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渡大核桃箐村:古韵新律小调响

[热点] 时间:2024-05-04 11:50: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79次

  古村落、云南韵新古茶花、弥渡古核桃、大核调响古茶树,桃箐“四古”构成了大核桃箐这个民族特色村寨的村古“四梁八柱 ”。

弥渡大核桃箐村。云南韵新博达 摄

  站在大核桃箐百年古茶树下,弥渡古茶悠远深沉的大核调响韵味从历史中传来,感一段古村旅行漫漫,桃箐忆一段千古情怀。村古大核桃箐的云南韵新古茶,经有关专家考证,弥渡500多年前就有先民种植茶叶,大核调响“山间铃响马帮来”,桃箐茶马古道悠扬的村古马蹄声仿佛声声入耳,在一阵铃铛撞击声中,一队满载着茶叶、盐巴等物资的马帮商队从大核桃箐打马而过,山路颠簸无意间将茶籽留下,自此茶树在这里生根发芽,大核桃箐村也与茶有了不解之缘。一棵棵参天的古核桃树、古茶树装点着这个古村落,一栋栋瓦房,一栋栋彝家建筑,配上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彝家种茶、采茶、制茶的文化墙面,续写着人人懂茶、人人制茶的历史与故事。

弥渡大核桃箐村。博达 摄

  今年61岁的李子芳老人是村里烤瓦罐茶的能手,他的小院里摆满了烤茶器具,聊起“茶”来,李子芳滔滔不绝:“我家世世代代都做茶,最老的一棵茶树是我爷爷的爷爷种下,现在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了解,全村共有5300多亩茶园,其中被认定为百年以上年龄的古茶树就有760亩,已有1280株古茶树实施了挂牌认证。另有野生、半野生生态茶园4600多亩,片片古茶园皱褶出了彝家500多年种茶的沧桑岁月,这里的彝家人也以采茶为生,世代相传,形成了浓厚的茶文化历史。

  伴随着茶马古道的渐行渐远,大核桃箐经历过一段毁林开荒的风雨历程,古村落在历史风霜雨打中慢慢衰败。但是在党的领导下,经过70年沐风栉雨,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核桃箐又弹起了新时代的发展旋律。

弥渡大核桃箐村。博达 摄

  时过境迁,古老的大核桃箐村落,其民居历经风雨的久远洗涮已成危房。为了解决全村住危房问题,以及继承保留民族村寨特色风貌,使之成为大核桃箐独有的名片,大力弘扬茶文化,大力发展乡村茶文化旅游业。在实施危房改造中,该村把古茶树、古核桃、古村落、古茶花等文化元素融入彝家村落风貌建设,让传统民族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并修建了村庄道路、羽帅祠、公厕、小广场等公益设施,使苍老的大核桃箐重新焕发风韵。

  与此同时,借力于脱贫攻坚推动彝乡的茶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2018年成立大帅茶厂,以优质古茶树资源为依托扩大基地规模,构建了“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格局,为村民脱贫提供稳定收入保障。“大核桃箐村建档立卡30户129人已全部实现脱贫出列,全村经济收入达到28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000余元,千余株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成为大核桃箐的金字招牌。”荣华村党总支书记李文介绍,弥渡县大帅茶厂有限公司还以“万企帮万村行动”为契机,出资近百万元,把大核桃箐初步建成了中国·弥津茶文化民俗村,引领乡村旅游。

  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核桃箐,经过一番精心打造,这个自然传统的民俗特色村,又唱起了新时代的小调,在村中漫步,处处可以听到欢歌笑语。“吃茶想起茶山路,致富想起带头人”、“幸福不忘感党恩,村村寨寨面貌新”、“山水林田路电变了样,广大人民群众乐呵呵”……土家蒙话调、彝家采茶舞、吹芦笙表演、彝族“打歌”……大核桃箐人又重现了“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特色优势,一句句调子,一段段舞姿,歌盛世繁荣,舞时代变迁。

  云南网记者 博达 通讯员 自文超 莽晓蓉 杨涛 马晓燕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