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秆搭角楼、0.1毫米细丝“拉”成香炉……第五届三亚国际文博会这些“非遗”了不得

[百科] 时间:2024-04-30 01:50:2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57次

原标题:高粱秆搭角楼、拉0.1毫米细丝“拉”成香炉……第五届三亚国际文博会这些“非遗”了不得

在2020第五届三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0三亚国际文博会”)的高粱秆搭国际展会上,汇聚了来自国内20余省市组团参展,角楼届亚纷纷带来了当地引以为傲的毫米会非文化精品,其中展出了许多国内知名的细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让市民游客享受一场文化盛宴。成香

最细直径仅1毫米

近8万节高粱秆搭角楼

精雕细琢的炉第黄鹤楼,古香古韵的文博故宫角楼,庄重又不失玲珑的拉飞云楼……在2020三亚国际文博会河北展区中摆放着扎刻技师徐健的作品,在他的高粱秆搭国际手中,一个个用高粱秸秆为原料,角楼届亚采用了秸秆扎刻技艺搭建而成的毫米会非古建筑模型惟妙惟肖。

秸秆扎刻技艺做的细丝故宫角楼。记者 沙晓峰 摄

“这个故宫的成香角楼用了1万多根高粱秆,粗细长短不一共有近8万节。炉第”秸秆扎刻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健是秸秆扎刻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在2020三亚国际文博会展出的是一个长50厘米、宽50厘米、高60厘米的故宫角楼作品,该作品分为底座和2层的楼体建筑,主体结构采用了榫卯结构,细节部分用竹签和部分开槽完成搭建,体现了中国建筑的魅力。

“这里最细的高粱秆直径只有1毫米,最粗的13毫米,最小的一节只有两三毫米。”徐健介绍道,制作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前期的设计部分。“高粱秆是天然的材料,不同的粗细比例要搭配得当,将比例设计好才能开始制作。”徐健说,这件故宫角楼作品需要近2年的时间完成。

花丝镶嵌技艺亮相

0.1毫米细丝“拉”成香炉

“花丝万缕织金冠,妙手镶嵌有乾坤”是对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形象描述,花丝镶嵌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马福良带着自己最得意的3个作品参加了2020三亚国际文博会。

市民在现场拍摄花丝镶嵌技艺做成的壶、如意和香炉。记者 沙晓峰 摄

制作工艺最复杂的当属一个用1380克黄金制作的“錾云龙纹执壶”。“这是用10厘米长的篆刻工具,在黄金面上画最小0.5毫米的龙鳞,看上去栩栩如生。”马福良从17岁开始学习花丝镶嵌,花丝镶嵌将淬炼后的金银原料运用锤子、钳子、剪子、镊子制作成需要的花丝原料形状后,再相互编织而成空当均匀、疏密一致的珠宝粗坯,接着再将金丝堆垒成镂空状的立体感的装饰,最后再镶嵌上华贵的宝石。

花丝拉制的眼孔一般用合金和钻石制成,最小的孔比头发丝还要细。在将粗丝拉细的过程中,必须由大到小依次通过每个眼孔,不能跳过,有时需要经过十几次拉制才能得到所需的细丝。当天展出的香炉也采用了拉丝的技艺,再加上卡克图和篆刻的工艺,花了5个多月的时间制作出来。

6年研发海南黎陶创新

非遗文化生活化更“年轻”

一个杯子如何让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教师研究6年的时间,在2020三亚国际文博会上,“南海贝瓷”陶瓷杯亮相场馆,受到许多参展人员的关注。

艺人在现场展示非遗文化。记者 沙晓峰 摄

“我们经过了上百次的反复配比与烧制试验和6年的研发,终于做出这款杯子。”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老师王瑞介绍,“南海贝瓷”通过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瓷的概念并研制出新配方、新工艺。“南海贝瓷”产品研发在全国各大知名窑炉反复烧制实验,汲取各地制瓷工艺精华,摒弃真空烧制,最终选择调试开放性窑炉。“在制作的过程中,烧制的温度是1156到1328摄氏度,可以将黏土中融入海南特色的深海贝和珍珠成分。”王瑞说,研发团队通过对贝类进行酸洗,运用新的工艺技术进行制作,把南海深海贝壳、珍珠成分转化烧制,采用机械注浆、雕刻、鎏金工艺、多次烧成等技术制成,从开始制作到制作完成共采用28道大工序。

据了解,“南海贝瓷”还获得了2019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谭琦 孙学新(谭琦 孙学新)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