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万余市民线上线下赶“非遗“市集

[综合] 时间:2024-04-27 19:25:5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64次

原标题:咸安区万余市民线上线下赶“非遗“市集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田城 通讯员胡剑芳)6月12日,咸安下赶在全国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区万咸宁市咸安区以“人民的余市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活动在咸宁万达广场隆重举行,该活动采取现场展示和线上展播两种形式,民线吸引万余市民网上网下赶集参与。上线市集

传统手工包粽子比赛。非遗通讯员供图

五大非遗市集展示“门庭若市”

12日上午10时,咸安下赶在万达广场一楼大厅内,区万包粽大赛、余市咸安竹雕、民线叶画、上线市集大幕竹编、非遗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咸安下赶殷氏正骨推拿、区万余氏头痛病祖传疗法……现场展示活动14个非遗市集展台琳琅满目,余市内容涵盖了非遗项目成果图文展板展示、鄂南雕花剪纸展、国家级省级市级传承人技艺展示及惠民义诊、传统手工包粽子比赛、非遗市集体验与购物等5个方面,活动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吸睛无数,市民直呼过瘾。

“哇,太神奇了!一张小叶片上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展示现场,独具独色的叶画吸引众多年轻人观赏咨询。据叶画第四代传承人丁力介绍,自己五岁开始学习作画,跟着师傅学习练习十七载,才练就在叶脉上作画的高超技艺。

“五代人历经一百余年的努力创新,将马钱子秘方进一步研发,并与现代微创技术和传统理疗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医院独特的风湿病的治疗体系。”《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第五代传承人镇兰芳边义诊边介绍。

这个疗法起源于1898年,镇氏风湿病疗法及马钱子秘方于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镇氏家族根据祖传马钱子秘方和炮制技艺,依据痹症从肾论治的观点,利用家传炮制后马钱子独有的特性,使大毒性药物对治疗风湿类疾病安全有效。

在南桂系列桂花护肤品展台,各式各样的桂花制品和衍生品,桂花清润补水护肤品、桂花手工香皂、桂花伴手礼让人目不暇接。展台负责人邓翠介绍,展品由咸宁高新桂花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制,湖北科技学院监制出品,产品富含天然桂花纯露和桂花精油,非常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在舌尖百年系列桂花产品展销区,桂花蛋黄酥、桂花红糖、香城炒米、桂花酒等十余种桂花产品大受欢迎。

民俗非遗类文艺节目。通讯员供图

线上直播“互动热烈”

活动当天,线上云上咸安直播的民俗非遗类文艺节目,《 游子吟》《姐乐吔》《斤求两》《守月华》……10多个各具咸安民间特色的非遗文化展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上演, 集中展示了全区剪纸、竹雕、金丝龙、茶文化、饮食等文化遗产,线上观众留言不断,点击喝彩过万。

在咸安,中秋守月华的习俗由来已久。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都在自家门前、塘边或天井前设香案拜月,喝桂花酒吃月饼。温泉街道排演的《守月华》登场,桂花树下,一群仙女轻歌慢舞,花好月圆,祈福丰收……其中, “守月华”、“祭嫦娥”活动是咸安区独有的“嫦娥文化”现象,打破了汉族地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传统习俗。2013年6月5日,大屋雷祭月被正式纳入第四批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坚持手工,不用机雕,不迎合市场,坚决把从爷爷那代传下来的竹雕工艺传承下去。”43岁的竹雕艺人余恢辉从事竹雕已经20余年了,一直在山村坚守民间工艺不放弃。

“咸宁民间非遗丰富多彩,如《高桥栽田锣鼓》《大幕挖山鼓》《咸宁打硪歌》与《哭嫁》《哭茶》《撒帐》等风俗歌,比比皆是,有失传的危险,要抢救挖掘整理。“看非遗节目直播,66岁市民刘昌杰在鼓励传承的同时,还在网上留言提出自已思考和建议。

活动当天,市民线上点击率达8万余人,留言达5000余个。

包棕大赛“传承文明”

端午节将至,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办方策划了市民包粽大赛,40人分二组比赛选出“棕子王”。

只见温泉街道选手们信心满满地上场,随着比赛哨子吹响,选手们麻利地卷粽叶、填糯米、系粽线,飘香的粽子让节日氛围更浓,思亲更切。

“太幸福太开心了,既参加了比赛又增进了邻里友谊,还传承了传统文化。”来自滨河社区的18号汪红英10分钟包了51个成功夺冠并发表感言。

现场观看包粽大赛后,市民胡盛忠赋诗一首:“端午来临粽溢香, 灵心巧手竞相忙。 传承文化胸中暖, 纪念屈原豪气扬。 串串浓情捐厚爱, 深深诚意漫营房。 军民鱼水留佳话, 共建咸宁织锦裳。”

“我们咸安非遗有好多宝贝,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该区文化与旅游局长李志强说,通过活动让更多群众知晓“非遗”、热爱“非遗”、学习传承“非遗”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推进非遗工作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