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正文

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热点] 时间:2024-04-29 13:42:5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10次

  核心提示

  近年来,锻造朝阳市龙城区坚持“科技兴则产业兴、高质产业兴则龙城兴”的展强工作理念,统筹谋划、引擎科学推进,锻造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展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引擎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锻造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质

  截至目前,展强龙城区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引擎占规模以上企业58%,锻造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累计实现43.1亿元,高质年均增长12.3%,展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拥有各项专利总量782件,发明专利101件,成为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区。

  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

  “几年来,在龙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光达化工通过联合科研院所、吸纳优秀人才等方式,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体系,共获得授权专利22项,先后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辽宁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辽宁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此外,企业的冰河冷媒、新型锂盐及低温电解液产品成功列入辽宁省‘十四五’新材料发展规划目录。”日前,在采访中,朝阳光达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朝阳光达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辽宁省瞪羚企业称号,是龙城区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龙城区坚持“科技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龙城兴”的工作理念,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前,全区已拥有1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9家、雏鹰企业12家、瞪羚企业6家,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辽宁微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物科技为核心的涉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生产。公司与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司组建了核心研发团队,建成了辽宁省企业技术中心、辽宁微科生物源农药专业技术省级创新平台、辽宁微科农业生物技术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旨在解决微生物农药领域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致力于新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研发。公司被授予瞪羚企业、辽宁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公司坚持内引外联,合作共建,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各类创新资源纷至沓来,现拥有8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科研成果逐年攀升。

  据了解,在龙城区,目前有33所高校与22家企业建立了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4家企业与21所高校保持常年合作关系,全区有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5个;获批省市“揭榜挂帅”项目21个、市级“带土移植”项目14个;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11个。全区现已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26项,累计拥有各项专利总量782项,发明专利101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列朝阳市第一,已成为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区。

  数字赋能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不久前,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生产作业-工艺动态优化”项目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这是针对冶炼经验化、生产效率低等痛点而实施的炼铁区域全流程高效协同一体化智能管控项目。该项目基于机器视觉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支撑,将“黑箱生产”透明化,结合智能模型应用,实现评估诊断、预警和决策优化,将经验操作向数据精益生产转变。

  近年来,龙城区作为“数字朝阳、智造强市”样板区,坚持把工业作为强区之基、兴区之要、富区之举,把工业数字化水平提升作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工业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走在前”作为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

  为加强对数字化改造提升力度,龙城区通过走访企业、编制《数字龙城发展规划》、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观摩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加企业数字化改造的信心。同时,针对重点企业组织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开展上门对接服务,量身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实现能改尽改、应该尽改。围绕“数字辽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和朝阳市支持工业数字化有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了解各类各级政策“干货”,提高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投资积极性。截至目前,龙城区为朝阳钢铁、浪马轮胎、微电子科技、博艾格、加华电子等13家企业14个项目争取“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到位资金3145万元,朝阳钢铁等25家工业企业实施了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使龙城区重点企业向智能制造迈出关键一步。

  龙城区坚持“数字园区+数字产业”的工作思路,依托58科创数字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及人才优势,以智能硬件为基础、数字化平台为载体、数字化运营为主线,全力打造多层级、立体式、高品质数字园区,数字赋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5G基站317个,园区5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两化融合线上评估诊断企业25家,柏慧燕都获评辽宁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建成“1+1+N”的智慧园区指挥体系,搭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并正式投入运营,园区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龙城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获得了2022年省第二批重点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称号。

  强化创新引领塑造发展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日前,在采访中,龙城区委主要领导说,“今年,龙城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人才工作和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确保龙城经济‘三年倍增计划’首战告捷。”

  龙城区将紧盯“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重点围绕朝阳钢铁头部企业,用朝阳钢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做长、做足、做大,建立龙城冶金产业园;围绕重型和重机,建立装备产业园;围绕浪马轮胎、黑猫上下游企业建立规模50亿元的橡胶产业园;围绕中电科53所引进红外成像探测、生磁探测、特种干扰新材料,建立光电装备产业园;围绕微电子科技,加快引进宇航电子等电源产业;围绕燕山湖和热电厂新能源产业园,引进高科技项目,谋划大数据算力基地,引进大数据处理基础设施,吸引新能源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加快培育本地科技企业,提高科技企业的质量和数量。通过开展科技成果撮合对接活动,促成企业与科研院校对接,组织百名科学专家龙城行活动,推进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龙城区科创网平台建设,继续扩大覆盖面,把龙城区科创网做成品牌,吸纳科研成果实体化运作,打造集科技研发、中试检测、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光电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区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全力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鼓励引进企业开展“卡脖子”等核心技术攻关,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大力培育“专精特新”、瞪羚、雏鹰、独角兽企业。加大投入力度,争取早日攻克龙城区2023年度10项“卡脖子”技术课题,进一步提高科技的自主创新水平。力争“十四五”末期,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00家,全区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实现倍增计划。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继续加大数字车间、数字工厂的奖励扶持力度。组织召开数字化改造现场经验交流会,让先进经验实现共享,共同促进龙城区企业数字化改造步伐。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推进数字类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2023年全面推进矿联网“数字云采”线上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上网运行,实现信息公开、成本降低、资金流动,加快谋划建设线下物流企业网络平台。

  实施“智汇龙城计划”培育创新沃土

  日前,龙城区委、区政府发布了“智汇龙城计划”,从英才集聚、平台倍增、环境提升及筑巢引凤4个方面入手,出台18条具体政策措施,建立靶向精准、务实高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好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

  实施“英才集聚计划”,重点从高层次人才集聚、“带土移植”团队招引、产业领军人才支持、高校毕业生“凤栖”、技术技能人才“工匠”培育等方面引进人才,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集聚高地。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对引进“两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专家、全日制博士等域外高层次人才,作出突出贡献的,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对贡献特别突出的予以重奖。

  实施“平台倍增计划”,加大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对新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按业绩贡献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实施“环境提升计划”,推进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主动为人才松绑,深化经费管理改革,支持企业赋予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银行机构创新金融贷款产品,对科技型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实施“筑巢引凤计划”,构建高质量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发放“龙城人才卡”,构建人才办事“一站式”服务模式。对服务龙城产业发展有贡献的挂职干部、院校专家等授予“特邀顾问”称号,纳入“龙城英才”服务范畴。

  龙城区聚焦“引得来”搭建平台,加快国家级“双创”基地项目建设,秉持公益性、市场性、功能性、辐射性原则,打造集“创业孵化基地、人力资源产业园、城市会展中心、职业技术学校”于一体的就业创业综合体。聚焦“留得住”做优服务,充分发挥党组织引才聚才的“磁吸效应”,多维度提高条件供给,为高科技人才免费提供100套人才公寓,让各类人才在龙城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重奖引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实验室。聚焦“用得好”创新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整合各方资源,把优秀人才集聚到龙城高质量发展中来。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