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民族团结一家亲】凝聚多方合力 福和村拓宽乡村振兴路

[娱乐] 时间:2024-05-01 22:21: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01次

  在大理州洱源、洱源鹤庆、民族剑川三县交界处马鞍山脚下的团结小峡谷中,有一个叫作福和村的家亲地方,这里平均海拔2700米,凝聚属高寒山区,多方虽然自然环境条件相对艰苦,合力但是福和在多方推动和村民们的努力下,当地乡村振兴的村拓村振路也越走越宽。

  近日,宽乡洱源县“民族团结一家亲乡村振兴基层行”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福和村,兴路通过实地探访当地村支书、洱源驻村工作队和村民,民族了解福和村当下的团结乡村振兴发展。

  福和村下辖8个自然村,家亲13个村民小组279户1489人,全村土地面积40.81平方公里,森林面积52000亩,旱地、荒地、荒坡7600亩,人均耕地面积5.27亩,属高寒山区,曾是省级高寒贫困重点村。这个曾经贫困发生率达44%的村子,在2018年通过国家验收,全面脱贫,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6316元跃升至2021年末的11766元。

  把他乡变故乡 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福和村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把他乡变故乡,把福和村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个人和家人的很多问题,无怨无悔地投入到全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中。

  福和村是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定点扶贫挂联村,省委网信办高度重视福和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主要领导每年带队赴福和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协调项目资金、先后派驻多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并与福和村三个支部结对共建,把福和村党总支建成乡村振兴工作的战斗堡垒。

  从2017年3月挂联洱源以来,在挂包贫困户的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路子,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在培植传统产业大白芸豆的同时,重点打造高原生态蔬菜产业,发展订单产业荷兰豆、马铃薯种薯、青花菜等新兴品种,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福和村是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定点扶贫挂联村,省委网信办高度重视福和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主要领导每年带队赴福和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协调项目资金、先后派驻多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并与福和村三个支部结对共建,把福和村党总支建成乡村振兴工作的战斗堡垒。

  从2017年3月挂联洱源以来,在挂包贫困户的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路子,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在培植传统产业大白芸豆的同时,重点打造高原生态蔬菜产业,发展订单产业荷兰豆、马铃薯种薯、青花菜等新兴品种,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振兴,我们一直在进行这方面工作的探索。”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驻洱源牛街福和村工作队队长江艳中介绍,结合美丽村庄建设和产业转型的尝试,目前福和村建设40多亩的大棚基地作为集体资产,在出租时不仅能收取租金,更能为村民解决部分务工问题。

  虽然目前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江艳中和其他驻村工作队队员看来,未来福和村的乡村振兴怎么发展,在产业发展和转型方面,仍需要进行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活力村支书”领跑福和村振兴发展

  “您要去哪里呀?”在福和北村七组、八组扶贫易地搬迁安置项目点,福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吉昆隔着老远就与一位年长的村民打起了招呼,走近还拉着老人的手拉起了家常。

  2013年,通过中药材种植成为致富带头人的杨吉昆当上了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自此,他怀揣着为家乡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以共产党员的务实与担当,用8年多的辛勤汗水和真心付出,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一起改变了福和村的贫困面貌,走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55岁的杨吉昆充满干劲,活力十足。2021年他先后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以饱满情感激发创造活力”正是杨吉昆同志带给驻村队员的真实印象,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高寒贫困山区换新颜。

  “一家富不算富,整村富才是富”,八年前,正是这个信念让杨吉昆放弃了自己走南闯北的生意,将丰富的“江湖经验”投入到带动更多人富起来的事业中。高寒贫困山区产业发展受限较多、困难重重,杨吉昆因地制宜、广开思路,多方争取引进企业在福和建设马铃薯交易市场,引进企业订单式种植荷兰豆,全程进行技术支持,以保护价统一回收,解决销售难题,全力打造福和马铃薯、荷兰豆基地,为群众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杨吉昆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福和村旧貌换新颜,于2018年顺利脱贫,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4000多元增至2020年的10600元,家家户户过上了安居稳定、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生活。

  今年年初,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杨吉昆再次高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面对群众的信任和期盼,杨吉昆欣慰之余,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来不及停歇,他已开始忙着规划福和村未来发展蓝图: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辟一条集生态农业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发展新路径。

  云南网记者 龙彦 通讯员 劳学丽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