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大上市险企公布“成绩单”:日均净少赚1.21亿元,1.5万亿资产投向股市

[焦点] 时间:2024-05-01 02:24: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49次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谢玮|北京报道

  截至3月末,成绩单在沪港两地上市的上市市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平安(601318.SH)、险企向股中国太保(601601.SH)、公布中国人保(601319.SH)、日均新华保险(601336.SH)五大上市保险公司2022年年报全部完成披露。净少

  从2022年“成绩单”看,赚亿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1746.93亿元,元万亿资日均净赚4.79亿元,产投同比下降19.1%。成绩单这也意味着,上市市与去年同期相比,险企向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日均净少赚1.21亿元。公布

  “一升四降”,日均净利润表现显分化

  从成绩来看,净少上半年主要上市险企净利润出现了较大分化,仅两家实现正增长。

  从全年来看,综合各家年报数据,2022年,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为320.82亿元,同比下降36.8%;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为837.74亿元,同比下降17.6%;中国太保归母净利润为246.09亿元,同比下降8.3%;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为244.06亿元,同比增长12.8%;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为98.22亿元,同比下降34.3%。

  谈及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直言,“在我职业生涯里,去年是较难的一个年份,不管是对机构而言还是对个人。”

  他表示,去年的情况是两端承压,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行业保费的增长速度处在历史上低位;二是行业新单价值率处在低位;三是行业的投资收益率也处在较低水平。

  新华保险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征亦表示:“其实不光是我们,也不光是寿险,2022年对整个投资和资本市场领域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其中整体的承压状况和个体的痛苦,相信大家比我们感受得更加深切,就不用具体介绍了。

  “中国人保利润增长主要是因为财险业经营效益好,财险效益好主要是因为承保利润好。”中国人保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人保财险去年承保利润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深入推进降本增效,且在该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人保财险将继续通过巩固渠道优势、数据和定价优势、服务优势等多项举措,保持经营效益领先。

  投资资产均突破万亿大关,1.5万亿资产投向股市

  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各家险企的总投资收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过投资资产规模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从投资收益来看,2022年,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1877.51亿元,同比下降12.3%;中国平安实现总投资收益931.98亿元,同比下降29.%;中国太保实现总投资收益765.37亿元,同比下降17.9%;中国人保实现总投资收益552.65亿元,同比下降12.4%;新华保险实现总投资收益467.92亿元,同比下降18.8%。

  从投资资产规模来看,2022年,五家上市险企的投资资产合计达13.96万亿元。具体来看,各家的投资资产都突破了万亿大关。中国人寿以高达5.06万亿元的投资资产位居榜首,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次之,分别为4.37万亿元、2.03万亿元,中国人保和新华保险也超过1.2万亿元。从结构上来看,五家上市险企持有的股票和基金规模达1.5万亿元。

  中国人寿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公司投资资产达50649.80亿元,较2021年底增长7.4%。主要品种中,债券配置比例由2021年底的48.20%提升至48.54%,定期存款配置比例由2021年底的11.23%变化至9.59%,债权型金融产品配置比例由2021年底的9.41%变化至8.98%,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配置比例由2021年底的8.75%提升至11.34%。

  中国人寿年报指出,2022年,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对资本市场持续形成扰动,国内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A股市场一度深度调整。随着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外部环境改善,年末无风险利率有所上行,A股市场小幅回升。

  对于2022年投资成绩,中国人寿拟任副总裁刘晖介绍,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执行中长期战略资产配置,规划投资组合持续优化。

  中国平安财报则称,2022年,在市场波动较大且信贷风险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平安并未提高风险偏好,而是通过多渠道努力实现净投资收益率4.7%,同比逆市提升0.1个百分点。

  “总体来讲,2022年是很困难的一年,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创造了相对稳定的成绩。”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邓斌坦承,在2022年,股票投资方面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板块高度轮动。由于板块轮动速度太快,体量庞大的保险资金难以跟上,“后来我们决定不跟,保持自身的战略定力。”

  邓斌认为,2022年出现罕见的股债双杀,其实给配置型资金提供了很好的配置机会。平安抓住去年资金成本低的时机,加大杠杆配置了大量长久期的国债与地方债。“这一举动,将为我们带来长期稳定的现金流。目前市场尚处回暖早期,等回暖状态进一步确定,长期资金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五家险企依然对权益市场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谈及2023年具体的资产配置,刘晖表示,固收方面,中国人寿将做强固收底仓,重点是提升票息收益和资产久期。权益投资方面,中国人寿将做稳权益投资,统筹好收益增强和波动管理。今年的特点是,公司会在权益方面做“三维组合”:一是交易大盘股票;二是偏股型基金;三是高股息股票。通过“三维组合”,特别是将加配高股息股票,提升整个收益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降低波动性,增加安全垫。在另类投资方面,中国人寿今年致力于做优另类投资品种,增加多元化、分散化的配置,特别是会加大期间有稳定现金流的另类投资品种的配置,通过这样的配置能够让组合更有韧性。

  “关于股票市场,我们认为今年会有结构性机会。特别是随着宏观经济恢复并进入到上行和扩张区间,近期发布的相关数据也相当正面,我们认为今年的股票市场会带来比较好的机会。”邓斌表示,“我们会在保持战略资产配置牵引下加强战术配置,包括板块的轮动、时点的选择、节奏的把控等。另外,我们会通过在市场上寻找最优秀的投资经理,通过MOM、FOF等投资渠道去创造超额收益。投资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体现,总体来讲对今年保持比较乐观的看法。”

  展望2023年,新华保险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征称,2023年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以及行业充满机遇的一年,将为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总体上,未来我们的投资机会会更多,投资的期望值是偏高的。”

  谈及是否要增配权益或股权类产品,杨征认为,具体产品和它短期的表现现在很难研判。“我们的任务就是适时抓住当期可配置的资产,比如去年、前年我们一直加仓的,有一个阶段是地方政府债券,有一个阶段是定期存款,这要在当期看具体的、可配置的资源和它呈现的效果。”

  新华保险拟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全补充称,作为国有控股金融上市公司,新华保险在大类资产配置上跟以前稍微有些不同,以前大类配置基本上讲“三性”,即收入性、流动性、安全性。现在公司在所有的投资流程里加入了一个关键性指标,即服务国家战略的考虑,通过发挥资产规模大、期限长、投资稳的天然优势,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体现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代理人队伍缩水超87万,寿险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

  综合各家年报显示,寿险行业关键的新单保费、新业务价值、新业务价值率等指标仍然呈下滑趋势。

  新业务价值是新业务预期未来产生的税后利润折现值,它反映了一家寿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和业务拓展销售水平。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实现新业务价值360.04亿元,同比下降19.6%;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为288.20亿元,同比下降24%;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92.05亿元,同比下降31.4%;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26.69亿元,同比下降17.3%;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24.23亿元,同比下降59.5%。

  在人力方面,伴随着寿险行业持续深度调整、险企优化代理人结构等举措,代理人数量仍在持续下降。截至2022年底,五大上市险企共有代理人数量164.8万人,较2021年再减少约87.2万人,同比下降34.6%。

  具体而言,截至去年底,国寿、平安寿险、太保、人保寿险、新华的代理人数量分别为66.8万、44.5万、24.1万、9.7万和19.7万,同比增速分别为-18.5%、-25.9%、-54.10%、-47.60%和-49.36%。

  不过,从业绩会上来看,各家的改革转型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表示,寿险过去3年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高质量代理人团队改革,平安的“三高”代理人人均产能和收入都在持续提升;二是平安独特的新银保渠道和社区网格化渠道;三是平安率先提出保险加服务理念,尤其是健康、养老这两个服务。平安是唯一一个不只是提供财务保障、财富增值,更可以提供最优质的健康、养老、医疗服务的公司。

  陈心颖表示,随着外部环境回暖及寿险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已经看到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在2月增速同比转正,并且在3月继续保持正增长的势头;预期2023年一季度及全年新业务价值可实现正增长。

  新华保险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主动加快人力清虚,队伍建设向“年轻化、专业化、城市化”转型。

  “2022年是中国经济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新华保险迎接挑战寻求突破的一年。”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总销售人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客观上是行业在调整,公司也需要调整;主观上是为了使公司可持续长远发展主动清虚,定了三个步骤:提产能、优结构、稳增长。通过去年一年的努力,公司2022年人均产能较上年提升超20%。今年一季度,公司出单能力较去年同期基本实现翻倍。“下一步,我们会在优化结构和稳定增长方面着力,稳定队伍中的绩优能力占比,稳定在产品方面高价值率长年期产品的占比,稳定在队伍建设上的投入。”

  个险渠道承压的同时,银保渠道撑起了“转型下半场”,成为各家险企推动保费收入的重要“抓手”。

  其中,2022年,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保险业务收入为304.78亿元,同比增长308.7%,带动寿险业务整体收入提升。

  其他几家险企银保渠道也实现了增长,2022年,国寿银保渠道总保费达634.15亿元,同比增长28.6%;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规模保费109.89亿元,同比增长18.28%;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440.30亿元,同比增长3.1%;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439.31亿元,同比增长7.8%。

  太保寿险年报称,公司以转型升级驱动发展模式的深度转变,深入推进职业营销、价值银保、“产品+服务”体系等系列项目落地实施,转型成效逐步显现。其中,有效实施多元渠道策略,银保渠道新保收入大幅增长,期缴占比稳步提升,职团开拓、医个协同等模式的探索不断加快。

  “平安银行和平安寿险建设的新银保模式充分发挥了平安集团内部综合金融优势,未来五年内有望成为平安寿险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可以说,银保的未来很美好。”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公司持续重视银保渠道。因为银行有网点的优势、有信用的基础,客户的信任度比较高,整个中国银保业务这些年来一直是往上的,无论是趸交还是期交。在未来,公司也会进一步关注和支持银保渠道的发展,使它能够为公司稳定规模、突出价值做出更大的贡献。

  “支撑整个行业价值增长的积极因素正在加快形成。”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认为,现阶段,行业新单增长已经由负转正,中国人寿则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为新业务价值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销售队伍总量虽在减少,但队伍核心骨干和人均产能保持稳定,有助于行业回升。银保渠道也在不断发力,贡献率不断提高。

  告别综改“阵痛期”,车险“回温”

  在“马太效应”极其明显的财险业,“老三家”2022年拿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年报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产险三家财险业务收入分别为4854.34亿元、1703.77亿元、2980.3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8.3%、11.6%、10.4%。

  告别车险综改后的“阵痛期”,各家车险保费收入均保持了不错的增长,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产险三家车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711.60亿元、979.92亿元、2012.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6.7%、6.6%。

  人保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人保财险在财产保险市场占有率为32.7%。年报称,财产险有效拉动行业增长,车险综合改革逐步深化,新能源车险保持较快增长;非车险业务增长加快,产品创新加快推进,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数据显示,2022年,机动车辆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711.60亿元,同比增长6.2%;非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142.74亿元,同比增长11.0%;非车险业务占比44.1%,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整体业务结构更加均衡。

  平安年报显示,平安产险业务稳定增长,车险品质大幅优化。2022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980.38亿元,同比增长10.4%;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95.8%,同比优化3.1个百分点。

  太保年报则称,公司紧抓新能源车发展机遇,不断强化精细化管理,深化客户经营,提高客户留存率。2022年,太保产险实现车险保险业务收入979.92亿元,同比增长6.7%;综合成本率96.9%,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新能源车保费增速超过90%,业务成本稳中有降。客户续保率、渗透率、线上化率再上新台阶。另据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末,太保新能源车车险保额超3万亿元。

 

 

(责任编辑:综合)

国米34轮意甲20次零封 差2场即创造联赛零封纪录巴塞欲勝華倫西亞洩憤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