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成都龙泉驿区从“制造”到“智造”

[知识] 时间:2024-04-28 19:01: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02次

原标题:回眸十三五│成都龙泉驿区从“制造”到“智造”

成都市龙泉驿区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25日讯(记者 张宇)从传统燃油车、制造插电混动汽车再到纯电动汽车、回眸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成“十三五”时期,都龙到智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坚持以先进汽车产业为主导、泉驿区集群成链为重点、制造产业生态圈为路径,回眸加大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成不断优化产业生态,都龙到智全面进入了“先进汽车智造区”的泉驿区汽车工业时代。

11月16日,制造家住怡和新城的回眸市民李飞在龙平路公交站坐上了去往西河的L026公交车。“听说这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成只排放干净的都龙到智水,完全零污染,泉驿区简直太棒了。”李飞乘坐的是一辆蓝白相间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这是在去年7月新投用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过去,李飞从来没想过“氢气”会离自己的生活这么近。

成都市龙泉驿区

汽车产值突破2000亿元

提质增量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时期,作为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的主导产业,汽车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迈入全国汽车产业第二方阵,实现了量质齐升。

2019年7月,捷达品牌首款SUV车型VS5下线,开启了捷达品牌和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的全新征程;9月,捷达品牌VS5、VA3两款车型上市便实现批发销售11080辆,完美地体现了“龙泉造”的魅力。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是一汽-大众的首个异地工厂,也是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最早入驻的整车企业之一。从入驻至今,该公司实现了集整车生产、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汽车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完整汽车产业链,有力地促进了四川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

从616人开疆辟土到7000余人凝心聚力,从60万辆规划产能到逾70万辆最高产量,从2014年百万辆目标达成到2019年累计生产420万辆整车,这些成绩既是一汽-大众在成都发展的一块块勋章,也是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汽车产业链从无到有、从产业集群到区域创新升级发展的一个缩影。

坚持引育并举、全链联动。“十三五”时期,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汽车产业规模能级快速提升,先后引进建成一汽大众四期等重大整车项目8个,整车产量保持在百万辆以上,分别约占全市、全省、全国汽车总量的98%、90%和4%,产值突破2000亿元。

聚集了11家整车企业,106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和50家研发技术中心、40家检验检测机构,吸引了6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7家上市公司落户发展,带动研发检测等产业高端环节、“三电三器”等核心技术环节、文化创意博览等增值服务环节快速发展,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六。

成都市龙泉驿区

瞄准新能源、智能网联

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成都经开区中植一客成都汽车有限公司是目前成都市新能源客车生产领域最大的一家企业。在中植一客的总装车间,生产线上始终忙碌,工人们正在调试新客车。2015年,中植一客由传统客车向新能源客车转型,2016年开始投产。去年,其与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第三代产品——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式面世。其中,中植一客主攻整车设计、关键零部件集成等,亿华通主攻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

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敏锐地意识到,当前,全国的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抢占发展先机、实现赶超跨越的战略突破口,是未来产业的重要增长板块。

对此,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瞄准新能源、智能网联两大主攻方向,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大众品牌、丰田倍增、吉利高端战略和神龙振兴计划,导入高端车型5个,引入新能源整车项目6个、核心零部件项目20余个,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设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金、组建智能网联汽车运营公司、引进中国信通院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四川)创新中心、西门子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工程中心、威马汽车全球研发总部、引进北京亿华通建设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和加氢站、制氢厂等引领性项目。

此外,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还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抓好整零协作、平台支撑、功能配套和要素聚合,智能网联创新中心等高品质科创空间加快建设,聚力“一园一线一站一厂”发展氢能产业,先后引进零部件项目300余个,积极布局5G基站、车路协同、充电充氨设施等示范应用场景,初步构建辐射全省、影响全国的绿色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圈。

成都市龙泉驿区

聚集高新技术企业136家

创新驱动取得新进展

2019年11月27日,“菁蓉汇·校企双进·企业家进校园”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科创新经济产业发展促进大会成功举行。

此次大会为成都经开区带来了丰厚“红利”。活动中,川内首个“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创新发展联盟”、院校合作组建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成立;9个新经济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超过3亿元;首次特邀9位专家担任“科创导师”……200多位科创领域、新经济领域“大咖”齐聚一堂、共话发展,为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经济、激发新动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直以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坚持将提升创新能力作为补齐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基础薄弱环节的重要抓手,狠抓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校院企地合作、高质平台搭建和高端人才引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截至2019年底,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聚集高新技术企业136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12.1亿,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19.3%。科技型中小企业较2018年有统计口径以来增长706%,社会研发投入增长33%,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2.95倍。2019年,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55位。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要打造创新高地,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是竞争的一个焦点。

2018年1月23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英才计划”发布,“人才新政16条”被称为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有史以来含金量最足、惠及面最广、突破性最大、诚意度最高的人才政策。无论是制定实施70条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还是16条人才新政,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渴求人才、更加重视人才的心意可见一斑。

实施“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英才计划”,截至2019年,全区人才总量达35万人,增加9.66万人,其中高层次产业人才90人,创新创业人才11万人,技能人才18.4万人。首个诺贝尔奖工作站成功揭牌,累计引进院士5名,长江学者5名,“蓉漂计划”专家20名,一项项数据背后是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培育招引创新人才的成果。

此外,在推进高质量创新载体建设方面,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新增阳光铝业、光明光电等各类研发平台共计53家,新增孵化器11家,3家国家级孵化器获得认定,同创谷获评省级A类众创空间,在孵企业534家,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宣传部供图)

(记者 张宇)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