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中秋时节品读“诗中月” 正文

中秋时节品读“诗中月”

[焦点] 时间:2024-04-27 22:22:5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14次

原标题:中秋时节品读“诗中月”

“床前明月光,诗中月疑是中秋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时节低头思故乡。品读”中秋节是诗中月万家团圆的日子。仰望夜空,中秋看一轮明月高高挂起,时节总会让游子产生望月思乡之情,品读这是诗中月中国人难舍的情结,也是中秋割不断的乡愁。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时节写这种情结的品读佳句有很多,如杜甫的诗中月“露从今夜白,月是中秋故乡明”,张九龄的时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张若虚的“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些诗句都让人产生强烈共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还有一些与明月相关的古典诗词,其背景是漂泊他乡、羁旅行役,也总能打动人心。像卢纶的“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倾吐了行旅远离故土归心似箭之情;晏殊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说出了挥之不去的离愁别恨;杜牧的“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写出了对故乡旧年往事的怀念。这些诗句每每读来无不令人感慨,回味无穷。

在我国古代诗词大家中,最擅长写“中秋月”的,莫过于苏轼。苏轼一生坎坷,但他才情奔放,诗词、书法、绘画都有大成。他在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任上时,一年中秋之夜,曾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该词以咏月贯穿始终,借景抒情,纵情放笔,构造出神奇瑰丽的意境,成为千古名篇。在此之后,也是一年中秋之夜,苏轼又在被贬之地黄州写下了《念奴娇·中秋》:“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这首词以奇特的构思,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壮美景色和月宫仙境,表达出作者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此外,在苏轼的作品中,还有不少与“月”有关的名句,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

我国古代有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文人墨客历来把赏月咏月作为重要的创作主题,诞生了众多名篇佳作。譬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张先的“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等,这些诗句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千古传诵。

在古代诗词名家中,也有擅于写“边关月”的。他们的诗词不仅给人艺术的享受,同时也带给人一种情怀与力量。如,读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人感受到诗人心中澎湃的热血;读祖咏的“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让人体会到诗人渴望驰骋疆场、杀敌立功的英雄情结;读骆宾王的“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让人仿佛看到诗人不惧生死、豪气干云的铁血忠魂。品读这些诗词,我们也会从“小我”悲欢中摆脱出来,激发起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轩 荻)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