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激荡在奋进岁月的强音 正文

激荡在奋进岁月的强音

[探索] 时间:2024-05-04 00:35: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56次

原标题:激荡在奋进岁月的激荡强音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奋进子孙。人类解放,岁月救国的激荡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奋进同学们,岁月努力学习,激荡团结、奋进紧张、岁月严肃、激荡活泼,奋进我们的岁月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激荡艰苦奋斗、奋进英勇牺牲,岁月我们的传统……”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毛泽东曾称赞这首歌:“写得不错,完全符合抗大的办学方针。”罗瑞卿也曾说过:“我听过不少校歌,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歌。”

不怕轰炸的“高等学府”

我党我军历来重视办学育人。历尽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敏锐地把握住全面抗战即将到来的新形势,提出“我们有责任引导同志们看得远,办一所红军大学来培养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着眼教育和培养大批具有军事素养和政治理论基础的干部,1936年6月,党在瓦窑堡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红大”随党中央进驻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抗大不仅以“窑洞大学”著称,更以培养了众多革命英才而驰名中外。

抗大的学员,有来自前线的将士,还有大批爱国知识青年。大家从四面八方汇聚在宝塔山下、延水河畔,唱着革命的歌曲,学习抗日救国的真理。毛泽东非常关心抗大发展,曾多次强调:“要驱逐日寇出中国,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大大地增加抗战力量,改变敌我力量的强弱对比,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增加抗战力量之方法很多,而其中最有效的总办法是办学校训练党的干部,办报纸宣传党的主张。”为激励学员努力学习,肩负起抗日救国的责任,1937年11月,毛泽东让凯丰为抗大谱写一首校歌。

凯丰曾留学过苏联,经历过长征,到陕北后主要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他根据对抗大办学宗旨和方针的理解,很快写出了歌词,并把毛泽东为抗大写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校训写进歌词。毛泽东审阅歌词时非常满意,说“写得不错,完全符合抗大的办学方针。”

凯丰把歌词委托给年仅27岁的吕骥谱曲。吕骥是很早就来到延安的专业音乐工作者,他认为词“写得很精美,内容很精深,立足点很高,看得很远,且有鲜明的形象;文字很精练,形式也很完整,很符合谱曲的要求”。他想,既然词用了黄河这样一个主题,就应当把黄河这个形象写在音乐当中,把当时抗日的激情表现出来。

吟诵着激情澎湃的歌词,很快一串串音符从吕骥的心底涌出,谱成了一曲抗日救亡的强音。成曲后,吕骥先给凯丰唱了一遍。凯丰微笑着说,可以。吕骥又给时任抗大副校长的罗瑞卿唱了这首歌。很快宣传科印了歌谱,组织各学员队学唱这首歌。没过多久,在集体活动时,开大会前,抗大师生都会唱起这首歌。

唱着抗大校歌上前线

抗大校歌曲调雄壮豪迈,歌词内涵丰富,既有远大理想——人类解放,又有现实目标——救国的责任。每当唱起这首歌,学员们都感到特别光荣、特别自豪,表示一定要学好本领,用杀敌立功的实际行动,来保持和珍惜这个荣誉。在唱到“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这句时,学员们更加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学好本领,到八路军中去,到全国各地去,到敌人占领的后方去,去组织游击队。像毛主席指示的那样,“造就千万个突击队员,民族英雄,打走日本帝国主义,为老百姓谋幸福”,这样“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正是因为抗大校歌“透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一种崇高,一种责任”,因此,有着强大的震撼力和感召力,很快传遍了延安。

随着抗大毕业学员奔赴各抗日前线,这首歌又唱到了全国各地。就像歌中所唱的“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这首歌如同凝聚民族力量的一个号角,千万爱国志士唱着这首歌,到延安寻找光明与前途。千万热血青年,唱着这首歌,开往前线奋勇杀敌。

抗大办学9年多,培养了一批批民族精英,活跃在各个敌后战场,带领广大群众,开展游击战。日寇下狠心要“消灭抗大”,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甚至扬言“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但面对敌人的扫荡与封锁,抗大不仅坚持办下来了,而且越办越大。据《新华日报》(华北版)的报道,“在前线的八路军中,抗大的威信是由抗大同学们的实际工作建立起来的,一般的呼声是抗大同学太少了,这应该成为抗大还要壮大的理由。斗争的发展,自然不仅要求抗大‘愈抗愈大’,而且要求‘愈抗愈深’,使抗大成为建设抗日军队的火车头,成为提高军事政治科学的领导者。”

不朽的抗大精神

抗大校歌中唱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抗大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是抗大的光荣传统。这种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是抗大培养出来的干部必须具备的,是每个来抗大学习的学员,从入学起就加以培养的,这些也成为人民军队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克敌制胜的红色基因。

尤其是校歌中所体现出的“人类解放”的远大理想:不仅要积极完成当前抗日救国的目标,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之后,还要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并且要在建立新社会过程中做模范,当先锋。从而使得抗大学员的志向更远大,理想更崇高,激励他们永远跟着党,“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胜利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抗大也开创了培养军政融合的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先河。抗大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战争实践相结合。正像校歌里所唱的“同学们,努力学习” “同学们,积极工作”。毛泽东对此高度称赞:“你们读书是学,开荒是农,打窑洞做鞋子是工,合作社是商,你们又是军,你们是工农商学兵结合在一个人身上,文武配合,知识与劳动结合起来,可算是天下第一。”

抗大校歌的曲作者吕骥在总结创作经验时说:“音乐创作应该歌颂人民的斗争和胜利,歌唱人民的欢乐和苦难,歌唱人民的希望和未来;而音乐理论则应该研究人民的生活,音乐与人民、时代的关系;为人民当前的利益而思考,为人民美好的未来而思考。”正因为抗大校歌揭示出人民的当前利益和远大奋斗目标的实现路径,揭示出人民军队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规律和方法,是浸透民族情感、饱含革命激情的旋律,所以,才能从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传唱到今天。

永恒的抗大校歌,将永远回荡在历史与现实的天空。不朽的抗大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新时代革命军人。(■钱均鹏 党婕睿)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