全程隔离开来。落地分流排查、接送运转、属地社区管控形成“三大闭环”,实现“从舱门到家门”全流程防控,做到了严丝合缝。

8.png

图片来源:浦东新媒体中心

  请相信上海,没错,上海是难,但上海从不怕难。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但上海已经拼尽全力,但上海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自信与底气。稳住,我们能赢!

  从疫情发生以来,各种声音铺天盖地,我们却没有静下心来,听听这座城市内心的声音。城市的温度是相互的,城也需要人的支持与温暖。请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多一点理解,请入境的朋友们多一点配合,请各兄弟省市多一点支援。这一次,让我们一起负重前行。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