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威迈斯:新能源企业出海有更多优势

[综合] 时间:2024-05-03 10:33: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88次

    

  [ 行业] 当地时间9月5日,对话多优2023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以下简称慕尼黑车展)正式开幕。威迈本届车展主题是斯新势“体验互联移动”,聚焦可持续性及最新移动科技。企业本届车展与往届不同的出海是,不少中国企业均布置了相当规模的有更展位,意在向欧美企业及消费者展示强劲的对话多优中国力量。在此期间,威迈与威迈斯海外市场部总监郦鸣以及威迈斯副总经理、斯新势上海研发中心总监韩永杰展开了深入交流,企业以下为对话实录:威迈斯海外市场部总监郦鸣威迈斯副总经理、出海上海研发中心总监韩永杰  :请郦总先介绍一下本次公司参展的有更背景。  郦鸣:威迈斯公司成立于2005年,对话多优自2009年起我们启动了汽车电源业务,威迈就一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斯新势我们几乎已经与国内的所有主机厂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无论是新兴力量还是传统的主机厂,我们都是他们Tier1级别的合作伙伴。我们主要经营产品有:车载电源(包括OBC、车载 DC/DC 变换器、车载电源集成产品等)、电驱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电驱三合一总成、电驱多合一总成等)、液冷超充模块和无线充电设备等。这些产品中,车载电源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业务。  在国内市场,威迈斯已连续三年在新能源车载电源领域位居第三方供货市场的第一名。在整体市场份额,我们也排名前列,在2020-2021年排名第一,2022年排名第二。我们整体市场份额从第一滑落到第二,原因是比亚迪大量采购了自家弗迪动力的车载电源,而去年比亚迪整车的销售及销售增速都大幅领先于其他车企,因此,弗迪动力的国内整体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但也由于弗迪动力只有比亚迪一个客户,比亚迪整车的市场份额变化时,弗迪动力也会随之调整,这将给我们带来机会。另一方面,比亚迪向我们开放了供应份额,这也有利于提高我们整体市场份额。  在海外市场,威迈斯已经实现大规模的出口。一方面,随着客户的整车出口,我们的产品实现间接出口。例如我们将产品销售给上汽,上汽将这些产品用于名爵等车型,最后名爵出口。另一方面,我们与一些知名品牌Stellantis、法拉利,阿斯顿马丁及Ego等海外客户合作,实现直接出口。2021-2022年,直接对海外客户的出口比例从1%增长到6%,今年已经接近整体收入的15%。这说明我们公司广泛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我们的使命和愿景是:助力新能源客户技术革新,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动汽车动力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现在主要做乘用车?  郦鸣:是的,我们主要专注于乘用车领域,但也在商用车领域有一定涉足,例如与奇瑞商用车合作。此外,我们还在海外农用车领域以及一些专用领域的车厂提供支持。  :我们现在电驱是一个什么级别?它的功率、工艺密度。  郦鸣:关于电驱方面的详细信息,我们的研发硬件VP韩总将在稍后为您提供更详细的介绍。我分享一下公司车载电源以外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产品:液冷超充模块。举例来说,如果车企计划建设超级充电站,每个超级充电桩都需要一套装置来实现AC(交流)/DC(直流)的转换,而我们的液冷超充模块就能实现这个功能,并兼具高功率、散热好、噪声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充电桩企业也会找您合作?  郦鸣:我们跟星星充电有合作。  :我们现在超充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进展?  郦鸣: 我们公司在7月份在科创板上市,并公开了我们去年的销售数据,其中液冷超充模块的销售额超过了3000万。  :之前华为也开始入住做充电方案,以解决方案为主,你们有企业跟它们做合作吗?  郦鸣:华为成立了华为数字电源BU,专注于电源领域。然而,我们与华为在客户沟通方式、项目模式以及操作模式上存在差异。在我看来,华为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更为突出。其电源产品,据公开信息,北汽极狐、AITO问界5、问界7以及与长安合作的阿维塔等车型是由华为支持的,但根据一些第三方的数据统计,华为并没有出现在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企业里。  :目前威迈斯在德国这边有研发基地还是生产基地?  郦鸣:目前,我们在海外业务的发展是稳步进行的。我们的办事处、售后、质量以及销售部门将首先在欧洲建立,未来可能会成立一个子公司或生产基地。我们将综合考虑欧洲地区的政策要求以及客户的需求来决策,并不拘泥于业务形式。  从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层面来看,我仍然对国内的实力充满信心,认为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是最强的。对于海外业务,我们采取量入为出的策略,逐步推进发展,目前的重点是在国外进行产品推广和市场拓展。  :现在主要在欧洲推广?  郦鸣:是的,在美国有特斯拉与其他新引入的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短期内我们的市场机会有限,相比之下,在欧洲更能发挥我们的优势。随着欧洲市场的开拓与深入,我们也越来越了解欧洲市场需求与客户要求,能够更快速地调整解决方案,助力新能源客户技术革新,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比如像欧洲现在你们的目标厂商或者目标客户有一些定向的选择?  郦鸣:我们在欧洲市场今年销售额占整体销售额接近15%。在法国,全球前五的Stellantis集团是我们客户,贡献了主要的海外销售额;在英国,法拉利和阿斯顿马丁也是我们的客户,已定点项目,正在实现量产;在德国,我们也已经与沃尔沃等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销售区域覆盖了整个欧洲大区。另外,在北美我们有一些客户,定点的项目预期都能有不菲的销售额。此次在德国设立了展台,吸引了一些著名的德国汽车企业,并已经取得联系,期待进一步沟通。  :慕尼黑车展和国内车展的风格确实不太一样。  郦鸣:慕尼黑车展能接触到更多海外客户,助力我们开拓海外市场。也能和同行交流,互相学习。同时提高公司知名度,应对内外双循环,在两个战场都布置战力,让海外市场成为公司发展的第二极。IAA2023这次车展的整车在市中心展区,给终端买家看的,这边更多是整个产业链的互相交流。这使得这边的展会更专业,更专注于行业,应用和趋势。  :我们现在也在做营销,利用展会做一些传播,还有其它的吗?  郦鸣:国内我们已经是行业头部了,有几乎全部的新能源车企的直接客户,跟车厂的关系比较密切,很多项目都已经把我们紧紧捆绑在一起了。在海外这边特别在欧洲,我们要逐步拓展,德国也是传统汽车工业的中心,中国企业只有经历最难的市场的锤炼,才能具备重塑世界汽车工业中心的资格,所以我们才来德国参展和拓展。  :欧洲客户和中国客户的需求有什么不一样?  郦鸣:首先,规格不一样,国内单相交流电的充电标准通常为7kW,输出功率为6.6kW,最大交流电流为32A。国外一般要求同时支持三相交流充和单相交流充,三个端相合到一起是9.9kW充电,10-11kW之间的充电功率。  第二,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定制化需求,一些客户要求符合AUTOSAR(汽车开放系统架构)标准,这些需求涉及到细节,不仅是硬件,还包括软件方面的要求,如设计和质量体系。除了质量承诺,还有网络安全。软件体系需要满足特定的标准,不同车企之间可能有不同的企业标准,需要供应商满足和执行。此外,在国内和欧洲等不同地区的行业标准也可能不同,也需要供应商适应和执行。  :刚才说的每个车企和每个车企都是定制化的?  郦鸣:对,基本都是定制化的。在硬件方面的东西,部分模块化的可以复用,但是软件方面有很大的不一样要去调整。  :现在中国品牌来欧洲越来越多,对我们间接性的海外业务会有什么影响吗?  郦鸣:也会多,例如上汽,名爵车型在国际市场的销量相当可观,而名爵车型几乎全部采用了我们的产品。上汽新能源在国际市场的产品也都是我们提供的,这一部分主要是用于出口。此外,我们还为吉利旗下的领克、极氪等品牌提供产品支持。  郦鸣:在国外市场,不同的体系和要求存在差异。在质量方面,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整车质量的体现在各个零部件的组合上,而各个零部件的质量要求更高。如果每个零部件的质量都很低,累积起来就会产生很大问题,因此每个零部件的质量风险都要求非常严格。我们公司非常注重质量。  :越往上对质量的要求应该是越高的,比如终端出现问题,会一级一级追溯到咱们这边?  郦鸣:对于汽车来说,出现故障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其质量要求非常高。汽车对每个零部件的要求也因此更为严格,因为整车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受到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质量数据的影响,所以对我们的要求也更高。我们在质量管理方面非常严格,与竞争对手相比,尤其是与欧洲企业相比,我们的PPM(百万分之一的不良品率)失效率比他们低一个数量级。这不仅仅表示我们的质量比他们好一个数量级,还意味着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更为用心。这也是我们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因素之一。  整车客户对售后、索赔的要求非常严格,欧洲和美洲等地远在海外,售后服务和沟通的成本都更高,因此我们在这方面更加谨慎。随着发货量的增加,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不仅关系到长期的业务关系,还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声誉,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在质量方面的用心投入与努力提升。  :即便媒体宣传再多,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如果过不了关还是很难得到客户或者消费者的认可。  郦鸣:我们不是一个to C的业务,在宣传上面我们并没有投入太多。您刚才问我国内怎么样,我们国内基本上没有做太多的宣传。我们在国外宣传也是第一次,都是直接跟客户打交道,用产品的性能或者产品的质量去赢得最终的市场。  :此前我们曾经了解过,从水冷到油冷,在驱动电机领域是一个技术难点。  韩永杰:水冷电机最早采用的方法是制作一个水套,外面加一个水泵,做一个冷却系统。如果要使用油冷系统,就需要考虑油泵、过滤系统以及如何均匀地喷淋油到电机的定子上,还需要考虑将油存储在腔体中的深度,如果太深的话,会导致高速旋转时产生较大的阻力,从而降低效率。这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挑战。有一些功率小的可能用水冷是最经济的,但是有很多功率大的肯定用油冷更为合算。此外,空间因素也是一个考虑因素,有些情况下由于空间有限,只能采用较小的冷却系统,因此使用油冷系统可能更合适。  :现在的目标是体积越小功率越大。  韩永杰:对,它比较省材料,整体上区分来讲还是跟功率有关系,小功率的还是要用水冷,大功率的才用油冷。  :我们其实从供应链到整车再到售后、二手车都会关注。对于上游企业,我们希望不光是B端知道,C端也需要认识到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已经可以做到世界领先的。  韩永杰:我们还是希望你们去宣传,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走在了全球前列,随着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国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对于国外的一些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他们可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积累。首先,他们需要满足多维度的要求,尤其是在质量方面。以前,对于质量的要求可能较低,但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成本,初进入市场的新企业需要通过价格竞争来获得市场份额,但这并不一定是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此外,专业知识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在新能源领域需要特定的技术和知识。中国有可能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会成长出一些世界范围内的供应商,威迈斯在国内做,同时现在有很多国际的客户也在找我们合作。  郦鸣: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的提升,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还有中国核心零部件厂商在本土化替代的同时,还反向输出。打个比方,比如宁德时代,已经是全球第一了。我们做的这块目标也是。  韩永杰:产业逻辑原来主要针对内燃发动机,欧洲企业在这方面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导致中国进入市场时相对滞后。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欧洲企业通过专利等手段封锁了市场,其他竞争者就难以突破。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也为国内企业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原来积累的很多东西,比如变速箱技术,采埃孚9AT,这么复杂的技术,丰田用的爱信的变速箱,这些东西在以前是无法攻克的,结果现在不需要了。真正需要大功率的电力电子,原来在整车上更多是电子器件,现在是功率电子,功率电子需要有功率输出,原来全球大家都没有进,反而中国人在这块原来就不断在试错,不断应用,反而积累很多。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的整车在全球经过考验。相比之下,一些欧洲企业和其他企业在转型方面进展较慢,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国过去十几年培养了很多工程师,再加上IT背景的一些人原来培养的软件思维,我认为中国将来在新能源汽车有很多优势。(文/ 严骏)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