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就业政策需达到多方面平衡 正文

就业政策需达到多方面平衡

[热点] 时间:2024-04-28 16:04: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35次
  中评社北京11月30日电/党的业政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策需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达到多方健全就业促进机制,面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业政”今年以来,策需“供给冲击、达到多方需求不足、面平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业政叠加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策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达到多方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面平突出的业政就业压力使得“保就业”成了当务之急。但就中国所处的策需发展阶段而言,就业并不仅仅是达到多方一个短期问题,也是一个中长期问题,是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的交汇点。  北京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毛振华文章分析,从中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加速将对中国就业市场带来深远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与上个十年相比,2010年—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幅度分别为2.51和2.72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年轻人结婚生子意愿偏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生育率持续下滑,人口出生率从2000年的14.03%回落至2021年的7.5%,这将进一步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老龄化的加速将对中国劳动力总量供给和劳动人口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使得中长期内中国面临劳动力短缺压力。  从短期来看,失业现象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并存。一方面,疫情冲击下,企业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企业加大投资、扩充岗位意愿不足,部分企业出现裁员或降薪保岗的情况,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减少,其中青年就业压力尤其突出。另一方面,结构性劳动力短缺依然存在,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存。部分行业招工困难问题尤其突出,如家政、电工、水暖工等体力或技能型劳动力供给不足。  文章指出,就业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短期矛盾和中长期压力都较为突出,且就业事关民众基本福祉,涉及面广,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业是事关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旦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危及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应对和处置就业问题需要十分慎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的薪资调整缓解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当前,国内劳动力市场较为突出的是体力劳动者的短缺,这虽然有劳动者就业观念以及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的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劳动报酬问题。虽然中国内地体力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当前家政、电工等劳动力供给短缺的情况仍存,从劳动者付出的角度看,薪酬水平仍旧偏低。  二是要把握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提升经济效率的平衡。经过多年持续改革发展,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正逐步完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居民的就业意愿和积极性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在完善社会保障、筑牢社会安全网过程中,也要注重社会保障与市场化激励机制的平衡,倡导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保护劳动者就业积极性,避免过度福利降低经济整体效率。  三是要把握好刺激消费与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平衡。当前,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修复的主要问题,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提升。但劳动者薪资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降低了企业竞争力,从中长期来看,反而有可能制约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劳动者薪酬的持续提升。因此,需慎重采取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方式刺激消费。从世界来看,疫情发生后,为加快需求修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向居民发放大额消费补贴的方式,对于推动消费修复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中国也可以视具体情况加大对终端消费者的补贴力度,既能有效刺激消费,又能避免因此加大企业负担。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