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丹青颂军魂 经典述百年 正文

丹青颂军魂 经典述百年

[焦点] 时间:2024-04-30 07:18: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37次

原标题:丹青颂军魂 经典述百年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伊始,丹青典述军事美术就是颂军革命事业的一部分。百年来,魂经一幅幅有思想、百年有温度、丹青典述具有史诗品格、颂军震撼心灵的魂经经典作品,藏珍纳史,百年以其独特的丹青典述精神气质、美学品格,颂军将中国革命史汇聚成壮阔恢弘的魂经视觉图像,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百年生动注脚。

史实与艺境的丹青典述完美结合

时间的刻刀,在历史的颂军年轮上雕凿下斑驳印痕。回望历史的魂经波澜,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铺展开中国共产党的辉煌来路。陈坚的油画《陈独秀与李大钊》描绘了1920年2月的一个凌晨,李大钊护送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到上海时,在厚厚的积雪中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情景。作品在宏大叙事之下的人性细微处落笔,于人性的真实中再现历史的真实。中国画《南湖》(钱松喦),油画《南湖》(颜文樑)、《在党的“一大”会议上》(陈逸飞、邱瑞敏),版画《瞻仰》(沈柔坚)等作品聚焦一大会议现场或遗址,生动传递着“红船精神”,构建起深沉壮阔的视觉史诗。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枪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它像奔腾的地火,在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上熊熊燃烧,继而引燃了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是党史军史上著名的三大起义。然而,由于当年在白色恐怖下,一系列文件档案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织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中表现这段历史的美术作品。

《南昌起义》,莫朴前后画过两次,黎冰鸿曾画过三个版本。现藏于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的《南昌起义》是莫朴1956年应邀为庆祝建军30周年的全军美展及即将建成的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而创作的油画。画面气势恢弘,采用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色调的明暗变化,把场景前后左右包括人物、空间、时间、环境等各种关系烘托出来,表现了南昌起义前激荡、热烈的现场气氛。黎冰鸿的《南昌起义》选取了另外的视角。他巧妙地通过光和色彩的鲜明对比突出了主要历史人物,进而树立了油画民族化的风格典范。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连环画的方式表现南昌起义的是董辰生的《八一起义》,这组画共8幅,发表于1957年8月1日的《解放军报》。此外,蔡景楷、钱志林和王征骅的油画《南昌起义》,罗田喜的油画《南昌起义》,韩硕的中国画《南昌起义》,萧传玖的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南昌起义》等也都是比较著名的军史题材美术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精神与审美特质,随着时间的积淀,不断释放出艺术的温度与魅力。

何孔德、高泉、冀晓秋、陈玉先的油画《秋收起义》生动再现了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场景。该画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场面恢弘,主体人物高大,在造型与色彩上充满了时代感。何孔德、郑洪流的油画《广州起义》反映了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队伍占领国民党的党政机关时欢欣鼓舞的场景。作品用宏大的视觉结构展开历史的特定场景,以新颖的视角和深入的刻画塑造人物的形神,在造型艺术语言层面,成为经典的视觉意象。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许宝中和李泽浩的油画《三湾改编》通过对工人、农民、士兵等不同人物特征的刻画,丰富了画面形象和造型语言,使作品在庄重大气的主体格调中不失精微与生动。高泉的《支部建在连上》运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对一盏马灯映照的鲜艳党旗和围拢在毛泽东身边聚精会神听讲的红军战士表情的细致刻画,再现了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具有伟大意义的历史瞬间。

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也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选题。何孔德的油画《古田会议》,构图精巧,色调坚实稳重,画面既庄严肃穆,又轻松愉快。以“党指挥枪”铸就军魂,艺术地再现了这一伟大会议,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完美结合的一件经典之作。

描绘长征题材的美术作品有很多,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了4次大规模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催生了一批经典作品。在五年一届的全军美展和其他主题性展览中,长征,始终是长盛不衰的主题。油画:董希文的《红军不怕远征难》、艾中信的《红军过雪山》、张文源的《红军过草地》、高泉的《过草地》、蔡亮、张自嶷的《三大主力会师》、沈尧伊的《遵义会议》、刘国枢的《飞夺泸定桥》、崔开玺的《攻占腊子口》、张庆涛的《湘江·1934》;中国画:傅抱石的《强渡大渡河》、宗其香的《巧渡金沙江》、黄胄的《井冈山第一面红旗》;版画:黄丕星的《过雪山》、刘仑的《红军过栈道》、刘蒙天的《突破天险腊子口》、关夫生的《红军攻打腊子口》等作品,在宏大历史场景中注重重构历史与艺术真实的叙事性,完成了对崇高精神的礼赞与对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扬,从而成为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佳作。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穿越时空的嘹亮歌声,长久地定格了人们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时代记忆。美术作品也成为记录和重现这场正义之战的叙事符号。艺术家们用漫画、宣传画、版画、速写、油画、中国画等形式的创作,记录和反映了火热的战斗生活和人民的胜利。如高虹的《祖国永远怀念你们》、何孔德的《祖国来信》《枕戈待旦》《出击之前》《彭德怀司令员在朝鲜前线》、柳青的《三千里江山》、郑洪流的《跨过鸭绿江》等油画,彦涵的《苹果熟了》、古元的《写给敬爱的毛主席》等版画,可以说是极富史诗性的抗美援朝题材佳作。

一幅幅美术作品在“见证”与“记忆”历史事件的同时,带给人更多精神的鼓舞。美术史上,以党的革命精神谱系为题材的美术作品还有很多,这些作品是一代代美术工作者用初心和使命凝聚而成的结晶。

个体形象与群体形象的艺术塑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军事美术亦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从思想观念到创作手法、形式风格与题材内容逐步拓展,呈现出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艺术气象。

除了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创作元素外,还有大批以中共早期领袖和革命家活动为题材的作品,这在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中都有不同的表现。这部分作品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通过某一革命历史事件或重大战役将历史人物聚集在一起,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进行艺术转换与情节设定,从而展现艺术与历史的真实性;二是通过肖像的形式,或单个形象或群体形象,把人物置入各自特殊的历史情景中,从而呈现他们的革命风采和气质。油画有:高虹的《彭总和王震司令员在西北战场》,彭彬的《走向胜利》,招炽挺、赵淑钦、王孝柏的《向井冈山进军》,郑洪流的《毛主席在井冈山》,沈尧伊的《八七会议》《而今迈步从头越》《革命理想高于天》,陈其、陈坚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邢俊勤、罗田喜、王吉松的《澳门回归》,邵亚川的《阅兵》《巡堤》,王吉松的《出征》等;中国画有:李宝林的《毛主席和牧羊人》,陈钰铭的《开国十大将》,田黎明的《丰碑》;雕塑有程允贤的《朱德像》《彭德怀元帅》《邓小平》等;版画有:傅琳的《创业年代》,贾力坚的《模范》,程兆星的《史册一·二章》,郑作良的《长征途中的贺龙》等。

高泉、康东、钱志林合作的油画《艰苦岁月,伟大友谊》,高虹、何孔德的《军委全会》,王洪亮的《红军长征的将军们》都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群体形象,诠释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建立的深厚友谊和亲密的战友关系。陈坚的《红地毯述》再现了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授勋的历史瞬间,历经战火、风雨同舟的开国元勋们并排站立在一条象征历史荣耀的红地毯上。而另一幅《共和国的将帅们》则将情景安排在授衔、授勋仪式之后人物们的闲谈中。这些肖像创作,将与毛泽东同时代的革命家作为一个群体来呈现,同时也将他们的革命功绩融入党史与军史中。

这个时期有关革命领导人物形象的塑造,大多回到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关注表述人物的心灵世界,传达人物的感情和情绪。张道兴的中国画《让路》,画面上一身戎装的陈毅元帅带着警卫员在水田与一挑秧老农相遇,他毫不犹豫脱下布鞋下田让路。战争年代,这么一个细微的动作包含着军民关系的大主题,也直接说明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性质。高虹的油画《祖国永远怀念你们》中,彭德怀元帅躬身在朝鲜一座无名高地,用搪瓷杯里的水浇灌地上野花的举动,瞬间触及人的灵魂。崔开玺的油画《长征途中的贺龙和任弼时》画面是抒情的,富有诗意及人情味。作品没有冲锋陷阵的战斗场面,也没有胜利的狂欢,只有祥和、安宁与静谧。赵军安的雕塑《春天》以写实主义手法,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坐在草坪上,自信、轻松、喜悦地畅谈着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生机盎然的草坪、谈笑风生的神情,暗示伟大祖国美好的春天已经到来。贾力坚的版画《模范》以细节传神达意,在造型上精准地把握了领袖与人民之间生动和谐的关系,使领袖爱民这一主题,跃然纸上。

在党史题材作品中,还有许多围绕瞻仰会址及与缅怀先辈相关的延伸创作,如沈柔坚的版画《瞻仰》、敬庭尧的中国画《红军长征驿站》、仓小宝的中国画《党的摇篮——南湖红船》、陈树东的油画《遵义会议会址》、王睿的油画《枣园明灯》、王维新的油画《南湖画舫——“一大”会址》、李文垚的综合材料《碑歌》等,题材的不断拓展,大大丰富了主题性创作的精神内涵与表现形式。

秉承初心与勇攀高峰的艺术诠释

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进而走向胜利的历史过程,一直是百年来军事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不同时期的军队美术工作者从各个方面挖掘这一题材,选取不同角度表现革命历史,反映革命过程的曲折和艰辛。随着时代的发展,展现这一题材的主题创作也在不断深化内容,开拓出新的视角。党的十八大以来,军事美术创作坚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索战争与和平、人民与国家、个人意志与家国情怀的关系等命题,把对艺术本体的探索成功地融入主题性美术创作中,以丰富的造型手段和强有力的表现方式,诠释、宣传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呈现出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艺术新风。

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与无产阶级革命家题材,仍是军事美术表现的重要主题。油画有:孙浩的《1939年任弼时周恩来在莫斯科》,张庆涛的《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陈坚的《银箭》,骆根兴的《历史的星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们》,邵亚川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孙向阳的《秋收起义》,陈树东的《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秦文清的《西柏坡1949年3月》,孙立新的《雪山壮歌》,窦鸿的《平型关大捷》等;中国画有:王野翔、翟书同、刘鲁新的《第一次携手》,苗再新的《百团大战》,陈玉铭的《虎门销烟》,任惠中的《杨靖宇》,夏荷生的《屹立》,许向群的《看齐》等;雕塑有:聂义斌的《八女投江》,王树山的《延安鲁艺的一天》,郎钺、谈强、曹天龙的《前仆后继》,仇世森的《支部建在连上》;版画有:沈雪江、张晓伟、陆千波的《当八路·打鬼子》,韩非、夏卉怡的《会师》等,上述作品以现实主义方法和精神把握历史,在更高的维度呈现民族与国家的历史脉络,使得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有了更加动人的家国情怀、更加丰满的精神内涵。

聚焦军队建设新成就,表现军事科技新发展,反映军旅生活新经验,近年来,军事美术坚持“为兵服务”的创作导向,从不同侧面描摹、赞颂军队改革发展的崭新面貌。军队美术工作者到边防、到海岛、到基层官兵中去写生和体验生活,丰富了军事美术的创作素材。《高原》系列是陆学东近期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探索新作。作品强调一种雄浑的内在气质和强烈的视觉张力,通过对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英雄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礼赞戍边官兵用生命捍卫祖国山河的赤胆忠诚。

此外,新题材、新视野的引入,在创作中融汇不同观念和表现形式,以及主动自觉对传统民间美术形式的汲取,包括对多媒体、装置、数字技术等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主旋律美术创作的表现深度和力度,大大拓展了军事美术的内涵与外延,体现了军事美术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当代性。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是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缩影。面对这一题材,李翔、杨文森等人采取兼工带写的手法和极富新意的构图方式,创作了中国画《港珠澳大桥》,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宏伟工程和海上的壮丽景观,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画作风格磅礴大气,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这种带有强烈时代精神的艺术创新,对于研究和思考当代军事美术如何传承与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

使命如星火,丹青颂军魂。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从民族危难之际的挺身而出到岁月静好时的负重前行,从“抗洪救灾”“抗击非典”“驰援汶川”,再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军事美术工作者充分运用各自的艺术积淀,以风格化、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用令人难忘的经典作品,浓墨重彩地描摹了党、国家和军队的辉煌历史、壮阔现实。(■刘  红)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