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琼抗金名臣胡铨丨老家庐陵:少年心事当拿云(五)

[知识] 时间:2024-05-04 09:01:5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8次

原标题:贬琼抗金名臣胡铨丨老家庐陵:少年心事当拿云(五)

五.居家守孝护吉州

胡铨在获得进士第五名并被朝廷任命为抚州军事判官之际,贬琼父亲却因病去世了,抗金他因此放弃前往就职而回到庐陵为父亲守孝。名臣在古代官制,胡铨官员遭遇父母亲或者祖父母去世,丨老都要停职回籍守孝三年,家庐被称为“丁忧”,陵少胡铨自然也属于丁忧之列。年心拿

胡铨的事当父亲胡载饱读诗书,虽然没能跻身仕途获取功名,贬琼最终只是抗金因为胡铨缘故被朝廷追封为承直郎、宣教郎,名臣但是胡铨他对胡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父亲的丨老去世让胡铨非常悲痛,他打算按照礼制为父亲守孝三年。家庐此后很多年,胡铨宦海沉浮,不改初志,这与父亲当年的严格教育不无关系。而胡铨只要回到家乡,都要到父亲的坟前坐一坐,将自己的近况告知父亲,以不忘养育、教导之恩。

在为父亲守制期间,胡铨一方面继续跟随萧楚攻读《春秋》之学,另一方面又经常到民间了解百姓疾苦。这为他日后的政治主张进一步打下坚实基础。

有一天,胡铨经过富水对岸的一个村庄,发现百姓扶老携幼去外地逃荒,便问是怎么回事。有老人告诉说因为即将收割的稻子被洪水所毁,里正多次向官府报告请拨救济粮赈灾,但是官府置之不理,实在没有办法只有逃荒到外地。胡铨说自己可以为民请命向吉州府陈述情况,但是逃往外地不是办法,百姓也要努力耕作自救才好。但是老人说,家里的鸡鸭鹅猪等都被草寇强盗洗劫一空,而派来剿寇的官兵也趁火打劫肆意抢劫百姓财务,真是官匪一家,实在是没有活命的办法。望着渐渐远去的逃荒队伍,胡铨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他想起了前些时间扬州参加应试时《御试策》中天不怕地不怕的话语,一股悲愤的豪情油然而生。回到家中,胡铨夜不能寐,便叫夫人刘氏磨墨。

刘氏生于崇宁五年(1106年),在建炎二年(1128年)嫁给胡铨,感情一直很好。刘氏看到丈夫的举动有些反常,便问是怎么回事,胡铨便把白天所见告诉她,并说要给吉州太守上书,希望能够赈济灾民,安抚人心。刘氏说,你现在是守孝在家的一介平民,恐怕不管用。胡铨正色告诉妻子说,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十九年来宣传自己的学问主张,实际上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丞相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也是知难而上,我现在也只能勉力而为了。

在这封后来被人称为《与吉守李舍人书》的信中,胡铨如此说:吉州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一向敦厚淳朴,勤耕苦作。但是由于今年端午前连降暴雨,成千上万的稻子大半被毁,断了百姓一年到头的念想。他们翘首以盼,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发放一些赈灾粮以渡难关。但是地方官却毫无作为,以至于百姓流离失所。更有甚者,盗贼蜂起,绿林草寇横行乡里,祸害百姓,甚至“杀令破县,若蹈无人境”,最终官府不得不发兵剿杀。但是这些官兵不但没有剿灭贼寇,反而进入乡间趁火打劫抢夺民财,“名曰捕寇,实自作寇”,以至于老百姓相互哀告:“宁死贼手,勿遇官军。”这些都是我自己亲眼所见,因此斗胆上书。“阁下试悉心究之,有可以利民者,则愿奉宣诏条,使民见德;有或不便于民者,则虽阁诏不为嫌;有诏条所不及而利当兴、害当去者,则虽矫诏不为悖。”在信中,胡铨还强调,作为朝廷命官,食朝廷俸禄,理所当然应当为朝廷分忧,否则的话就有负皇恩。写完这封书信,不知不觉中天就亮了,但是胡铨的心情依然沉重,因为他不知道这封信是否对百姓之生计起到点滴作用。

1127年的“靖康之变”俘虏了徽宗、钦宗,使得北宋王朝灭亡。赵构仓促间于应天府称帝,并改元建炎以续宋祚,但是朝廷中投降求和者比比皆是,丝毫没有改变宋朝危殆的局面,这使得金兵屡屡南下,以灭掉宋朝为根本目的。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再次向宋朝发动攻击,完颜宗翰派兵直袭扬州,以捉拿高宗赵构为终极目标。高宗在仓皇之间渡江南逃,扬州军民死伤者不计其数。当时负责长江防线的杜充投降了金朝,金将兀术渡过长江,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紧追高宗。高宗又由杭州逃奔越州(今浙江绍兴),再从越州逃往明州(今浙江宁波)、定海。在定海还未站稳脚跟,金兵又尾追而来,高宗又立即逃到温州、台州一带海面,在海上飘泊了三四个月,才苟全了性命。金兵连续攻下了杭州、越州、明州、定海等地,践踏了繁庶的江浙地区,百姓深受其害。

金兵的另一路则向湖南、江西进发,打算活捉身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的隆祐太后。隆祐太后本系哲宗册封的皇后,后因“旁惑邪言,阴挟媚道”被废。徽宗初年,复位并称为元祐皇后,但不久又因为元祐党人之祸被废。高宗登基之后,因母亲在靖康之难中被金兵掳至北方,特地尊奉元祐皇后为元祐太后,后因为要避祖父孟元之讳,改奉为隆祐太后。隆祐太后可谓是除了皇帝赵构之外南宋政权的又一个象征。金兵南下,高宗赵构逃往杭州,隆祐太后则带着宫廷中的嫔妃、宫女以及一班文武大臣仓促间沿长江西上至洪州,并打算在洪州稍事休整沿赣江南下至岭南安身。

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隆祐太后一行刚抵达洪州,金兵也在湖口渡江并向洪州进发。洪州知州王子献弃城逃往抚州,众人推举李积中暂且代理知州事务。但是金兵一来,李积中便献城投降,隆祐太后只好退居吉州。但是,吉州知州、直龙图阁杨渊也是贪生怕死之辈,敌兵未至便弃城而逃,隆祐太后只好再从泰和逃往虔州(今江西赣州)。

正在庐陵为父亲守孝的胡铨知道金兵渡江、高宗南逃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从靖康以来官军的系列表现来看,胡铨认为是靠不住的,所以就动了招募老百姓组成义军保卫家乡的念头。他把庐陵境内有名望的乡绅召集在一起,动员大家捐钱捐粮为“募兵守土”提供保障。乡绅们觉得这个做法很好,一方面可以保护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将来有一天朝天论功行赏说不准还可以获赠官职、封妻荫子,因此都表示赞同。胡铨将义军进行组编之后,让大家平日仍然进行生产劳作,一旦有战事便集中行动。

当吉州知州杨渊逃跑之后,守护吉州、保卫家乡的重任便落到胡铨肩上。他一方面组织义军加强戒备,另一方面为了安抚人心,特地张榜捉拿临阵逃脱的知州杨渊。胡铨知道义军没有进行严格的训练,而且装备极差,是无法和有备而来的金军进行正面对抗的,因此在战斗中采用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敌人面前佯攻一会,敌人追来就快速退去,敌人停驻又偷袭一阵,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游击战。敌人恼羞成怒,骑兵、步兵一齐上,一路追至青原山、天梁山。一进山敌人失去优势,骑不能快,追无踪迹,攻不可入,相反在山中的胡铨因对地形地貌非常熟悉而游刃有余,常让敌人坐以待毙。每次战斗,胡铨都获大胜,金军进退两难。再加上胡铨主动和抚州太守张循相配合,互为声援,气势更盛,金军无奈之极只好弃城返回洪州,吉州城失而复得。在乡下坐观战局的杨渊重返吉州城,接着当自己的太平知州。因为时处战乱之际,朝廷自顾不暇,对这些败军之将、逃跑之臣并没有加以严厉惩处。但是,初显军事才能的胡铨却遭到杨渊的嫉妒,因此只好被迫遣散义军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的胡铨一方面继续为父亲守孝,另一方面则坚持攻读诗书,以待时机展示自己的才华。金兵因为没有捉拿到高宗和隆祐太后,最终只好洗劫一番重返北方。时局稍微稳定,朝廷因为胡铨率领义军护驾有功,封其为承直郎兼吉州军事判官。但是,这个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让胡铨非常揪心。

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入侵建康。留守杜充等人投降金帅兀术,担任奉议郎、建康通判的杨邦乂迎难而上,奋勇抗敌,但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金人劝其投降,杨邦乂严词拒绝,并咬破手指在衣服上书写“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兀术许他继续担任溧阳知县,他以头碰柱,鲜血直流,并说:“哪里有不怕死的人可以以利益来进行诱惑的?请你们赶紧动手杀了我吧!”兀术派已经降金的户部尚书李税等多次前往劝降,杨邦乂当面痛斥说:“皇上让你守城,结果敌人来了你不能抵抗。现在还和敌人一块宴饮欢乐,还有什么面目来见我?”又大骂兀术说:“你们女真想霸占我中原,上天也不会让你们长久的。我真想把你碎尸万段,免得你来污辱我!”对叛徒和敌人的仇恨跃然纸上。兀术大怒,竟命刽子手割其舌头,开其胸膛,剜其心脏。十一月二十七日,杨邦乂在金陵南京慷慨就义,年仅44岁。

杨邦乂字希稷,于元丰八年(1085年)出生于江西吉水的杨家庄(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乡云庄村)人,距离胡铨的家乡庐陵芗城不过几十里地,是正宗的同乡。他于政和五年(1115年)以舍选登进士第,先后任歙州婺源县尉,蕲州州学教授,后授宣教郎、建康府溧阳县知县等。作为年长自己将近二十岁的前辈同乡,胡铨一直以未能当面请教交流为遗憾,没有想到这次杨邦乂却因为孤掌难鸣而为国捐躯。消息传来时,已经是建炎四年(1130年)年初了,这让初春的整个吉州大地笼上一层阴影。胡铨一方面为杨邦乂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所感动,另一方面又为国家失去栋梁之才而惋惜,同时,他还想到自己日后的命运:为国杀敌捐躯倒不足惜,怕就怕在投降派当权,自己空有报国之志而报国无门,这样就会让自己枉活一世了。想到这里,胡铨不由长叹一口气。(曾庆江)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