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华阳也有一个家!”这个街道结缘少数民族大学生27年

[休闲] 时间:2024-04-29 01:33: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72次

原标题:“我在华阳也有一个家!华阳”这个街道结缘少数民族大学生27年

这是也有缘少一个延续了27年的温情故事。

对东华大学的个家个街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除了家乡,道结他们在上海“还有一个家”。数民

对华阳路街道的学生居民而言,从1995年夏天起,华阳他们就有了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儿女”。也有缘少

11月17日,个家个街“家在华阳”27周年推进会暨“东华大学-华阳路街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启动仪式在华阳社区文化中心举行。道结而“家在华阳”的数民故事,要从27年前说起。学生

1995年夏天,华阳东华大学第一批藏族班大学生永桑与她的也有缘少同学们一起来到华阳街道开着社会实践活动。街道干部夏菁棣见永桑拘谨内向,个家个街就主动帮助她与居民们交朋友,亲手教她如何整理居委资料。夏菁棣还把永桑带回自己的家,让自己就读于名牌大学的儿子教永桑学习计算机与英语,让担任游泳高级教练的丈夫教永桑健身锻炼,让老母亲手把手地教永桑学烧上海家常菜。同宿舍的女学生非常羡慕永桑在上海有个这么温馨的家,永桑就将藏族同学一起带回“家”中,夏菁棣则一下子拥有了5个“藏族女儿”,他们共同的“家”,就在华阳街道。

“永桑在上海”的故事很快受到了市、区民宗委的关注,被上海电视台“寻常人家”栏目拍摄制作成节目,并在西藏地区播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以此为契机,东华大学和华阳街道携手创建“家在华阳”项目,街道机关干部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结对互助。他们带头与独自在沪求学、生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结对“认亲”,当了解到有些大学生经济十分拮据时,便自发筹集资金为特困学生助学。

就这样,西藏学生永桑,回族学生杨延飞,还有维族、蒙古族等2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走进了华阳街道的机关干部家庭,并由此演绎出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东华大学与华阳街道的“家在华阳”项目温暖开幕。

在17日的活动上,有一位特别的东华大学毕业生回“家”了。她叫娜乌拜尔•赛买提,曾是东华大学管理学院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今年正好是她与华阳街道结识的第十年。她说:“遥想十年前的那个秋日,在老师的组织下我和新疆籍小伙伴第一次来到华阳街道参加少数民族新生欢迎会,我作为新生代表上台发言并献上了一曲维吾尔族舞蹈,在欢笑声中和华阳街道的叔叔阿姨度过了愉快的下午。就在那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上海这个城市的温度,感觉自己真正被关注、被接纳,从此便对未知的上海生活少了许多畏惧。”

目前,娜乌拜尔•赛买提正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的研究领域是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方向是城市少数民族工作。她讲到,特别喜欢自己的专业,希望将自己所学、所悟、所感融入到为祖国、为社会的奉献中,既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共享者、见证者,也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研究者和促进者。

二十七年来,东华大学与华阳街道持续联合开展“家在华阳”系列活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初到上海,也许会面对快速了解和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情况,东华大学与华阳街道校地双方以联欢、座谈等形式开展少数民族新生欢迎会、参观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民族文化联谊会等活动,让温情关爱融化“陌生感”。华阳街道还利用社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体验书画、插花、戏曲等文化项目,在校园内外组织居民和学生一起开展趣味运动会、包粽子。

同样,“家”的关爱也是双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还积极参与华阳街道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在“华阳自强少年学校”辅导学生,在晚托班、英语学习班担当志愿者,到街道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在社区文化中心教居民跳民族舞等,回馈华阳街道给予的温暖。他们还亮相社区文化艺术节,既当主持又任场务,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在“民族团结宣传周”中把党的民族政策编成节目向居民广泛宣传,诉说着对家乡的深情、对华阳的亲情、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

(傅文婧)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