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海南日记 | 树才:记落笔洞 正文

海南日记 | 树才:记落笔洞

[热点] 时间:2024-04-28 21:24:3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72次

原标题:海南日记 | 树才:记落笔洞

>>>点击进入专题

2021年5月17日 三亚

热得跟陵水不一样,海南因为热得逼人!日记但我喜欢热,记落受得了!笔洞大不了躲到椰子树下。海南

差点儿把“落笔洞”写成“生花洞”:落笔生花嘛!日记洞与洞相连,记落它们是笔洞同一个洞。

九点出发。海南众人上车。日记车出了三亚城,记落但没开出多远,笔洞就从主道上打了个左弯,海南停到路边了。日记我还以为司机要折回去。记落其实是到了!

只见一道铁篱笆墙被拽开一道半斜的门,上面挂一块牌子:落笔洞临时入口。我们要找的正是这个洞。

好几位本地朋友陪着我们,从半斜的门进入一条林间土路。一些枯叶和几丛青草,时不时点缀其上。四周清爽,炎热未起。人走在土路上,是惬意的感觉。高大茂密的灌木,高出我们很多,从头顶上压过来,把土路夹得幽深。

一直是平路,或者轻微上坡,走了十几分钟,我抬头,只见岩壁兀立,一座山突然露出脸来。走在我身边的本地朋友抬手指着前面,说那边有一个大洞。我一看,是黑空空的一个大窟窿,感觉它是那座山张开了却一直没合拢的大嘴。

著名诗人、翻译家树才在三亚落笔洞。记者 刘子榕 摄

它就是落笔洞。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

在陵水看考古发掘现场时,我得知那儿的陶罐残片属新石器时代,考古队长告诉我,落笔洞那边是旧石器时代。旧石器与新石器的主要区别,前者靠打,后来靠磨。

这个洞现在名气挺大,主要是因为1992年的考古发掘。考古报告确定:落笔洞为距今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址。

落笔洞位于三亚市外(约14公里)的荔枝沟良坑坡落笔峰东侧崖壁,海拔只有110米。明正德《琼台志》这么描述它:“州东百余里,官道北五里。石峰独耸,高数十丈。中有石洞,俗传有僧于此坐化。又有悬石,击之如算。高处一石门,有万马首。入其中,有二石,形如悬笔,笔尖水滴不断。”按现代诗的目光来看,这段文字可以是一首诗。我对“有僧于此坐化”生起兴趣,一是知道佛禅那时已入三亚,甚至更早;二是此洞原来还是修行人和住处,一直到死;三是由此推断,数千年以来,不断有人进出此洞,或原始穴居,或躲风避雨,或面壁修行。“有悬石”,那是指洞内悬垂着钟乳石,因为洞是溶洞。“有万马首”,那就很壮观,可见悬石之多。“有二石,形如悬石”,应该就是指那 “笔”了,而“笔尖滴水不断”,是这笔形钟乳石一直在生长,因为钟乳石是从上而下倒挂着生长的,直到触到地面,然后再从下往上,生成石柱。

“落笔”的“落”字,因此有“悬”的意思。钟乳石既已被想象成“笔”,悬垂之势便以“落”字形容。所以“落笔”不是笔掉下来的意思,而是笔的悬垂之态,仿佛有仙人正握着它,用“滴水”的墨汁,正写着天书般的诗篇呢!这“落笔”不就正好“生花”吗?花非花,花即诗。

果然我看到好几首古诗,题写在落笔洞壁上。它们围坐一起,仿佛是题诗的宋元明清四代诗人,跨越时空,让诗句替他们彼此交流,也是邀请访客一边默读,一边品味。

“落笔洞”三个大字镌刻在洞左壁,是“维山云从龙”所题。这位云从龙,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临川贼乱时,他受命前往平乱,“担任海北海南道宣慰使,至元十六年按琼,抚绥有方,兵民悦服,十七年调军至崖收黎,累功至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准确地说,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他巡游至此地,也许是兴之所至,也许是众人力邀,题刻下“落笔洞”三个大字。

洞右壁上,第一首题诗:“峭壁凌空望杳微,重重烟锁雾云衣。深林古木高千丈,怪石青苔绕四周。空有石衔仙体骨,想应人逐彩云飞。洞中仙子今何在?欲上雕鞍不忍归。”下面只署名:“宋”字。据考证结果:作者是宋倭倭才(名字有点怪,我却感到亲切,因为也有一个“才”字)。此诗一出,引来和诗。其中一首:“袖拂山风上翠微,仙禽窥我怪儒衣。岩扃石壁真奇趣,烟盖云幢似远围。彩笔不随仙子去,青峰空伴野云飞。我来续就承天赋,铁笛一声鸿雁归。”署名“宋郡倅许源”。又有一首:“仗剑登临石径微,仙风阵阵袭征衣。日筛峰顶金千缕,云锁山腰玉一围。啖果玄猿惊客啸,衔花青鸟傍谁飞。欲传彩笔无缘梦,强步前题载咏归。”右署“大明成化已亥岁仲秋守崖千户洪爵和前韵。”……直到这一首:“奇甸文明辟几年?烟云洞口绕天边。凌空落笔如椽大,占尽人间第一元。”署名“崖西梅仙氏”。这已是清代了。既已“占尽”,再无续诗。

洞右壁上的这些诗,随着岁月,日渐淡化,以致难以辨认。今人给字迹涂上了红色,一行行诗句便醒目可读。在落笔洞里站立良久,让我感动和兴奋的,正是这些古诗。从宋开始,历元明清三代,不断有诗人造访此洞,留下诗篇(当然不止留在洞壁上的这几首),然后就断代了。仔细一想,这倒是应合中国古诗演变的历史。清末中国羸弱,列强侵入。有识之士欲救亡图存,便发动了如今看来过于激进的新文化运动。人们怪罪于汉字文言,寄希望于外来翻译和本土口语,于是“新诗”骤然兴起,古诗传统遭受断裂。

看一看海南的变化、三亚的变化,想一想这落笔洞附近便是现代而庞大的三亚学院,今非昔比。我们得理解和接受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并从中辨认前行的道路。

虽说古老,落笔洞是不大的,也没有那种纵深。洞内石壁凸凹不平,洞顶石头也多奇相。洞内还有小洞,不知通向哪里。当地几位专家,一直在为我们讲述。我一边倾听,一边举目四望,不知把这洞内的景物来回扫描了多少遍。有时,我也走出几步,贴近洞壁,察看,打量,触摸,仿佛石壁里还隐藏着别的诗篇。

没有这些诗句,“落笔洞”便不能叫“生花洞”了!没有这些诗句,这个古老溶洞也就只是旧石器时代的一处遗迹!人文之最,当属诗的创造。这些诗并非惊世之作,这些诗人也没有李白杜甫苏东坡的大名,落笔洞却因此得了诗人的灵气、中原的文化和生命的诗性。

保护落笔洞,一定要兼顾这两者:一是考古成果,二是人文诗篇。

我还忍不住说出了一个心愿:有条件时,应该组织一场音乐诗歌朗诵会。我们好好念一念这些古诗,没准儿还能引发当代诗人的诗兴。(刘子榕)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