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郭一鸣:这一群人和“一带一路” 正文

郭一鸣:这一群人和“一带一路”

[综合] 时间:2024-05-04 06:50:1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20次
汕头小公园
  中评社香港6月16日电/资深评论员郭一鸣今天发表在大公报维港看云的一带一路文章说,“广州是郭鸣一个港口,潮汕是群人一群人”,广州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一带一路历史学家陈春声教授上月底在中文大学“全球潮人与一带一路”国际论坛上的郭鸣这句话,引起强烈共鸣。群人陈春声教授作为本次论坛主题演讲嘉宾之一,一带一路在短短近二十分锺,郭鸣以《走向世界的群人潮汕人:历史与文化》为题,用PowerPoint扼要论述潮汕地区独特的一带一路地理位置,造就潮汕人走向世界的郭鸣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听完他的群人演讲,我突然对自己身为潮汕人平添了几分自豪感。一带一路  文章说,郭鸣今年是群人国家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鉴于潮汕人在“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移民历史以及潮人社团在当地的影响力,汕头社团总会决定举办这次主题论坛,由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承办,五月三十一日上午在中文大学祖尧堂揭幕。主题演讲嘉宾除了陈春声教授,还有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前副校长李焯芬教授,各环节主持人有岭南大学校长郑国汉教授、中文大学文学院前院长梁元生教授、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兼立法会议员刘智鹏教授等,专题演讲的学者有东京大学滨下武志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刘宏教授,以及来自英国、内地和本港各大学的专家。下午两节政策讨论,分别由陈鉴林兄和本人担任主持人,讲者包括行政会议成员高永文医生和立法会议员李浩然博士等。各位讲者从不同角度分析潮汕人在东南亚以及香港的商业成就和影响力,有宏观论述亦有个案剖析,内容精彩纷呈,就像一个个厨艺高手在听众面前端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潮州菜。听众中有一位笔者的老友杨锡明兄,他曾在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任职四年,这次和太太专程从潮州来港出席论坛,在Q&A环节,锡明兄发言提及泰国及东南亚地区潮人社团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对此表示忧虑并提出若干建议。  整整一天的论坛,犹如一场潮州菜盛宴,而最令我回味无穷的就是陈春声教授的“潮汕是一群人”论。春声教授是潮州人,这是他研究潮汕文化历史得天独厚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作为内地史学人类学界领军学者,他从历史与文化角度研究“走向世界的潮汕人”,提出不少独特见解,举例举证信手拈来,例如,他指出历史上的“一带一路”是网状而非线状,没有起点和终点,他认为,潮汕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角色,与其位于东南亚到中国北方海港城市的航程中间,以及昔日航海贸易依赖季风有很大关系。在回答现场听众提问时,陈教授说,历史上,无论朝廷实施海禁,还是开放海禁,潮汕人都在海上,做同样的事情,这个地方不能生存,就转到其他地方发展,不需要懂外语,照样做生意,他们有时被称作海上贸易商人,有时则被称为“海盗”或者其他,不同朝代都如此,这就是潮汕人的基因。这一席话说完,现场听众一阵热烈掌声。有些话点到为止,听得懂的自然明白,听不懂的再解释也未必有用。  文章说,关于“广州是一个港口、潮汕是一群人”的概括,真是画龙点睛。广州位于珠江口,所有经海路进出南粤以至两广的货物,都必须经过广州港。清代乾隆年间,广州曾经是唯一允许西人通商的口岸,史称“一口通商”,直至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才有包括广州在内的“五口通商”,广州港地位可想而知。潮汕也有港口,但潮汕人从来不是守住一个地方。几百年来,潮人漂洋过海到香港、新加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哪里有机会能生存发展,就到哪里落地,融入当地社会,形成“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海外潮人与潮汕家乡人口相近的独特现象。  巧合的是,三十年前,同样在中文大学祖尧堂,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在首届潮学国际研讨会上发出研究潮学的倡议,今次论坛的主要推手郑赤琰教授、郑宏泰博士和林枫林兄都曾参加一九九三年那次研讨会。而今大师远去,潮学研究已在本港和内地、海外蔚然成风。希望明年这个论坛能继续办下去。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