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洛江畔的“红木棉” 一个基层政法干部的坚守

[热点] 时间:2024-05-04 12:08: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34次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红木棉与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接壤,打洛的个的坚边境线长36.5公里,江畔基层大部分地段无天然屏障阻隔,政法边境一线便道、干部捷径较多。红木棉疫情防控下,打洛的个的坚打洛镇干部群众拧成了“一股绳”,江畔基层“党政军警民”合力守边的政法无数个瞬间,形成了边境线上“守边有我、干部请党放心”的红木棉红色风景线。

  在打洛镇边境线上的打洛的个的坚红色风景里,有一位80后的江畔基层哈尼族干部——高建华。自2021年3月任打洛镇党委副书记(专抓政法)以来,政法他毅然担起强边固防的干部职责,团结带领全镇各族群众守卫家园。他似植根边境一线的木棉树,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根发芽,笔直耸立。

80后的哈尼族干部 高建华

80后的哈尼族干部 高建华

  “是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

  “每天晚上闭上眼睛,满脑都是巡查路线图”,高建华说,开展疫情防控以来,各个防控卡点成了自己的“打卡地”,虽然来到打洛镇工作还不到一年,所有守边卡点、巡逻道已不知跑过多少遍。

  联防所建设初期,卡点的值守人员大多住在帐篷或简易房里,一遇暴雨,抵边卡点住宿的房屋就被积水浸泡,雨后水坑又变成泥潭,让值守的人员受了很多罪。雨季不时出现塌方,巡逻道上满是泥泞,车辆无法通行,摩托车也常深陷其中,本就艰苦的守边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危险。

  2021年5月12日,大风扯断原229堤坝卡点固定帐篷的绳子,将帐篷卷入河中。7月,打洛镇常遭遇瓢泼大雨,江中水位迅速升高,水涌入卡点简易房内,大量的雨水汇聚成流,将山体的石块和泥土冲刷脱落,造成巡逻道阻塞。

  为全力保障守边人员的生活,高建华多方协调,用拖拉机将生活物资运送通过,组织民兵和附近群众疏通道路,抢修卡点破损的房屋。

  “卡点的房屋坏了可以修补,最重要的是值守人员的生命安全”,高建华说,边境一线的卡点大多在山里,每当遇上暴雨天气,自己的心总是悬着的,必须挨个打电话到各一线卡点,确认人员都平安才能松口气。

  物理拦阻设施建设攻坚时期,时间紧、任务重,高建华持续在守边卡点和施工地奔波,常常是早上起床,简单吃过早饭就要往边境一线出发,组织群众参与,协调土地问题,督促现场施工……中午就吃包里的饼干和面包,吃晚饭常常也是9点以后。高建华说,疫情防控以来,全镇1000余人参与过义务建设,为了保卫家园,老百姓晚上割胶,白天义务参与强边固防建设,自己没有理由撑不住。

  高建华一直记得,去年6月的一个中午,自己忙完时已错过施工地的饭点,只能吃早上准备的面包。一个附近务农的哈尼族老人看到他,问他说:“你吃饭了吗?”高建华也用哈尼语回答:“吃面包”。老人放下锄头,打开包午饭的芭蕉叶,拿出仅有的一个鸡蛋放到高建华面前,并对他说:“阿里(意为:男孩子),你太辛苦了,这个给你吃!”。高建华本想谢绝老人的好意,可老人坚持把鸡蛋塞到他的手中,对他说:“不管哪个支系的哈尼族都是一家人......”。那一刻,感激的泪水湿润了高建华的眼眶。

  高建华认为,作为一名政法干部,应对急难险重是职责所在,老百姓这样支持强边固防,更是让自己感受到辛苦付出的价值所在。

  如今,打洛镇强边固防各项设施建成显效,“党政军警民”合力守边的防线日益坚固,守住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底线,全镇新冠肺炎疫情实现“零输入”“零感染”。

  “金杯银杯,也不如群众的口碑”

  去年3月,刚到打洛镇任职的高建华就接到了“烫手山芋”——附近某个寨子村民与集体的土地纠纷长期争执不休。与集体闹纠纷的是一位年近70的老人,当高建华家访做工作时,老人不愿出屋,高建华一直站在屋外,屋内不时传出一声“你走!”。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后,西双版纳州的政法工作者们都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干好工作要先从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做起”。作为政法工作者中的一员,高建华在工作中坚持把为群众的事放在心上。从开展普法宣传,协调社会各界,争取水泥、砖块帮助村民修路,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他用实际行动表达着真心和决心。

  “人心都是肉长的,一次不行,我就去两次、三次……总有一天能成”,高建华说,真心是做群众工作的基础,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矛盾就有化解的希望。从第一次家访后,每当路过,高建华都要到老人家,即便对方不理睬自己,也要与之说说话。随着家访的次数增加,老人开始出屋面谈,并会递过一个凳子,这让高建华看到了希望。经过多次交谈,高建华得知老人并不计较补偿款少,而是觉得村干部不尊重自己,才赌气较劲。找到问题所在,就能对症下药,高建华开始在村干部和老人之间反复做工作,让村干部认识到工作没有做到位,并陪同村干部到老人家表示歉意,让老人感受到自己被充分尊重。经过近半年数十次家访,老人终于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补偿款,不再与村干部闹别扭。此后,每当见到高建华路过,老人都会请他到家里坐坐,临走时挽留他吃饭,让他有空常来聊聊天。

  从“站着说话”“没有水喝”到“有空常来”“留下吃饭”,解决该纠纷的过程成为高建华在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工作中最有获得感的一件事。高建华说,调节矛盾纠纷和处理交通事故一样,不能只是责任划分,更要案结事了。2010年,高建华刚到交警中队工作,由于缺乏经验,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时,认为自己只要判定责任就行,没有注重调解涉事双方的矛盾,结果双方刚出交警队中就打了起来。从那以后,处理该次事故的教训高建华一直铭记在心,在做群众工作时时刻提醒自己。

  “爸爸,你在回来的路上吗?”

  从当兵退伍,先后成为法警、交警,再到乡镇任政法副书记,高建华没少吃苦,更不怕吃苦,但是对家庭和亲人,他的心里却有说不出的“苦”。

  “爸爸,你在回来的路上吗?”每当开启视频通话,女儿总是满怀期待的询问高建华是否能回家,而大多情况下,高建华只能编着各种理由哄女儿消气。去年5月,母亲因心脏病住院,当时正值各项建设的攻坚期,繁重的任务让高建华无法卸下肩上的担子。

  “强边固防建设事关重大,一天也不能耽误。”高建华说,那段时间每天都在各任务点之间奔波,施工点问题协调,疫情防控点生活保障,巡逻道塌方......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到超过200个电话,只能将照顾母亲的事交给弟弟,并叮嘱妻子和女儿常去看望。由高建华长期在乡镇工作,妻子难以照顾两个孩子,只能把出生四个月的儿子断奶后送回农村让岳父岳母照顾。每当想起母亲和孩子,内心的歉疚总会止不住地涌上高建华的心头,难过的时候,一向坚强的他会独自在宿舍里悄悄流泪。

  高建华说:“虽然强边固防的任务繁重,但每当看到边境线上那一面面迎风飘扬的党旗、国旗,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吃再多苦都值得。”

  2022年1月的打洛镇,气温逐渐回暖,木棉树枝头的花苞逐渐开放。高建华和打洛镇众多为强边固防默默奉献的干部群众一样,继续在边境一线坚守着自己的使命,他们坚信,疫情终将结束,即将到来的春天里,人们的生活会如木棉花一般鲜红灿烂......

  云南网通讯员 段健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